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四五規劃建議》的說明中提出,要「處理好開放和自主的關係,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 今天我們邀請雞西市委宣講團成員、黑龍江工業學院教授曲成,圍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就「雙循環」戰略提出的根本原因做深入解讀。
「雙循環」戰略的提出,其根本原因有以下六個方面的思考。
一是全球政治經濟環境變化,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傳統國際循環明顯弱化;
二是改變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的,我國經濟模式特點的需要;
三是實施主場經濟全球化戰略;
四是凸出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支撐的核心位置;
五是發揮國內超大容量的,內部消費市場潛力;
六是改革開放以來「辦好自己的事」成功經驗的啟示。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構建,它的最終的目的就是要與時俱進地提升我國國內經濟發展水平,和提高我國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優勢。
馬克思關於生產與消費同一性的理論,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提供了戰略思維與科學方法,有著現實的重要意義和實踐智慧。
建立「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其基本方略就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完整性,形成供需在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其戰略基點就是要,不斷地擴大內需,使國內市場成為最終需求的主要來源。
為了保證「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有序健康的培育,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規劃。
首先在生產環節上重點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處理好國內國外兩個市場、暢通經濟良性循環渠道、促進農業、製造業、服務業、能源資源等產業門類關係協調、優化國內和國際市場布局、壯大實體經濟,協調與金融、房地產均衡發展,實現產供銷有效銜接。
其次在消費環節上發揮消費的基礎性作用、順應消費升級趨勢、提升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增加公共消費。圍繞改善人民生活品質這個核心,提高社會建設水平,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重點要解決好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實現質量就業、解決「三育」的困擾、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
我們成功地舉辦了三屆進博會,可以說為我們「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確立,開闢了先河,做足了提前量,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頂層設計,謀劃深遠的戰略眼觀和治國理政的智慧,彰顯了「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時代的客觀性和歷史的規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