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些年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品質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衣食住行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作為休閒運動的代表,運動服這一品類多年來深受消費者喜愛,根據數據顯示,2017年在限額以上服裝行業批發和零售額合計為10356.4億元,其產量為287.81億件。而在市場份額方面,據中國品牌力指數研究院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運動服裝品牌力指數得分排名第一的是李寧達到520.1,比上年提升了2個名次。
李寧公司是中國家喻戶曉的"體操王子"李寧先生在1990年創立的體育用品公司。經過二十多年的探索,李寧公司已逐步成為代表中國的、國際領先的運動品牌公司。從成立初期率先在全國建立特許專賣營銷體系到持續多年贊助中國體育代表團參加國內外各種賽事;從成為國內第一家實施ERP的體育用品企業到不斷進行品牌定位的調整,再到2004年6月在香港的上市,李寧公司經歷了中國民族企業的發展與繁榮。「一切皆有可能」更是深入人心。2009年,李寧在國內銷售首次超越阿迪達斯,僅次於耐克,並在2010年發展到巔峰——營業額94.78億元,淨利潤11.08億,在全國擁有8000多家店面。然而這個蒸蒸日上的企業也遭遇了滑鐵盧。
再次崛起的中國品牌:為了擺脫「中國耐克」的跟隨者形象,2010年,李寧公司重新鎖定目標消費者——90後,傾力打造「90後李寧」。並將廣告語由「一切皆有可能」改為Make the change。「這次定位把目標鎖定現在的年輕人。這次的定位目標人群讓李寧連續三年出現虧損。其實李寧體操王子最主要的是影響了60、70、80後的人們,其實我覺得李寧銷售的是情懷。李寧創造的體操神話對於新生代90後來說,並沒有留下深刻印象,僅僅依靠廣告很難打動他們。品牌的定位讓60、70、80後的人們不再購買。李寧承載著幾代人的記憶和情懷。在整個行業艱難去庫存的背景下,李寧體育在2012迎來了1990年創立以來的首次虧損,虧損金額達到19.79億。
我知道李寧還是上高中的時候,我班的同學穿著一雙李寧牌的籃球鞋,當時非常羨慕,那時在想我什麼什麼時候能穿上一雙屬於自己的李寧牌打得運動鞋呢,由於家裡條件有限,直到大一的時候我用兼職一個月的工資買了一雙李寧的籃球鞋,當時是無比的高興。這樣一個深入人心的國產品牌能否再次崛起呢?
品牌遭遇了危機之後,李寧本人也從幕後來到了臺前。2015年3月18日,李寧公司宣布執行主席李寧將兼任代理行政總裁,李寧體育將由體育裝備提供商向「網際網路+運動生活體驗」提供商轉變,品牌slogan也從「讓改變發生」,重新改回「一切皆有可能」。也就是說,李寧開始重新掌管公司,進行一系列新的嘗試與探索。李寧也開始開了自己的新浪微博,與消費者互動溝通。
李寧真是「豁出去了」。除了微博,李寧還頻繁參加各種活動和應酬。比如,為公司贊助的2015-2016賽季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CBA)全明星賽開球,出現在騰訊守護寶貝公益計劃現場,甚至帶著女兒參加深圳馬拉松比賽。值得欣慰的是李寧的各種妥協與付出,終於讓這家公司開始走上正軌:2015年下半年,李寧體育扭虧為盈。兩年之後,轉型計劃仍在推進的李寧獲得可持續的增長。
李寧在科技和網際網路方面不遺餘力的進行研發和推進。例如,李寧公司與小米生態鏈企業、小米手環締造者華米科技的戰略合作,雙方將共同打造新一代智能跑鞋,並探索大數據健康領域,這一舉措標誌著李寧公司從傳統體育鞋服品牌轉向智能運動領域。
8月13日,李寧發布財報顯示,李寧上半年盈利上升42%,達到2.69億元人民幣。公司上半年收入上升近18%,達到47.13億元人民幣,收入增長主要由於電子商務渠道收入連續多年保持高增長率,市場對產品認同度提升及自營店鋪運營能力持續改善,直接經營銷售收入增幅明顯改善,以及集團增加對經銷商的期貨訂單量,特許經銷商收入升勢良好。
從目前的結果來看,李寧體育似乎就此涅槃。不過依然有很多人看好「李寧」,業內估計,按兩年來的復甦態勢,2018年「李寧」將創造歷史新高。如果這一預言得到實現,李寧將以企業家的身份在中國企業界寫下精彩一筆。事實上,他帶領公司「王者歸來」這一戰已經寫下了精彩的一筆。李寧成為再次崛起的中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