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衝過去的——李道釗(現代)
文章類型/歷史見聞
字數|878,閱讀約2分鐘
相信大家都看到陳真在《精武門》中踢掉了「華人和狗不得入內」的牌子,讓大家熱血沸騰。但筆者必須提醒大家,這畢竟是影視作品,真實的歷史不是這樣的。歷史上有這樣真實的情節嗎?
是的,這個國家就是澳大利亞。二戰日本投降後,澳大利亞可能是對日本戰俘最無情的國家。人們根本不關心日本的投降,被處決的日本戰犯也是最多的。而澳大利亞甚至在日本打出橫幅:「日本人和狗不得入內」。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如前所述,二戰日本投降後,澳大利亞痛恨日本戰犯。據日方統計,澳大利亞在戰後處決了140多名日本乙級和丙級戰犯,是同盟國中處決人數最多的。按道理,日澳兩國沒有新仇舊恨,但那是因為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在新加坡俘虜了1萬多名澳軍,1萬多名澳軍中受盡折磨,倖存下來的不到3000人。
此外,1942年2月19日,日軍多次空襲澳大利亞達爾文市,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澳大利亞對日軍的每一次進攻都記憶猶新。不是時機未到。1942年3月,澳軍與日軍在巴布亞紐幾內亞島與日軍發生血戰。這一次,日軍遇到的是硬骨頭。日軍先後在這裡投入20多萬兵力,但90%都犧牲在這裡。
澳軍來到日本後,並沒有把自己當成外人,就像他們曾經是這裡的主人一樣,所以出現了文章開頭提到的一幕。在一些澳軍活動比較密集的地方,他們打出橫幅,「日本人和狗不得入內」等類似標語。
澳大利亞軍隊在日本也是這樣做的。戰後很長一段時間,澳大利亞是日本人最痛恨的國家。比如上世紀70年代,日本老版電影《日本沉沒了》中就能看到日本人的影射。電影中,日本即將沉沒,世界各國紛紛伸出援手。結果,光是澳大利亞不僅不幫忙,還勒索了大量錢財。
歷史並沒有真正的科學價值,它的唯一目的乃是教育別人。——喬治·屈維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