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一列來自烏茲別克斯坦、滿載電解銅等大宗進口物資的回程班列,緩緩駛入鐵路金華南貨場。班列解編後,通過公路短駁運送到金義綜保區,開啟「區港聯動」模式。本地製造企業可以盡享大宗進口原材料保稅和海外採購優質價廉的「雙紅利」,實現提質增效。
自今年7月1日以來,像這樣的中歐回程班列,平均每天1列抵達鐵路金華南貨場。一列列鋼鐵駝隊載著日用消費品、五金工具、電動機械、抗疫物資等出口的同時,又源源不斷地從國外運回電解銅、棉紗、鉀肥、紙漿、板材等優質原材料,金華至中亞、歐洲的新絲綢之路愈加繁忙。
截至12月19日,金華中歐班列今年開行已超410列,比去年全年103列增長約3倍。其中返程171列,佔比40%左右,尤其是7月1日以來,回程班列佔比高達47%,名列全國各中歐班列平臺的前茅。
中歐班列金華平臺相關負責人表示,回程班列高頻率、高質量開行,帶動中歐班列運營成本進一步降低,推動進出口貿易份額趨於平衡,有力地促進了生產要素流動,同時使國內和國際市場更好地聯通,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服務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更加高效有力。
金華市政府協同鐵路、海關和金華平臺,實行「四位一體」運行機制,統籌抓好疫情常態化防控和國際班列開行,實行檢驗、消毒、配車、裝車、掛運「五優先」,全力打好國際班列高質量開行的「團體戰」「攻堅戰」。去程和返程班列的貨源、車源、箱源組織、通關時效等,按下「快進鍵」「加速鍵」,做到應接盡接、應運盡運。
黃沙漫漫,萬裡奔馳。在新絲路上川流不息的金華鋼鐵駝隊,已成為貫通中國和歐洲、中亞,保障絲綢之路沿線貿易往來,運送長三角出口商品和大宗原材料進口返程的國際物流大通道,扮演著全球供應鏈「穩定器」的重要角色,為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作出金華新貢獻。
去程返程雙雙飆升
國際國內高效循環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復工復產以來,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直接部署下,「義新歐」班列創新機制,按照「一個品牌、兩個平臺、多點起運、錯位發展」的定位運作。義烏平臺繼續發揮民營企業機制靈活優勢,金華平臺則由省海港集團和市交投集團牽頭組建,發揮省屬國有企業資源統籌優勢。
機制一活天地寬。今年6月以來,通過實施「雙城驅動」戰略,金華、義烏雙平臺適度競爭、錯位發展,相互提升,共同優化物流效率。在疫情全球化蔓延,海運受阻、空運一倉難求的背景下,「義新歐」班列構築起了「穩外貿」的國際陸路物流大通道,開行班列數逆勢飆升,屢創歷史新高。以目前勢頭,今年兩大平臺累計開行班列有望超過1300列,遠超去年的631列。
至亞塞拜然巴庫首發、至烏克蘭基輔首發、至法國杜爾日首發……一個個新市場、一片片新天地,金華中歐班列在滾滾車輪的驅動下,覆蓋範圍不斷伸向廣袤亞歐大陸的深處。相比之下,金華平臺今年的奔跑姿態,更多地帶有狂飆突進的意味。
從中亞班列「只去無返」到首開返程班列,再到返程班列接近去程班列;從單一運營金華—霍爾果斯—中亞、金華—阿拉山口—中亞2條中亞線路,到現在的俄羅斯、白俄羅斯、法國、亞塞拜然等14條線路遍地開花,在短時間內實現線路和班列數雙飆升。
鐵路金華貨運中心介紹,金華中歐班列通達亞歐10多個國家120多個城市,基本覆蓋中亞和歐洲主要城市,品牌效應逐步顯現,已快速發展成為長三角與中亞、歐洲沿線國家進出口貿易雙向通道的重要平臺之一。
「今年金華平臺新開的中歐班列線路基本上是省內首發。」作為金華平臺的主要運營方,市交通投資集團浙中國際物流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羅建源說,以金華為起點,一條條班列新線路,打通了亞歐新通道,也打開了海外新市場。
其中,最具標誌性意義的,是今年11月26日首發至法國杜爾日「金華號」中歐班列。這趟班列主要載有工程機械、防疫物資等出口物資,途經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行程1.1萬餘公裡,是金華中歐班列14條線路中最長的一條。
法國是歐洲重要的物流樞紐中心。作為法國重要的港口城市,杜爾日擁有大型海運、陸運和空運綜合貨物轉運中心,在歐洲物流鏈中處於關鍵和優勢地位。通過杜爾日的洲際物流中心,出口物資被分撥配送到歐洲各地市場。目前,這趟至杜爾日的金華中歐班列已實現常態化開行。
過去金華平臺主要面向浙中地區組織中亞方向貨源,貨源地和目的地市場覆蓋有限。如今以建設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為契機,打造浙中多式聯運樞紐港,藉助全省資源統籌做大做強中歐班列,立足浙江,面向長三角組織貨源,發展平臺站得更高了,市場蛋糕也做大了。
進口原料加工出口
資源產品雙向循環
杭州海關公布的今年1—11月浙江外貿數據顯示,全省出口2.27萬億元,增長9.6%;進口7857.3億元,增長12.7%;分別佔全國總值的14.1%和6.1%,份額較去年全年均提升0.7個百分點,拉動全國出口和進口增長1.3、0.7個百分點,貢獻度均居全國首位。
全省外貿亮麗的增長數據背後,尤其是兩位數增長的進口額,有著金華中歐班列的重要貢獻。在全球複雜的疫情背景下,航空、海運進口渠道明顯受到制約,金華新絲路搭建起的中亞、中歐陸上國際通道更顯繁忙。
12月14日金華中歐班列開行滿400列,其中去程班列240列、19834標箱,回程班列160列、13204標箱。回程班列佔比達40%,進口貿易份額持續上升,在促進「出口貨物出得去、進口貨物進得來」中發揮了戰略通道作用。
搭乘回程班列的烏茲別克斯坦進口棉紗,源源不斷地進入蘇浙閩等地的紡織業生產線;進口的俄羅斯紙漿則為皖豫等地的造紙行業解決了環保原料不足的難題,烏茲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的電解銅則成為滬浙等地電子元器件廠必不可少的原料。
錢芳是浙江誠毅國際物流有限公司進口部經理。自今年6月底金華平臺首趟返程班列諸暨號電解銅專列開行以來,她一下子忙碌起來。由於返程通道逐步建立和打通,公司組織來自中亞、俄羅斯等地的電解銅、棉紗、紙漿、鉀肥等大宗物資和工業原材料源源不斷進入金華,並分撥到浙江、江蘇、福建、江西等地。
蘭溪是我市的紡織基地,以前主要採用越南棉紗,由於開通來自中亞的返程班列,不少企業已改為從烏茲別克斯坦進口。錢芳說,中亞的棉紗品質要優於越南,而採購價格又低於越南,得益於金華中亞返程班列的開行,企業不僅節省採購成本,還提升產品品質,一舉兩得。「到目前為止公司僅中亞進口棉紗專列就開行10多列,生意越來越紅火。」
中外運物流西北有限公司嗅到了其中蘊含的巨大商機,今年7月專門派人來到鐵路金華南貨場駐點。7月13日中外運首列自俄羅斯進口的板材專列抵達金華,此後逐步擴大到聚乙烯、橡膠等進口物資,到目前已開行返程班列64列計5520個貨櫃,逐步形成以金華為中心,分撥輻射浙江乃至長三角的中外運新網絡。
中外運自俄羅斯進口的樟子松、白松、落葉松、西伯利亞紅松、樺木、雲杉、雪松等板材,正是製作家具的好原料。「國內天然林因禁伐導致優質木材稀缺,而俄羅斯森林資源豐富,價格實惠,金華中歐班列給寧波、太倉等蘇浙一帶的家具行業提供了豐富的木材資源保障。」中外運駐金華南現場辦事員王中偉說。
在王中偉看來,家具企業用國外優質板材生產家具,一部分內銷、一部分又可以通過中歐班列出口。進口地的資源優勢,與國內的生產製造優勢有機結合,形成了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閉環。
陸上絲路優勢凸顯
內外循環更加暢通
作為繼義烏之後,中歐班列在浙江的第二個始發點、「義新歐」品牌的雙平臺之一,金華平臺今年異軍突起,在不到半年時間內,將這條國際物流大通道從2條拓展到14條,除了全省統籌資源優勢外,一個重要的法寶就是中歐班列運輸效率與物流運費的優勢。
羅建源算了一筆帳,以目前金華到法國杜爾日國際物流為例,走中歐班列全程約18天左右即可運抵,一個40尺貨櫃市場運費約7000美元;走海運模式,從金華經寧波舟山港出海船運到法國海港後再轉運到杜爾日,全程需要40天左右,同樣的貨櫃運費8000美元以上。運輸時間中歐班列較海運快20天以上,運費較海運節省1000美元以上。
王中偉在金華駐點幾個月,高達40%的回程班列佔比讓他著實興奮,並由此認為金華平臺頗具成長性。「國內絕大多數中歐班列平臺都是去程居多、回程少。」他說,由於單程運費貴,「回程+去程」可以攤薄運費,金華大規模開行回程班列,有效降低了運營成本,是實現高質量開行的重要標誌。
在市交投集團的統籌下,金華平臺依託浙中多式聯運樞紐港,發揮中歐班列運輸效率等諸多優勢,推進「一帶一路」開放大通道建設,深入開展國家生產型物流樞紐承載城市試點,深度融入中國(浙江)自貿區金義片區,逐步探索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作為工業企業的重要原材料,電解銅原來以海運進口為主,華東一帶的集散地主要在上海閔行保稅區。隨著金華平臺電解銅回程班列常態化開行,浙中多式聯運港與金義綜保區開啟「區港聯動」模式,金義綜保區的進口電解銅基地聲名鵲起。
「原來到上海採購電解銅的一些浙江企業,包括部分永康企業,由於從金華分撥更方便,對通過金華中歐班列採購進金義綜保區保稅,表現出了濃厚興趣。」錢芳對「區港聯動」的雙重疊加優勢信心滿滿。
近幾個月來,海外疫情形勢複雜,大批自備貨櫃滯留國外港口,導致貨櫃一箱難求,價格持續攀升。一列列回程中歐班列,將出口國外的貨櫃裝載進口物資,成批帶回金華,再用於出口,有效緩解了一箱難求的情況,也降低了出口企業貨櫃使用成本。
「貨櫃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間流動和循環,物暢其流、箱盡其用,只有循環才能實現暢通,暢通才能創造價值。」從一隻貨櫃的流動中,王中偉讀懂了「雙循環」新格局的核心價值。
「金華平臺既是『雙循環』的積極踐行者,更是『雙循環』的直接受益者。」羅建源說,2021年金華平臺將繼續加強與長三角外貿企業對接,積極承接轉移貨源,爭取開闢往德國、波蘭和阿富汗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新線路,推動進出口貿易份額相對平衡,為維護國內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服務「雙循環」新格局提供強有力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