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聚焦丨讓最後100米快起來——杭州「智慧大腦」舒緩醫院周邊...

2020-12-22 杭網議事廳

新華社 早尖峰時間,記者在位於杭州市中心的杭州市中醫院(武林院區)外看到,等候進場的車輛沒有排起長隊,而是井然有序地駛入院內停放區。

醫院附近停車難,已成為不少城市的頑疾,但在杭州一些醫院周邊,擁堵狀況最近一年來逐漸緩解。藉助城市「智慧大腦」、多部門協調、深挖停車資源、跨區聯動等辦法,進醫院停車「堵路又堵心」情況減少。

杭州市主城區醫院密集,共有省屬、市屬醫院26家,特別是上城區不到2平方公裡範圍內,聚集了浙大一院等5家三甲醫院。高峰期,有些醫院外車輛排隊進場等候時間長達3到5個小時。

杭州市中醫院(武林院區)也曾是堵點之一。為疏通「堵點」,該醫院所在的北山街道對醫院周邊2公裡範圍內1000多個公共泊位資源進行梳理,選取了飯店、酒店、商務樓等5個早間停車泊位相對空餘的場庫作為停車疏導點。各疏導點的停車數據與「城市大腦」相連接,院區門口的工作人員根據實際情況,對擬進場車輛加以疏導。

醫院周邊路段的重要節點還設置了電子顯示屏,實時更新不同停車地點的剩餘車位數量,讓就醫者「抬頭見泊位」,了解「最快停哪裡」。

早上7點半,杭州市中醫院(武林院區)紀委書記塗祈國像往常一樣開車來上班,看到院區門口排長龍的景象消失了。「我很順利就停車進院上班了,真是一路暢通。」塗祈國說。

塗祈國介紹,引導停車智能系統上線後,由於信息更新迅速,引流效率提高,院區內停車位的日均停車數由此前的不到5輛提升至5.86輛。

為解醫院停車難,杭州打出組合拳:優化道路交通組織,拆除醫院周邊隔離帶,取消重點醫院周邊車輛排隊專用車道,設置不同類型限時泊位,提高停車泊位利用率;開展對機動車、非機動車和行人協同整治;完善重點醫院周邊道路違法停車抓拍、電子警察等設施,加強違法停車管理;優化社會服務,在重要節點部署志願服務人員;引入現場掃碼、代客泊車等社會服務,滿足車主不同需求。

更便捷的是,就醫者在相關線上掛號平臺進行門診掛號後,可按照簡訊推送提示,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問診當天在醫院周邊免費泊位停車,或申請進入醫院付費停車。

系列措施讓百姓停車得到「實惠」。浙大一院、浙醫二院合圍區域工作日交通延誤指數峰值均值都明顯下降,周邊停車場庫利用率上升,就醫找車位平均時間從90分鐘縮短至15分鐘,周邊居民和就診群眾的平均滿意度由38.4%提升至87.8%。

記者在杭州市中醫院(武林院區)外採訪時,恰好遇到一位車主護送90歲老奶奶就醫。因事發突然,車主沒有辦理任何登記,在與門口協管員交流後,很快駛入醫院停車,整個過程僅耗時約3分鐘。   

相關焦點

  • 讓最後一百米快起來
    讓最後100米快起來  杭州「智慧大腦」舒緩醫院周邊停車難  ( 2020-12-17 ) 稿件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綜合新聞  新華社記者張奇志、王思遠  早尖峰時間,記者在位於杭州市中心的杭州市中醫院
  • 新華社、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等央媒再次聚焦武漢戰疫故事
    新華社、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等央媒再次聚焦武漢戰疫故事 2020-12-23 12: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杭州城市大腦首個區縣樞紐建設在下城區建成
    央廣網杭州8月11日消息(記者 謝夢潔 魏煒 通訊員 柳景春 潘春偉 張婷婷)城市大腦,讓生活更美好。8月10日,杭州城市大腦工作周例會在下城區召開。會上,杭州城市大腦首個區縣樞紐建設在下城正式建成,實現了「區縣平臺」到「區縣樞紐」的跨越,形成市級中樞——區縣樞紐——街道節點的新模式。
  • 「央媒看紅谷灘」活動在南昌紅谷灘區舉行
    12月10日,由江西省南昌市紅谷灘區委宣傳部主辦、南昌市紅谷灘城市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2020紅谷灘區「央媒看紅谷灘」活動在南昌紅谷灘區舉行。活動採訪團由20多人組成,包括人民日報、經濟日報、人民網、光明網、中國日報、中新社、央廣網、中國青年網等中央級媒體記者,以及包括來自江西省媒體、南昌市媒體。
  • 央廣交通傳媒(湖南)有限公司官網正式上線
    記者丨尹靖 實習記者丨曠佳12月21日,央廣交通傳媒(湖南)有限公司官方網站—— www.fm905.net,正式上線。央廣交通傳媒(湖南)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華表示,官網的正式上線是公司向智慧化、數據型傳媒機構進階的一個重要見證。
  • 「你好,2021」杭州「留下」的綠水青山
    53歲的搖櫓船船工於林法說,他熱愛在西溪溼地的工作(總臺央廣記者 李行健 攝)53歲的於林法是杭州西溪溼地的搖櫓船船工,生於斯、長於斯,沒有人比他們更明白「綠水青山」的意義。他說:「(我)在這裡面上班,我們從小在這裡長大,我們以前在這裡面都是養魚、種水稻田、培養竹筍,都是這樣的。現在杭州發展快,(只有)這一塊留下來了。
  • 外眼看山東·央媒一周圖片擷英丨智能生活方便你我 增效增收智慧農業
    12月21日至12月27日,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科技日報、人民政協報、中國紀檢監察報、農民日報等央媒,用鏡頭聚焦山東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智能生活、「三農」發展、海洋經濟、科學考察、非遺傳承等
  • 我縣組織考察團赴杭州考察學習城市大腦建設工作
    本報訊(記者 陳藝琨)11月6日,縣長齊力、副縣長丁幹帶領縣考察團,赴杭州雲棲小鎮、下城區東新街道新天地城市大腦應用指揮中心、上城區小營街道考察學習城市大腦建設工作。市政府副秘書長、市數據資源管理局局長徐青山,下城區區長柴世民,上城區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丁熠鋒等領導分別陪同。
  • 邵逸夫醫院周邊的路為什麼越來越好走了?背後有它的功勞
    有力解決企業復工復產復員剛需,為新杭州人紮根杭州打下良好基礎。疫情期間,江幹推出多項以數字賦能助推復工復產的創新舉措。作為全市首創的「二維碼」企業復工備案系統,江幹區開創了「不見面」審批覆工的先河,累計備案企業達21823家。依託「數字駕駛艙」,江幹將企業電力、入杭核查、涉疫事件等30餘項防疫復工重點指標串聯起來發生「化學反應」。
  • 央媒視野丨長株潭區域加快一體化發展 大力建設國家重要先進位造業...
    央媒視野丨長株潭區域加快一體化發展 大力建設國家重要先進位造業高地 2020-11-03 18: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打造「小鎮大腦」 杭州藝創小鎮推動智慧園區管理系統建設
    央廣網杭州8月19日消息(記者曹文君 魏煒 通訊員滕華 葉婷)今年恰逢西湖區「營商環境提升年」,藝創小鎮緊鑼密鼓地推動小鎮智慧園區管理系統建設。據了解,整個系統建設完成後,將極大提升園區管理的智慧化水平,既提升營商環境,又便利遊覽園區。
  • 浙江省杭州正式將空氣監測納入智慧燈杆,真正實現路燈智慧!
    目前,杭州主城區和濱江區、錢塘新區範圍內基本完成100處路燈杆站點的建設安裝,約有62%的設備上線,其餘正在調試接入。目前,杭州主城區和濱江區、錢塘新區範圍內基本完成100處路燈杆站點的建設安裝,約有62%的設備上線,其餘正在調試接入。
  • 杭州市委關於做強做優城市大腦 打造全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重要...
    中國共產黨杭州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緊密結合杭州實際,研究討論了關於做強做優城市大腦、打造全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重要窗口」的若干問題,作出如下決定。  一、堅持數字賦能城市治理,紮實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  1.重大意義。
  • 遏制樓市投機,央媒發文:不能手軟,用3種手段穩定房價
    聽起來讓人覺得很意外,但在部分熱點城市,卻是不折不扣的事實。最開始,杭州西溪的一個樓盤,迎來了6萬人排隊搶房,創下了房地產歷史漲搖號人數的記錄。以剛才提到的深圳網紅盤為例,周邊二手房價高達18萬元左右,假設一位幸運的炒房客買到了一套100平的房子,按照每平米5萬的價差,他就可以賺500萬元!為什麼新房和二手房會出現如此大的價差?答案是「限價」。
  • 央媒指路:決不能手軟,可用3種手段穩定房價
    聽起來讓人覺得很意外,但在部分熱點城市,卻是不折不扣的事實。最開始,杭州西溪的一個樓盤,迎來了6萬人排隊搶房,創下了房地產歷史漲搖號人數的記錄。隨後,深圳華強一個樓盤開盤,迎來了三萬人的認籌,上海,千人搶購6000萬一套的豪宅,成都也有兩個網紅樓盤出現萬人搖號,南京1.2萬人搶購223套房源,中籤率僅2%,西安出現了一個「萬人搖號」樓盤。
  • 你好,2021丨杭州「留下」的綠水青山
    現在杭州發展快,(只有)這一塊留下來了。我們老百姓遷出去的,大多數人的生活條件都好起來了。人在畫中遊,船行蘆花間。清晨白鷺和灰鷺站在枝頭引路,十多斤的大鯉魚在水裡上下撲騰,船工的搖櫓一過,幾十隻野鴨便驚得四處散開。於林法說,在剛剛過去的一年,溼地裡又多了一些連他們都沒見過的鳥兒。
  • 外眼看山東·央媒一周圖片擷英|智慧物流園暢通雙循環
    11月16日至11月22日,人民日報、新華社、經濟日報、科技日報、人民政協報、中國紀檢監察報、農民日報、法治日報等央媒,用鏡頭聚焦山東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交通建設、「三農」發展、脫貧攻堅、社會治理、營商環境、智慧物流、海洋經濟、文體活動等。
  • 總額3億元,華數中標杭州濱江城市大腦和智慧交通項目
    此前備受關注的杭州濱江城市大腦和智慧交通項目花落華數。2020年12月16日杭州市濱江區全域智慧交通綜合治理項目(一期)中標(成交)結果公告發布,華數傳媒網絡有限公司 1.4 億元中標。2020年12月18日杭州城市大腦濱江平臺項目中標(成交)結果公告發布,仍然是華數傳媒網絡有限公司以1.6 億元中標。
  • 裝上「智慧大腦」 杭州下城創新「社區智治」新模式
    社區是城市治理的「最後一公裡」。如何更好地運用雲計算、大數據等數位技術,用「繡花」功夫推動社區治理更高效、服務更精細?今年6月8日,下城區以創建全國街道服務管理創新實驗區為契機,在全省率先上線「社區智治在線」平臺,依託杭州「城市大腦」全面構建「1+8+X」數字駕駛艙體系——1個區級數字駕駛艙、8個街道數字駕駛艙、多個「社區智治在線」和園區數字駕駛艙,由此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探索出一條「社區智治」的新路。
  • 2020全國兩會關注智慧城市發展 如何讓「城市大腦」更聰明
    向數據要效率 智慧升級打造「城市大腦」 經此一「疫」,人們充分認識到,一個城市的正常運轉必須依賴一個像「城市大腦」的統一控制中心和指揮決策中心。 杭州是第一個啟動「城市大腦」的城市,今年2月11日上線的杭州健康碼就是「城市大腦」的重要產物。為什麼杭州可以在幾天內就推出健康碼並全省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