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循環」引領中國經濟格局最深刻的變革

2020-12-14 雞西融媒中心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四五規劃建議》的說明中提出,要「處理好開放和自主的關係,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 今天我們邀請雞西市委宣講團成員、黑龍江工業學院教授曲成,圍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就「雙循環」戰略提出的根本原因做深入解讀。

「雙循環」戰略的提出,其根本原因有以下六個方面的思考。

一是全球政治經濟環境變化,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傳統國際循環明顯弱化;

二是改變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的,我國經濟模式特點的需要;

三是實施主場經濟全球化戰略;

四是凸出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支撐的核心位置;

五是發揮國內超大容量的,內部消費市場潛力;

六是改革開放以來「辦好自己的事」成功經驗的啟示。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構建,它的最終的目的就是要與時俱進地提升我國國內經濟發展水平,和提高我國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優勢。

馬克思關於生產與消費同一性的理論,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提供了戰略思維與科學方法,有著現實的重要意義和實踐智慧。

建立「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其基本方略就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完整性,形成供需在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其戰略基點就是要,不斷地擴大內需,使國內市場成為最終需求的主要來源。

為了保證「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有序健康的培育,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規劃。

首先在生產環節上重點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處理好國內國外兩個市場、暢通經濟良性循環渠道、促進農業、製造業、服務業、能源資源等產業門類關係協調、優化國內和國際市場布局、壯大實體經濟,協調與金融、房地產均衡發展,實現產供銷有效銜接。

其次在消費環節上發揮消費的基礎性作用、順應消費升級趨勢、提升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增加公共消費。圍繞改善人民生活品質這個核心,提高社會建設水平,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重點要解決好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實現質量就業、解決「三育」的困擾、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

我們成功地舉辦了三屆進博會,可以說為我們「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確立,開闢了先河,做足了提前量,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頂層設計,謀劃深遠的戰略眼觀和治國理政的智慧,彰顯了「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時代的客觀性和歷史的規律性。

相關焦點

  • 辜勝阻: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企業家精神至關重要
    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一定要深刻理解當前我國面臨的複雜嚴峻的形勢,把握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內在邏輯和深層次變革,認識形成新發展格局的歷史必然性和發力點。辜勝阻表示: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重在暢通,重在安全。特別要看到,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企業家要發揮重要作用,企業家精神至關重要。
  •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順應全球化發展新趨勢
    受疫情影響,全球範圍內人員、貨物、資本和信息等要素的流動受阻,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度萎縮,全球供應鏈被打亂,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在此背景下,各國從自身安全的角度出發,調整產業鏈和供應鏈,歐美發達國家加快了產業鏈的回遷,全球供應鏈本地化、區域化和分散化日益明顯,使得當前國際經濟、科技、文化、政治等格局都在發生著深刻變化。可以說,全球化進入了深刻變革和轉型的新階段。
  • 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中譜寫中國經濟奇蹟新篇章
    在新發展形勢下,如何育先機開新局,譜寫中國經濟奇蹟新篇章,是對我們黨的一個重大考驗。在這一重要歷史關口,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部署,這是新發展階段把握髮展主動權的先手棋,是奪取經濟發展新勝利的關鍵招,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務必深刻領會、堅決貫徹。
  • 國內外經濟形勢巨變,我國為什麼要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來源:財資一家全球化重構時代的中國選擇目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巨變,為了應對危機、穩定發展,黨中央明確了發展「雙循環」經濟的重大戰略,這一戰略的推行意味著我國將對發展戰略進行重大調整。那麼,我國為什麼要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這種戰略調整有什麼意義呢?
  • 深刻認識和把握新發展格局 與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關係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確立的「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那麼,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和構建新發展格局之間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在實踐中如何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係,這是亟須從理論上回答清楚的問題。
  • 多國人士高度評價中國經濟成就: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將造福全球
    央視網消息: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經濟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衰退,而中國經濟在疫情衝擊下挺身而出,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增長由負轉正
  • 魏建國:「新基建」是打造雙循環經濟格局的核心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強調,新基建是打造「雙循環」經濟格局的核心。接下來各省切忌搞重複建設和省內「小循環」,要把握好中國「超大市場」的作用,力爭在新型全球化階段提出更有力的口號和建議。
  • 積極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是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戰略抉擇,也是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只有深刻認識國內外環境深刻變化帶來的新機遇新挑戰,才能有效探索形成新發展格局的路徑,著力構建廣西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廣西發展面臨多重挑戰。一是產業鏈供應鏈受到較大衝擊。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加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演化,各國更加重視供應鏈安全、推動產業鏈收縮,生產網絡區域化、本地化趨勢更加明顯。
  • 經濟雙循環發展格局下孕育新機,怡亞通探尋產業鏈供應鏈融合發展新...
    在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背景下,建設更完善的供應鏈體系已經成為共識。 危機中育新機、變局中開新局,為探尋新發展格局下產業鏈供應鏈融合發展路徑,深圳市怡亞通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於2021年1月9日在深圳市召開2021粵港澳大灣區上市公司峰會暨雙循環下產業供應鏈創新發展大會。
  • .| 聚焦「雙循環」格局下的經濟復甦與產業可持續發展:清華-財新...
    劉遵義將雙循環理解為國內和國際的循環,並認為循環意味「需求和供給互相碰到」。針對目前中美貿易摩擦和疫情爆發的國際形勢,劉遵義認為目前完全孤立和自給自足是可以做到的,但會導致全國生活水平的下降,且中國在經濟全球化中受益良多,不適合回到「單循環」,而應當堅持「雙循環」。中國有可能和美國經濟脫鉤,但必須加強和其他國家的聯繫。
  •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詳解
    、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背景、內涵及其實施路徑  「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在於實現經濟循環流轉和產業關聯暢通。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11月25日在《人民日報》刊發的署名文章《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指出。  在此之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邁向雙循環新格局的中國宏觀經濟
    11月28日,「中國宏觀經濟論壇——邁向雙循環新格局的中國宏觀經濟」在北京召開,與會學者圍繞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的中國宏觀經濟走向展開討論。 堅持新發展理念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表示,強調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在內外複雜因素疊加背景下中國重塑發展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主動戰略選擇。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不僅是當前國際環境複雜多變背景下的應對之策,更是推動實現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實現現代化目標的戰略選擇。
  • 運鴻集團全力拓展「雙循環」格局著力點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必須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民營企業作為構建雙循環體系的生力軍、主力軍,對於促進提升經濟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中國民營經濟是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 經濟學家為中國經濟「研判把脈」:「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怎麼走?
    經濟學家為中國經濟「研判把脈」:「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怎麼走?「我們的經濟已經不可能只靠外循環或者內循環,任何一個單一的循環都不能維持未來可持續的增長。所以說『雙循環』不是一種選擇,我認為是一種必然的結果。」廣發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告訴中新網記者。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也表示,中國已經成為亞太地區的供給和需求「雙中心」。
  • 內需助力「雙循環」 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核心觀點: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喬瑞慶認為,內需是推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最堅實的基礎,不僅在目前穩定經濟基本盤中發揮支撐作用,而且在中國中長期經濟增長中也要發揮關鍵作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內需在經濟增長中的地位將日益凸顯,也將持續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澎湃動力。
  • 雙循環下的中國經濟——經濟學家程實博士講座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他指出,在新冠病毒出現之前,世界便已出現要素投入受限、生產效率受損等舊疾,疫情的出現導致全球經濟衰退加速、全球市場動蕩加劇,我國也要在這個大變局中走向新的格局——從外循環為主走向內循環為主、從要素驅動走向創新驅動、從被動跟隨走向主動引領,化危為機,化變局為新局。同時,程教授通過中美兩國歷史上的呼應點再次向我們驗證了經濟發展的規律性。
  • 楊姝琴:優化營商環境,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通過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著力釋放內需潛能,在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為經濟全球化注入新動能、注入確定性,引領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合作共贏作出重要貢獻。 是主動塑造和延長戰略機遇期的必然選擇。
  • 張禮卿:無須擔心「雙循環」格局降低經濟開放程度
    來源:證券日報網本報記者 徐天曉 彭妍9月7日下午,在PwC3535金融論壇年度最佳論文獎頒獎典禮前,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前院長,普華永道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張禮卿教授就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等經濟領域的熱點話題與媒體進行了交流
  • 引領「數字中國」與「健康中國」 康師傅以數位化產業鏈促進經濟雙...
    12月4日至5日,2020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拉開帷幕,國內知名企業家、經濟領域知名專家、政界領導等上千人相約海南博鰲,就新時期弘揚企業家精神,融入新發展格局展開討論。 主會場外的「2020信用領跑行動·博鰲晨跑」活動,康師傅方便麵在此等候,為晨跑的企業家們提供運動後的能量補給。
  • 經濟大家談 | 推動長江經濟帶全方位開放,構建開放型雙循環發展格局
    到2019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萬美元,成為世界超大規模經濟體。在深入分析國際國內形勢的基礎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雙循環」旨在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個新發展格局是根據中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提出來的,是重塑中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