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突然要求中國關閉駐休斯頓總領館一事仍在持續發酵,按照美方給出的72小時閉館期限,北京時間7月25日凌晨05時,是休斯頓總領館關閉的最後期限。中方連日來表達了將堅決還擊的態度,並於7月24日宣布了要求美國關閉駐成都總領館的反制措施。
互相關閉領館這樣的外交行動,此前並未在中美交往史中出現過,事件的震撼性不言而喻。不少人感嘆中美關係惡化速度如此之快,未來難言樂觀。
這些擔憂有一定的道理,但也要看到此次事件的最大背景是2020年美國大選。在美國7月21日提出閉館要求後,中方在7月22日的回應中使用了「突然」一詞。足見這並非是一個預料之中的局面。
7月21日提出閉館要求後,美國官方7月22日給出了不同版本的理由。「保護美國經濟和就業崗位」,「保護智慧財產權」,「保護隱私」,「保護美國國家安全」,「不滿中國疫情不透明」,「中國領館發展間諜」,美國各路政要給出的理由之多,之繁雜,超出人們的想像。這顯然不符合實際。中美在智慧財產權上的紛爭早已有之;中美圍繞經濟和就業崗位的紛爭伴隨著整個貿易戰;美國對中國疫情的指責伴隨整個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世界各國使領館都有安全人員,各國情報部門都掌握有對方的間諜證據,一般情況下,誰也不會拿間諜說事。
表面看情況很突然,理由不充分,實際上閉館事件是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單方面策劃的助選事件。
川普的支持率5月以來持續低迷。ABC新聞和《華盛頓郵報》近日發布的民調顯示,民主黨候選人拜登(Joe Biden)對川普有15個百分點的領先優勢,在潛在選民中則領先10個點。在這項7月12日至7月15日進行的民調中,拜登在註冊選民中擁有55%的支持率,川普為40%。另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和《華爾街日報》7月15日發布的民調結果,川普以40%的支持率,落後拜登(51%)。民調差距的百分點首次擴大到兩位數。
川普近來調整了競選策略。首先,競選團隊進行了人事調整。川普7月15日宣布,白宮政治主管比爾史蒂芬(Bill Stepien)將取代布拉德帕斯凱爾(Brad Parscale)擔任其連任競選團隊經理,而後者將繼續領導團隊的「數字和數據戰略」,並擔任高級顧問。隨後幾日史蒂芬宣布了新的競選副經理、競選「戰場」策略總監和競選顧問人選。
其次是疫情。為了塑造積極負責的形象,川普7月21日時隔三個月首次出席白宮疫情簡報會,積極表示口罩對控制疫情傳播有作用。
第三是中國牌。美國兩黨已經進入了比拼對華強硬的階段。川普政府採取了關閉中國總領館的舉動。一是為了回擊對華「光說不練」的指控,二是轉移國內對川普抗疫不力的聚焦。
中美之間憑生閉館風波,更大意義上是川普競選策略重新調整之後再出發的結果。
川普要的是挑起事端後,中方還擊。對川普來說,爭吵的過程比真的有什麼衝突更重要,聲浪越大越好。中國對等要求美國關閉駐成都總領館,符合川普的期待。
關閉領館是現階段觀感上可以造成兩國關係重創的事件,有一定的輿論發酵空間。但本質上美國疫情形勢如此嚴峻,中美人員往來數量已經大幅下降。承擔籤證等業務的領館並沒有特別繁忙。等疫情過後交流需要增多,重新開館亦未嘗不可。對等關閉領館是中美都可承受的交惡事件。
中國的對美戰略是清晰的,管控兩國矛盾的訴求是一直以來都有的。中美關係不可控的唯一因素是川普政府的決策。中美矛盾爆發的根本原因是結構性矛盾,中美矛盾以反常速度大爆發,和川普這樣的民粹政客為了選舉利益不斷消費兩國關係,不斷迎合國內的反華情緒分不開。這決定了中美關係目前處於一場危機秀當中,川普政府沒有精力、也不打算捲入真正的中美關係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