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崗橋車站地處東關街,按照規劃編制總體工作目標,保留歷史街區文脈肌理、建築風貌,活化街區、傳承文化,打造歷史風貌濃鬱、保護和利用充分、特色鮮明的歷史文化街區。12月11日上午9時零8分,伴隨一聲巨響與滾滾濃煙,這座陪伴這大連市民近30年的北崗橋長途汽車站基本完成了拆除工作,北崗橋車站就此成為了一段歷史。
近些年來,隨著哈大高鐵以及丹大鐵路客運專線的陸續開通,經濟水平的提高,高鐵、動車及私人汽車逐漸成為人們短途出行的重要方式,由北崗橋始發前往北三市縣區鄉鎮線路的客運班次的上座率也逐年逐日的降低,北崗橋汽車站一度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也大不如前。
「平常日基本上沒有什麼客,早上始發過來還能拉點客,基本上都是老人進城上子女家,或者上醫院看病。也就周末還能拉點人,現在基本上家家都有車,坐大客的人是越來越少了。」運營了20多年客運線路的一位車主感慨,90年代那會兒,大客車是農村人出行的主要和重要交通工具。
「逢年過節和平常日,一座難求的現象是習以為常的事兒,有的時候我們都得加好幾臺車,有些乘客都是鄉裡鄉親,坐車時間長了,我們處的就跟一家人一樣!」司機師傅說,回想起以前的喧鬧現在都歸於平靜,靜得讓人想哭。
這座車站承載著許多北三市「打工人」和當年的「精神小夥們」進城返鄉美好記憶,當年那些年輕人現在也早已娶妻生子,為人父母。
小編採訪了一位老家在瓦房店市交流島鄉的袁先生,談及北崗橋對於他的意義,他坦言,那是我的青春和美好。
「我今年46歲,來大連28年了。一到春節或者節假日,和工友們一起打伴坐車去北崗橋回家。因為我們家那條線一天就一趟車,下午1點半的,當天要是趕不上了,就得第二天再回家,所以都得提前好幾個小時到車站等著。拎著一堆大包小卷和給家裡人買的吃的喝的,有時候沒有座還得站著三四個小時才到家。」袁先生表示,聽聞北崗橋車站關停搬遷後,心裡五味雜陳。
「這裡不再有那熟悉的「通水溝,通水溝,上車走了」,不再有各式各樣的班車進進出出,不再有滿臉喜悅和幸福的年輕人打著電話說「媽,我上車了,再有兩個點就到家了!」他說,要跟這裡說再見,還是有很多不舍。畢竟,這個車站見證了我們每個人的成長。
那些年,他們背井離鄉來到大連尋找詩和遠方,現在北崗橋汽車站對於他們那代人來說,更多是一種情懷和青春的青澀回憶。
無論是繁忙、擁擠或是充滿鄉愁……在這裡,人生的悲歡離合總會循環上演;在這裡,人們釋放著自己最真摯的情感。
北崗橋對每一代人的記憶,必然不只是一個交通樞紐、一輛交通工具這麼簡單,它承載的是一個時代的印記,一個時代的故事。於每個人,都是生命中不可磨滅的記憶!
別離,是為了下次更好地相聚!北崗橋!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