運動過後膝蓋疼是怎麼回事?運動過量膝蓋疼怎麼辦?
運動後出現膝關節疼痛,是很多人都出現過的狀況,但因為膝關節是人體最複雜的一個關節,很難單純從一個簡單的膝關節疼痛症狀來確定病情,下面我們把最有可能的一些原因羅列出現,供大家參考。
1、髕股關節病
如果經常爬山、深蹲、上下樓,跑完步又出現上下樓膝關節疼痛,下蹲疼痛加重,那就可能是出現了髕股關節病。
這是因為患者之前可能存在髕骨脫位或者半脫位的情況,加之運動過量,出現的關節軟骨損傷,一般除了有膝關節前方的疼痛之外,還可以在髕骨的下方有深處的壓痛點,按壓髕骨推動,有可能會加重疼痛。
治療:休息,髕骨固定帶、股四頭肌力鍛鍊,嚴重者可以考慮關節鏡手術治療。平時要注意避免爬山、爬樓。
2、半月板損傷
半月板是膝關節一個緩衝壓力的軟骨墊,當運動量過大或遭受外傷時,很容易出現損傷,疼痛的特點是在膝關節的內側或外側關節縫隙處症狀明顯,有些患者還可能出現關節「別卡」症狀。
半月板損傷的治療,一般需要根據具體的損傷情況來確定,除了一度極為輕微的半月板損傷可以通過保守治療外,二度以上的損傷一般都需要及時進行手術治療。
3、脛骨結節骨骺炎
脛骨結節骨骺炎多見於一些運動比較多的青少年,或者是因為體育考試鍛鍊比較多的青少年人,因為骨垢處長期受到損傷、牽拉而產生缺血性改變,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狀。
比較典型的症狀是跳躍或劇烈運動時出現疼痛,有些嚴重的患者走路時也有症狀。醫生查體可以看到脛骨結節的部位有明顯的腫脹,局部按壓痛明顯。通過X光檢查也可以看到一些病變的表現。
治療方式主要是休息,避免跑跳等劇烈運動,同時可以應用一些外用的膏藥或藥膏。
4、膝關節游離體
對於一些已經有關節軟骨損傷的患者,非常容易因為運動導致關節軟骨脫落到關節腔內,形成游離體,當這些游離體別卡在關節縫隙處時,就容易出現關節別卡等症狀。
治療方式,一般需要關節鏡手術將游離體取出,保守治療方式一般沒有效果。
5、滑囊炎
正常的滑囊組織,是在肌肉、韌帶等軟組織之間,起到減緩應力,減少摩擦的作用。當運動過度,滑囊受到過度的擠壓、挫傷後,就會導致滑囊炎。
主要的症狀是局部腫脹、溫度增高,同時伴有壓痛。
治療的方式主要是休息,外用藥膏、封閉或物理治療,如果保守治療方式無效,可以考慮進行手術切除病變的滑囊組織。
提示:上述疾病只是跑步後膝關節疼痛的一些常見病情,並不能代表所有疾病,建議患者到醫院詳細檢查後確定具體原因。
運動後緩解膝蓋疼痛的六個方法:
1、減少不合理的運動:
如膝蓋不適者進行深蹲等需要膝蓋進行反覆的運動,只會使關節磨損更厲害。要避免長時間跑、跳、蹲,減少或避免爬樓梯。
2、自我保護意識:
不要經常蹲下或跪下取物,也儘量不要坐低凳子、睡低床,避免增加關節的摩擦和負重。同時建議在運動之後用熱水對膝蓋進行熱敷。
3、加強腿部肌肉力量訓練:
尤其是大腿肌肉的強壯能夠對膝關節提供相應的保護。大腿正面的股四頭肌和擴筋膜張肌,股四頭肌強壯,能夠減少運動時對髕骨和半月板的衝擊,很多膝蓋正面痛都是由此引起的。而擴筋膜張肌與髂脛束有關,很多膝蓋外緣疼痛也是髂脛束問題。練習大腿肌肉有很多種方式,比如箭步蹲,深蹲,爬樓梯,靠牆靜蹲等。
4、提高膝關節穩定性的功能訓練:
例如,平躺在床上,膝關節伸直,在非負重條件下,直腿抬高。在膝關節無明顯疼痛反應的情況下,可以用廢舊衣物做成沙袋,放在腳背上,做直腿負重抬高練習。
5、鍛鍊腿部肌肉力量的訓練,促進血液循環:
例如,手扶著椅子背,站立做騎馬蹲襠式。剛開始鍛鍊時,膝蓋要保持一定的高度,不要隨意彎曲,當膝蓋沒有不良反應後,再逐步加深膝蓋彎曲的程度。這可以有效地加快肌肉的血液循環。
6、充分的準備活動:
提高人體體溫,消除肌肉、韌帶的粘滯性,使肌肉柔順,韌帶伸展性加強,從而減少膝蓋在運動中受到的壓力。增強關節活動幅度,分泌更多的關節滑液,減少膝蓋的磨損。使得練習者在運動時易於伸展和收縮,也使運動時的協調性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