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眼看山東·央媒一周圖片擷英|智慧物流園暢通雙循環

2021-01-18 騰訊網

11月16日至11月22日,人民日報、新華社、經濟日報、科技日報、人民政協報、中國紀檢監察報、農民日報、法治日報等央媒,用鏡頭聚焦山東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交通建設、「三農」發展、脫貧攻堅、社會治理、營商環境、智慧物流、海洋經濟、文體活動等。

圖片是凝固時光的藝術。從外眼看山東·央媒一周圖片擷英,既可以發現山東之真、山東之善、山東之美,以及山東之精採、山東之活力,又可以看到億萬齊魯兒女奮力前行的鏗鏘腳步!

一、主打圖片

本期主題:齊魯大交通

中車四方復興號「飛龍」摘得中國外觀設計金獎

日前,在第十六屆中國(無錫)國際設計博覽會期間舉行的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外觀設計)頒獎大會上,中車四方股份公司「復興號」CR400AF動車組「飛龍」車頭專利——「軌道車輛車頭(2014-3)」,獲頒中國專利獎最高獎「中國外觀設計金獎」。

此次獲得中國外觀設計金獎的「飛龍」外觀設計,為時速350公裡「復興號」CR400AF動車組車頭。這是目前世界商業運營速度最快的高速列車,也是中國高鐵新一代主力車型。

「飛龍」的外觀造型靈感來源於「龍」的意象。環繞車頭的「中國紅」色帶,形狀演變自「龍髯」,飄逸傳神。車頭層次豐富的稜線向前端開閉機構匯聚,猶如「彎弓」蓄勢待發,速度感呼之欲出。除了顏值高,「飛龍」還體現對科技的極致追求。據介紹,「飛龍」車頭造型採用外觀與技術交互式設計方法。最初,公司根據美學靈感設計了46種概念方案,通過比選篩選出23種進入工業設計環節,又通過氣動分析從中遴選出6種,開展海量的仿真計算、風洞試驗以及動模型試驗。

經過反覆評估後,才得到外形與性能兼具的最優方案。實車線路試驗表明,「飛龍」的氣動性能超群,整車運行阻力降低12%,側風升力係數下降6%,以時速350公裡運行時人均百公裡能耗下降17%。

圖為「復興號」動車組正在行駛中。 劉成 鄧旺強攝(經濟日報11月20日10版)

齊河黃河大橋

作為山東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的重要「西翼」,德州市齊河縣在規劃編制、交通對接、產業布局、政策制定等方面,充分考慮與省會經濟圈協調發展,依託齊河在承載空間、投資成本等方面的優勢,打造省會經濟圈人才創業、科技成果轉化的基地。齊河黃河大橋已成為齊河加快對接濟南、承接產業轉移的黃金通道。 本報記者 管 斌 通訊員 段 慧(經濟日報11月22日7版)

青山綠水間的「天路"

「一個軲轆兩人抬、兩個軲轆扛起來、四個軲轆進不來」,形象地描述了出行條件;「高粱不繡穗、玉米打光棍、地瓜不撐紋、數著花生長得好還是個獨粒」,真實地描繪出農業生產條件……這兩句順口溜,反映的是山東省莒縣嶠山鎮這處「大石頭山區」裡農民長期以來的生存狀態。

據縣扶貧辦主任馬慶金介紹,莒縣是18個沂蒙革命老區縣之一,嶠山鎮是山東省扶貧工作重點鄉鎮。2016年脫貧攻堅戰打響後,莒縣聚焦「大石頭山區」發展制約瓶頸,抓住2016年度、2019年度兩期實施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貧困革命老區扶貧項目機遇,以「通路」為抓手,大力弘揚沂蒙精神,跟進「一攬子」致富舉措,傾情打造連接黨心民心、為民惠民的精品扶貧工程,實現了革命老區「改山換地」的變化。

圖為似「玉帶」一樣鑲嵌在青山綠水間的「天路」。資料圖(農民日報11月16日4版)

金色水道

入冬以來,京杭大運河山東臺兒莊段運輸電煤船舶明顯增多。棗莊市港航部門充分發揮運河「北煤南運」主通道的作用,為過往運煤船舶開闢綠色通道。圖為11月16日晚,滿載電煤的船舶正在通過京杭大運河山東臺兒莊船閘。高啟民攝(人民日報11月17日7版)

二、圖片故事

智慧物流園暢通雙循環

2020年以來,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作為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和山東省「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之一,深度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探索「商、倉、流」一體化發展路徑,大力發展智慧物流、智能倉儲、共享雲倉,不斷推動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邁進。(圖、文/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11月21日,在臨沂國際陸港智慧物流園,自動分揀系統在分揀快遞包裹。

11月21日,在臨沂國際陸港智慧物流園,工作人員在自動分揀系統旁忙碌。

11月21日,在臨沂商谷羅濱遜智慧物流園1號雲倉,工作人員在貨架上取貨物。

11月21日,在臨沂國際陸港智慧物流園,工作人員在自動分揀系統上分揀快遞包裹。

三、面孔

陳夢:2020國際乒聯總決賽女子單打決賽冠軍

11月22日,陳夢在比賽中回球。

當日,在鄭州進行的2020國際乒聯總決賽女子單打決賽中,中國選手陳夢以4比1戰勝隊友王曼昱,奪得冠軍。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林世軍:梨園扶貧幹部

眼下,山東省濱州市陽信縣金陽街道十裡堡村的梨園,遍地金黃。該村第一書記林世軍一大早就來到梨園,幫助村民清掃落葉,預防病蟲害。對十裡堡村的梨農來說,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人均收入有望達到1萬元,這得好好感謝縣裡來的扶貧幹部啊!」十裡堡村黨支部書記王新明說。

2018年,林世軍來到十裡堡村任第一書記。當時全村600多畝地,有一半以上種植梨樹。為了提高種植效益,他邀請農技人員進村培訓,幫助村裡成立合作社,並鼓勵剩餘勞力外出打工,該村當年就實現了整體脫貧。

圖為林世軍(右一)和村民一起清掃落葉。李 元 於 倩攝影報導(人民日報11月19日11版)

張超:脫貧攻堅顯身手

近年來,山東省聊城市陽穀縣西湖鎮大劉村投資600萬元,建造冬暖式大棚110多個,建成現代農業扶貧示範園,示範種植芸豆、黃瓜等無公害綠色蔬菜。自2017年正式運營以來,園區帶動經營戶年均增收30餘萬元,並累計為入股貧困戶實現分紅3.6萬元。

圖為近日該村原第一書記,聊城市稅務局工作人員張超(右)在脫貧攻堅「回頭看」時與農民交流。楊波 攝(農民日報11月17日8版)

四、微觀山東

蔬菜品種展示評價現場觀摩

在山東濟南農耕示範園裡,田地間甘藍、白菜圓滾飽滿,大棚裡黃瓜、辣椒、番茄掛滿枝條……在10月29日舉辦的全國蔬菜登記品種(秋季)展示評價現場觀摩活動上,現場人頭攢動,好不熱鬧,田間地頭擠滿了農民和種子經銷商。

活動上,共展示國內外番茄、黃瓜、西甜瓜等二十餘類蔬菜品種2346個,其中國家登記蔬菜品種872個。自當日起,園區於一周內向社會開放,公開展示了我國蔬菜種業創新成果。本次活動由全國農技中心、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共同主辦,活動啟動首日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種業企業、蔬菜種植大戶等約1200人到場觀摩。

圖為活動展區內,各種蔬菜瓜果品種吸引眾多參會者駐足圍觀。本報記者 祖禕禕(農民日報11月17日7版)

分揀石榴

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是著名的「中國石榴之鄉」,種植石榴的歷史源遠流長。而今,這座小城已成為國內集中連片種植面積最大、產業鏈條最完整的石榴產地之一,是國內最大的石榴鮮果、石榴苗木、盆景盆栽集散地。

圖為石榴種植戶在分揀石榴。趙 峰攝 (經濟日報11月22日12版)

採摘冬桃

日前,在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吳店鎮胡莊村的冬桃種植基地,遊客正在採摘冬桃。近年來,牡丹區大力發展冬桃、芍藥、蘆筍、山藥、牡丹等特色高效農業,推動產業結構持續優化。郜玉華 本報記者 呂兵兵 攝(農民日報11月18日2版)

小雪時節農事忙

11月22日,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一家蔬菜產銷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農民在溫室大棚內採摘西紅柿。當日是小雪節氣,各地農民搶抓農時,在田間、大棚進行農作物的管護、採收等農事活動。 新華社發(孫中喆 攝)

「拔」海起牧場 「耕」海新牧歌

這是位於山東省煙臺市區漁人碼頭以東海域的「耕海1號」海洋牧場綜合體平臺(9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凱 攝

手工小棉襖 冬日加工忙

11月22日,在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東裡鎮一家布衣坊,農家女在整理加工的產品。

冬日裡,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的手工小棉襖迎來加工銷售的旺季,工人們加緊加工製作滿足市場供應。

近年來,當地把傳承和發展手工小棉襖這一傳統手工藝與婦女創業相結合,通過「網際網路+公司+加工戶」的模式,帶動當地和周邊的農家婦女從業增收。目前,當地的手工小棉襖年加工量達到3萬餘件,俏銷各地市場。新華社發(趙東山 攝)

章丘鐵鍋熱銷

在濟南市章丘區三澗溪村美食街,遊客在購買章丘鐵鍋(6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電子營業執照與電子印章同步發放

11月9日,青島市電子營業執照+電子印章同步發放暨電子籤署中心啟用現場會在山東省萊西市召開。這是山東省內首次實現電子營業執照與電子印章同步發放,並率先創建了電子營業執照與電子印章的應用場景——「青易辦」電子籤署中心,同步啟用。

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個性化、多樣化辦事需求,讓信息服務無處不在,今年以來,青島市行政審批局、青島市市場監管局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批覆的「電子營業執照+電子印章同步發放與融合應用試點」為契機,在「網際網路+政務服務」上持續出實招、求實效,讓政務服務更智能、更便捷。

11月9日,新成立的青島風馳電掣機械加工有限公司在萊西市行政審批大廳用手機領到了電子營業執照和4枚電子印章。圖為政府工作人員正在為王女士辦理電子營業執照和電子印章。本報記者 王建高 通訊員程強攝(科技日報11月19日7版)

選好「當家人」

11月17日,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農村黨組織換屆選舉工作拉開帷幕;全縣115個農村社區的黨員和群眾採取「兩推一選」的辦法選出自己的「當家人」。

圖為計票人員在監票人的監督下唱票。房德華攝(人民日報11月19日7版)

建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近日,山東省壽光市政協組織委員對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進行調研,並圍繞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不夠精準、基層文化專業人才相對缺乏、城鄉文化氛圍和人文氣質尚顯不足等問題提出了意見建議。孫永春 攝(人民政協報11月18日4版)

著力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紀委監委聚焦脫貧攻堅、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著力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通過走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廣泛收集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線索。圖為近日,該區紀檢監察幹部在陳山村紅薯種植基地了解相關情況。攝影/鞏存忠(中國紀檢監察報11月21日2版)

全科大網格服務群眾小訴求

李秋山家住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呂藝鎮營李村,不久前,他發現家門口附近一個下水道堵塞導致路面積水,給居民出行帶來不便,便通過「全民拍」上傳照片,請求解決。博興縣綜治中心收到後,立即聯繫營李村第一網格網格員,網格員現場核實上報村委,並電話聯繫維修人員疏通管道。

問題的解決得益於博興政法公眾號開通的「全民拍」模塊,群眾在掃黑除惡、防範邪教、矛盾糾紛、醫療衛生、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問題事項、意見訴求,均可通過手機拍照上傳,由綜治中心指派網格員解決處理。

「正所謂,郡縣治天下安。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眼於解決群眾的難點痛點堵點問題,打造『主動發現、精準落實』社會治理品牌,極大提升了城鄉社會治理水平。」博興縣委書記李守江在接受《法治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目前,博興縣已連續3年無重大刑事案件、重大影響治安案件、政治安全事件、群體性事件、重大網絡輿情和非正常上訪案件。社會治理能力的提升改善了法治營商環境,2018年、2019年博興縣連續兩年獲得濱州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優秀等次。本報記者 姜東良 文/圖(法治日報11月22日5版)

「點亮」世界兒童日

11月20日,山東威海幸福門亮起藍色燈光。

11月20日是世界兒童日。今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設立的主題是「重繪明日夢想,點亮兒童未來」。全國多個城市用象徵兒童友好的藍色燈光點亮了當地標誌性建築物。 新華社發(朱春曉 攝)

演示教學設備

11月19日,參展代表在展覽上演示教學設備。

11月18日,2020世界職業技術教育大會暨展覽會在山東青島開幕,大會設置6個板塊,舉行機械行業職教改革與創新發展論壇、職業教育工業網際網路產教融合交流論壇等多個平行論壇,分享職業技術教育的實踐與經驗。新華社記者 李紫恆 攝

舞蹈機器人比賽

11月20日,參賽選手在進行舞蹈機器人比賽。

當日,2020中國機器人大賽在山東省青島市即墨經濟開發區體育中心開賽。本屆大賽共設水下機器人、救援機器人、農業機器人等18個大項,共有來自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山東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等200所學校的700餘支團隊參加比賽和展示。新華社發(梁孝鵬 攝)

躍動的音符

近日,山東省高密市姜莊鎮老屯小學舉行「傳統遊戲回歸校園」活動,小學生們利用體育課和大課間玩丟手絹、跳長繩、踢毽子等傳統遊戲。

圖為小學生在玩跳長繩。李海濤攝(人民日報11月16日11版)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馬章安 整理報導)

相關焦點

  • 外眼看山東·央媒一周圖片擷英丨智能生活方便你我 增效增收智慧農業
    12月21日至12月27日,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科技日報、人民政協報、中國紀檢監察報、農民日報等央媒,用鏡頭聚焦山東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智能生活、「三農」發展、海洋經濟、科學考察、非遺傳承等
  • 外眼看山東·央媒一周圖片擷英|濟南大明湖上賽龍舟 青島肉類展
    9月7日至9月13日,人民日報、新華社、解放軍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人民政協報、農民日報、法治日報等8家央媒,用鏡頭聚焦山東海洋經濟發展、雙擁工作、對口幫扶、鄉村振興、體育健身等。圖片是凝固時光的藝術。從外眼看山東·央媒一周圖片擷英,既可以發現山東之真、山東之善、山東之美,以及山東之精採、山東之活力,又可以看到億萬齊魯兒女奮力前行的鏗鏘足跡!
  • 外眼看山東·央媒一周圖片擷英|向志願軍老戰士致敬 「棚二代...
    10月19日至25日,人民日報、新華社、解放軍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科技日報、人民政協報、農民日報、法治日報等央媒,用鏡頭聚焦山東志願軍老戰士,以及重大工程建設、鄉村振興、海洋經濟、文教活動、非遺傳承、體育競賽等。
  • 外眼看山東·央媒一周圖片擷英|新一代跨座式單軌列車成功試跑
    11月30日至12月6日,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等央媒,用鏡頭聚焦山東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設計藝術、「三農」發展、水產經濟、文體活動等。  圖片是凝固時光的藝術。從外眼看山東·央媒一周圖片擷英,既可以發現山東之真、山東之善、山東之美,以及山東之精採、山東之活力,又可以看到億萬齊魯兒女奮力前行的鏗鏘腳步!
  • 外眼看山東·央媒一周圖片擷英|「中華復興」號豪華郵輪投入運營
    9月21日至9月27日,人民日報、新華社、解放軍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人民政協報、中國青年報、農民日報等央媒將鏡頭聚焦山東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海洋經濟、「三農」發展、助農扶貧、黃河灘區遷建、體育競賽等。圖片是凝固時光的藝術。
  • 外眼看山東·央媒一周圖片擷英|十強產業勢頭勁 博士念起「漢服經」
    12月7日至12月13日,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科技日報、工人日報、農民日報等央媒,用鏡頭聚焦山東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十強產業、「三農」發展、創新創業、絕技絕活、理論宣講、文體活動等。
  • 依託「一物一碼」新模式 浪潮雲QID使能自貿區暢通國際國內雙循環
    基於浪潮雲QID平臺「一物一碼」新模式,將在該展銷中心正式試點運營,全方位展現QID平臺在使能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保障監管數據安全可靠、便利貿易展示交易的創新優勢。 「一物一碼」全流程創新 探索貿易轉型升級「濟南路徑」 本次活動正式啟動的「鏈上自貿」保稅展示展銷平臺系統,以「構建數字全球柔性供應鏈、促進國內國際市場雙循環」為創新主旨,由浪潮雲攜手濟南片區管委會與濟南海關、濟南綜保區管委會共同打造,由跨境電商領域龍頭企業 -- 山東山左控股集團投入運營。
  • 山東凱盛國際農產品物流園產業集群
    一、產業集群簡介山東凱盛國際農產品物流園位於濟寧金鄉,是由金鄉凱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公益性農產品智慧物流平臺。物流園規劃佔地7000畝,計劃總投資110億元。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資13. 9億元,入駐商戶2100餘家,解決就業22000餘人;2018年完成交易量130萬噸,成交金額達100億元,成為「南菜北運、北菜南調、西果東送」的重要集散地。為支持產業發展,解決園區內經營商戶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公司決定為該產業集群提供融資擔保服務。
  • 內外貿並進 暢通雙循環(經濟聚焦)
    藉助「雲」端,第128屆廣交會成為暢通雙循環、內外貿並進的重要平臺。  雙循環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  1200平方米秀場,10家企業、近200款年度新品參加模特走秀,現場搭臺直播帶貨……第128屆廣交會期間,2020廣交會時尚周(秋季)暨時尚爆款LIVE秀成功舉辦。  「沒有料到我們參加本屆廣交會『牆內開花裡外都香』。」
  • 開好頂風船,率先暢通雙循環
    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8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合肥主持召開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時又作出要求,長三角三省一市要「率先形成新發展格局」。
  • 彩雲南|打造「大循環、雙循環」重要支撐
    圍繞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所部署的「更大力度推進改革開放」這一重點工作,連日來,代表、委員們在討論中「金點子」頻出,紛紛為「全面提升我省在新發展格局中的嵌入度、貢獻度和價值鏈地位,努力成為強大國內市場與南亞東南亞國際市場之間的戰略紐帶、『大循環、雙循環』的重要支撐」建言獻策。
  • 金華新絲路高效暢通「雙循環」
    在新絲路上川流不息的金華鋼鐵駝隊,已成為貫通中國和歐洲、中亞,保障絲綢之路沿線貿易往來,運送長三角出口商品和大宗原材料進口返程的國際物流大通道,扮演著全球供應鏈「穩定器」的重要角色,為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作出金華新貢獻。
  • 「央媒看紅谷灘」活動在南昌紅谷灘區舉行
    12月10日,由江西省南昌市紅谷灘區委宣傳部主辦、南昌市紅谷灘城市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2020紅谷灘區「央媒看紅谷灘」活動在南昌紅谷灘區舉行。活動採訪團由20多人組成,包括人民日報、經濟日報、人民網、光明網、中國日報、中新社、央廣網、中國青年網等中央級媒體記者,以及包括來自江西省媒體、南昌市媒體。
  • 山東港口與濟寧市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山東港口已與省內16市全部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本報訊 8月7日,在山東省港口集團成立一周年之際,山東港口與濟寧市人民政府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在青島舉行,標誌著雙方合作發展邁上新臺階。山東港口與濟寧市的合作源遠流長。山東港口日照港開通了兗州北至日照港的海鐵聯運貨櫃班列;山東港口青島港在濟寧西站開通了全國首條全貨櫃外貿出口冷鏈班列「金鄉大蒜號」;山東港口物流集團開通了青島港董家口至兗州北進口紙漿專列。
  • 八次全會精神在基層丨南充物流園的「晝與夜」靜悄悄的黎明不屬於這裡
    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提出,要厚植支撐國內大循環的經濟腹地優勢,提升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門戶樞紐功能。日夜吞吐不息的「物流血脈」在經濟循環發展中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一開始我們給公路港的定位是輻射川東北片區,但是現在的市場已經不止川東北了。」南充傳化公路港物流有限公司運營中心經理何霞說,攀枝花、貴州、山西的客商都曾來到公路港購買商用車。
  • 央媒罕見為魯能說話 球迷:中超裁判年審刻不容緩
    中超爭冠組第2場比賽,山東魯能泰山2:2戰平北京中赫國安,賽後,爭議的焦點又是被主裁判沈寅豪的判罰尺度。從球迷質疑,到球員發聲,再到魯能上訴,這樣的場景在本賽季中超已經屢見不鮮,但包括足協在內的管理者,誰又去想法子,如何根除這種現象?
  • 「雲端」拓市場 暢通「雙循環」 婺城外貿經濟綻放「微笑曲線」
    「搭建好平臺,充分發揮內需潛力,更好地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暢通『雙循環』。」婺城區經濟商務局局長胡霞亮說。婺城區積極組織企業參展廣交會、華交會、2020浙江出口網上交易會等線上展會,聯合一批線上優質展會平臺及展會公司,引導企業「雲參展」「雲洽談」「雲對接」搶外貿訂單,籤訂數額不菲的意向訂單,企業海外訂單呈回升態勢。
  • 雪松控股張勁:主動擔當,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
    「作為改革開放中成長起來的世界500強民營企業,我們將深刻領會總書記對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部署,做強大宗商品全球供應鏈,助力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張勁表示。張勁介紹,今年以來,在極其複雜嚴峻的經濟形勢下,雪松一方面整合產業鏈上下遊資源,為數千家企業持續供應大宗商品,全力保障國內供應鏈安全穩定;另一方面利用雪松全球供應鏈服務網絡,深化對內經濟聯繫的同時增加經濟縱深,助力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今年年初,雪松收購總部位於英國的全球鋼貿巨頭斯坦科公司,利用其遍布全球的成熟銷售網絡,有效拓寬了中國鋼鐵產業的雙循環通道。」
  • 「雙循環」引領中國經濟格局最深刻的變革
    今天我們邀請雞西市委宣講團成員、黑龍江工業學院教授曲成,圍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就「雙循環」戰略提出的根本原因做深入解讀。「雙循環」戰略的提出,其根本原因有以下六個方面的思考。一是全球政治經濟環境變化,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傳統國際循環明顯弱化;二是改變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的,我國經濟模式特點的需要;三是實施主場經濟全球化戰略;四是凸出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支撐的核心位置;
  • 聚焦高質量 暢通雙循環 第五屆中國西部財經論壇暨2020年高質量...
    本次論壇以「聚焦高質量 暢通雙循環 」為主題,圍繞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履行社會責任、促進可持續發展、推進產業金融融合發展、探索推動高質量發展新引擎新活力新空間等話題進行深入研討交流。集團以「聚焦高質量 暢通雙循環」為主題,舉辦第五屆中國西部財經論壇暨2020年高質量發展峰會,希望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圍繞產融融合、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等話題進行深度剖析、交流研討,把握髮展大勢,凝聚廣泛共識,著力打造共建共享的高端智庫,推動搭建政策引導、資源聚集和產融對接的多功能平臺,為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形成新的重要增長極和動力源,匯集起各方的智慧與力量,助力四川和西部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