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城西安以東30公裡處的的驪山腳下,坐落著一處殿宇軒昂、風光旖旎的溫泉勝地:華清宮。華清宮位於驪山腳下,是華清宮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驪山是秦嶺山脈的不可或缺的一個支脈,「驪山晚照」更是著名的「關中八景」之一。
相傳周幽王在此建驪宮,秦始皇時改為"驪山湯",漢武帝時擴建為離宮,唐太宗營建宮殿取名"湯泉宮",唐玄宗再次擴建取名華清宮,因以溫泉為特徵,又稱華清池。
唐玄宗與絕代佳人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就發生在這裡,相傳1000多年前的華清宮規模宏大、窮極奢華,唐代大詩人杜牧在途經華清宮的時候,曾寫下這樣的詩句: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宮門次第開,鱗次櫛比的宮城從山頂一直綿延到山腳下,如今,昔日的繁華早已湮沒在歷史的塵埃裡,令人試圖在這片遺址上重現這座皇家行宮曾有的歷史故事與氣勢。
望京門、長生殿、飛霜殿和星辰湯、蓮花湯這些被記載為史書中的名字被還原為宮殿,即便這樣,其規模仍不及它全盛時期的十分之一。
考古學者在在四千多平方米的華清宮區域內整理出五處皇家湯池遺址,這些遺址的發掘不但揭開了華清宮本來的面貌,還披露出它更為久遠的歷史,早在六千年前,這裡的原始先民就在溫泉的滋養下繁衍生息,到了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時代,驪山的溫泉開始被帝王和諸侯所青睞,逐漸形成一處王公貴族專用的皇家園林,那些流傳久遠的歷史故事,從此就拉開了帷幕……歷史上的烽火戲諸侯也是在這裡誕生的!
相傳,西周末年某一天,臨近周王朝首都鎬京的烽火臺突然狼煙四起,附近的諸侯們以為敵軍來襲,紛紛帶兵趕赴京城救援,當他們氣喘籲籲地趕到驪山腳下,卻發現這一切只不過是周幽王和他的寵妃褒姒之間的一個玩笑,諸侯們非常憤怒,後來當西戎真的攻打京城,周幽王再度點燃烽火,卻沒有一個救兵前來,西周就此滅亡,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故事就發生在華清池背後的西秀嶺上,今天,後人在原址重修的烽火臺仍然矗立,從那時候起,華清池似乎就和紅顏禍水這個詞聯繫在了一起,江山美人、愛情權謀讓水霧氤氳的華清池增添了許多傳奇和神秘的色彩……
除了上面的傳說,唐明皇與楊貴妃動人哀婉動人、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就發生在盛唐時期驪山腳下的華清宮……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他們的故事寫成了千古流傳的《長恨歌》。「六宮粉黛無顏色。從此君王不早朝。」楊貴妃的美,讓後宮眾多的佳麗黯然失色。兩人共同許下了「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做連理枝」。
華清宮,用當地老百姓的話來說,就是皇上和貴妃洗澡的地方。
華清宮溫泉第一出水口,就是華清池最古老的溫泉水源,它的歷史可以上溯到2000多以年前的秦代。相傳,秦始皇在巡遊驪山的時候,當地的一位女子,用此泉水以治好了他臉上的毒瘡。於是,秦始皇就命工匠修建了華清池中最早的浴池「驪山湯」。
之後,這裡又有了蓮花湯、海棠湯、太子湯、尚食湯和星辰湯,分別為皇帝、貴妃、太子、大臣的御用浴池。從挖掘的遺址上看,皇帝池在溫泉入口的上方,貴妃池緊挨著皇帝池,依次向下排序,大臣也只能用皇帝洗過的澡水,美其名曰「皇恩浩蕩,沐浴聖恩」。最後,從華清宮流出去的水,才是老百姓的大浴池。
華清池中的溫泉水來自驪山斷裂構造產生的裂縫,從出水口流出後,水溫就保持在43度左右,溫熱的泉水可以幫助人體舒筋活血,而水中所富含的各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更能幫助調節血管和神經的功能,具有一定的醫療效果。
楊貴妃為什麼這樣喜歡洗澡,或許在那個沒有空調的年代,43度的溫泉,冬季可以用來取暖,夏季在驪山腳下,避暑也再好不過了。
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在驪山留下許多烙印,古蹟遺址,歷史文化博大精深,離宮別墅皇家風範,地熱溫泉無限魅力。華清宮景區變化很大,不變的仍然是當地百姓對華清池的永久記憶及美麗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