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人士高度評價中國經濟成就: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將造福全球

2020-12-27 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經濟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衰退,而中國經濟在疫情衝擊下挺身而出,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增長由負轉正,成為今年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給世界經濟復甦注入一劑強心針。多國人士表示,中國向世界展示了如何有效控制疫情並實現經濟復甦,中國亮眼的經濟數據令人印象深刻。

烏克蘭中國商會執行經理 奧西邊科:在大規模疫情持續蔓延的艱難局勢下,中國向世界展示了如何有效制止疫情的流行,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得以率先復甦,我認為中國的表現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

專家:中國經濟復甦歸功於政府正確決策

 專家表示,中國經濟的出色表現離不開中國政府的正確決策,以及中國人民對政府的充分信任和高度配合。

韓國東亞文化中心院長 盧載憲:中國政府強有力的領導和中國人民對政府的信任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原因,雖然出現了新冠肺炎疫情,但是中國政府通過徹底而強有力的政策安定了人心,並且逐漸恢復了內需市場和生產體系,經濟活動和市場也恢復生機,這其中主要原因在於政府應對得力。

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金融與經濟研究局主席 楊賢:中國經濟正在穩步增長,這是一個積極的結果,歸功於中國政府用切實有效的措施控制住疫情,並實施謹慎的經濟刺激政策,同時也歸功於私人部門的支持與合作。

專家:中國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將造福全球

專家認為,在成功控制住疫情後,中國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對中國經濟原理最有力的詮釋,在新發展格局下,中國市場潛力將被充分激發,能為世界經濟注入寶貴活力。

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金融與經濟研究局主席 楊賢:我非常看好中國的雙循環發展格局,這是對習近平主席執政以來,中國經濟思想的一種承上啟下且更有力的詮釋,這有利於實現協調發展和雙贏的結果,有利於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改善全球資源分配,畢竟我們需要的就是高效的全球資源配置,而對中國內部來說就是國泰民安。

相關焦點

  • 經濟學家為中國經濟「研判把脈」:「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怎麼走?
    經濟學家為中國經濟「研判把脈」:「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怎麼走?「我們可以用內循環來帶動整個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拾級而上,這是符合世界發展客觀潮流的選擇,從一個扁平化的全球世界進入一個三中心、多層次的全球化世界。」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則表示,「循環」不是一個新概念,以前也提出過要參與國際大循環。「但這次提出『雙循環』是有重點的,說明需要加大國內需求的重塑和提升。」
  • 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筆談⑩|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贏得...
    作者:霍建國今年以來,全球新冠疫情的暴發和大流行,不僅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產生了嚴重的破壞和影響,對已經十分脆弱的世界經濟無疑更是雪上加霜,導致全球經濟增長大幅下降,國際經濟格局發生深刻變化,對我外向型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困難和挑戰,需要我們以新的發展思路應對複雜的形勢變化,爭取贏得在國際競爭中的主動權。
  •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詳解
    、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背景、內涵及其實施路徑  「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在於實現經濟循環流轉和產業關聯暢通。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11月25日在《人民日報》刊發的署名文章《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指出。  在此之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經濟大家談 | 推動長江經濟帶全方位開放,構建開放型雙循環發展格局
    到2019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萬美元,成為世界超大規模經濟體。在深入分析國際國內形勢的基礎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雙循環」旨在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個新發展格局是根據中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提出來的,是重塑中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
  •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順應全球化發展新趨勢
    為了應對全球化的新挑戰,我國開啟了「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通過發揮內需潛力和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培育中國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新優勢,努力使當前的全球化更加具有包容性。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既順應了全球化的新趨勢,又是當務之急。因為在疫情影響下,高度外向型經濟體系的脆弱性和不穩定性十分顯著。
  • 雙循環發展格局下 如何破題江蘇經濟高質量發展
    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黃澤文)12月10日,江蘇省社科院第28期江海論壇正式召開。本次論壇主題為「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推動江蘇經濟高質量發展」,來自省政府、高校、研究院、社科院的專家學者歡聚一堂,從多個角度暢談「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如何推動江蘇「十四五」發展和未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
  • 國內外經濟形勢巨變,我國為什麼要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來源:財資一家全球化重構時代的中國選擇目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巨變,為了應對危機、穩定發展,黨中央明確了發展「雙循環」經濟的重大戰略,這一戰略的推行意味著我國將對發展戰略進行重大調整。那麼,我國為什麼要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這種戰略調整有什麼意義呢?
  • .| 聚焦「雙循環」格局下的經濟復甦與產業可持續發展:清華-財新...
    論壇由清華大學產業發展與環境治理研究中心(CIDEG)、清華大學國家治理與全球治理研究院聯合財新傳媒共同舉辦。論壇分為上下兩個半場,上半場主要集中討論「雙循環」新格局與經濟復甦,下半場圍繞「雙循環」新格局與產業可持續發展展開討論。
  • 毛振華: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底線思維的集中體現
    毛振華: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底線思維的集中體現中誠信國際中國宏觀經濟論壇 CMF 昨天毛振華,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教授,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聯席主席,中誠信集團董事長,本文刊發於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教授,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聯席主席,中誠信集團董事長毛振華在會上發表了題為《底線思維與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的中國經濟政策》的主旨演講。
  • 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2020外貿優品展覽會」將啟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阿鳳 通訊員 張芳為積極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切實推動外貿企業實現轉型升級,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山東省委員會主辦、中國國際商會山東商會承辦、全省16市貿促會聯合協辦
  • 中國外貿連續正增長 外交部:我國經濟企穩復甦將為全球經濟發展...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今年前11個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保持正增長,同東協、歐盟、美國、日本和韓國等國進出口貿易額也實現同比增長。事實表明,中國率先控制住疫情、實現復工復產對各國抗擊疫情、維護全球供應鏈的穩定和恢復世界經濟帶來的利好效應正在擴大和顯現,我們有信心在這些方面繼續發揮積極作用。華春瑩強調,在全球化時代,世界各國經濟社會發展高度關聯。
  • 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九大著力點
    積極培育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努力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掌握主動權。 二是大力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企業是創新的發動機,人才、資金、技術等創新的資源要素只有通過企業才能有效組合,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進而促進經濟循環。但是,企業創新能力不足已成為當前制約雙循環的突出短板。
  • 在新發展格局中推動中國與世界經濟良性互動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與世界的關係發生了歷史性變化。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推進,中國早已是世界的中國,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高度相互依存,中國發展與世界發展也緊密相連。構建新發展格局,是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戰略抉擇,也是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
  • 辜勝阻: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企業家精神至關重要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內在邏輯和深層次變革 《中國企業家》: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五中全會提出的新的重大發展指導思想,如何理解「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內在邏輯? 《中國企業家》:「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新意」和「深意」體現在何處? 辜勝阻: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要實現五大轉變。
  • 經濟雙循環發展格局下孕育新機,怡亞通探尋產業鏈供應鏈融合發展新...
    在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背景下,建設更完善的供應鏈體系已經成為共識。 危機中育新機、變局中開新局,為探尋新發展格局下產業鏈供應鏈融合發展路徑,深圳市怡亞通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於2021年1月9日在深圳市召開2021粵港澳大灣區上市公司峰會暨雙循環下產業供應鏈創新發展大會。
  • 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歷史溯源、邏輯闡釋與政策導向
    中國發展格局的確定是國內經濟條件和國際經濟環境共同決定的,是中國尋求實現工業化過程中基於國內發展需要和國際形勢變化作出的戰略選擇。更好理解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要將其放在中國工業化的歷史進程中,充分認識這一選擇的自主性和必然性,才能更好把握「雙循環」的內涵,保持戰略定力,加快深化改革和擴大對外開放,真正形成新發展格局。
  • 魏建國:「新基建」是打造雙循環經濟格局的核心
    12月5日,由瞭望周刊社指導,瞭望智庫、《財經國家周刊》主辦的「第五屆新金融論壇」在全國人大會議中心舉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強調,新基建是打造「雙循環」經濟格局的核心。但其實不然,我國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尤其最近籌備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以及中日雙邊投資合作,中日韓也已提上日程,這是中國向全球發出將進一步加大對「一帶一路」65個沿線國家雙邊及多邊FTA(自由貿易協定)關注的信號。
  • 陳兵|以數據要素賦能「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加快數位化發展,推動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作為一種重要的生產要素,在經濟「雙循環」發展格局中的作用不容忽視。南開大學法學院教授、南開大學競爭法律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兵在《國家治理》周刊撰文,就數據要素如何賦能「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這一問題進行深入分析。
  • 夏斌:關於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十項建議
    因此,「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提出,既是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改變這一內在邏輯運行的必然結果,也是新的國際形勢下對我國經濟發展格局深刻認識的又一次重大表述。縱向來看,「經濟結構要調整,發展方式要改變」這一核心內容從未改變,變化的只是看待事情的角度和部分提法。 在當前的國際新形勢下,要理解並處理好「雙循環」所要解決的問題,需要首先從三個角度對「雙循環」做進一步釐清。
  • 張禮卿:對「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幾點認識
    「雙循環」,可以理解為「一國最終產品的供求均衡將主要通過國內市場來實現,而對國際生產、貿易和金融等的參與將有效地促進供求均衡的實現」。在這個過程中,國內消費、國內投資等內需發揮主導性作用,而進出口貿易、對外投融資等提供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撐。新提法引發了國內外的關注和熱議。以下擬就相關問題談點個人的理解。一、為什麼需要加快形成「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