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年輕人,該不該佛系?

2020-12-27 騰訊網

文 | 沈小星 ID:Stevenandbook

身邊一些年輕朋友,視金錢如糞土。

一提到年底衝下年終獎,可以適度加加班,大家連忙擺起雙手:「年終獎嘛,隨緣隨緣。」

大家稱這類人為「佛系青年」

以前有個人問我:你這麼努力、這麼拼命,是為了什麼?為了錢?

對此,我不予否認。

我承認,很多時候這麼拼命就是為了錢,也明白,張口閉口提錢真的很俗。

在我二十多歲的時候,也崇尚自由、熱愛詩和遠方,想過人生還是佛系一點的好。

可是,一想到爸媽還在為了省錢買超市特價菜,為了節約專門買反季衣服,我想這輩子一定要賺足夠的錢。

因為,有錢人才有資格說錢不重要,有錢人才可以佛系。

何為「佛系」?

現在,很多年輕人的狀態淡薄的像一尊「佛」。

什麼意思呢?

就是有也行,沒有也行,不爭不搶,不求輸贏。

看淡一切,萬物皆空,不動怒、不吵架,一切隨緣,以平靜的心態笑看雲起雲落。

具體典型的日常表現有:

工作:交代的事情從不託辭,但是不會主動給自己攬活兒;任何事情勉強保證合格,不會給你意外驚喜。

學習:喜歡低分飄過分數線,獎學金是啥?那麼累幹嘛要爭取?考過是緣,掛了是命。

戀愛:你愛我也好,不愛我也罷,我都行。

交友:從不主動和陌生人說話,但若別人主動與其搭訕,也不會冷冰冰置之不理。

購物:能不跟賣家交流就儘量不交流,合適就買,從不講價。

遊戲:有輸有贏才是人生,掉了段位下次再打上來就好。

選擇:隨你,我都行。

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沒有熱情,不想上班,懶得社交,甚至連解決生理需求也提不起性趣,是佛系青年的日常。

他們年紀輕輕,人生經歷有限,心理素質脆弱,畏懼人生的艱難。

不想面對失敗造成的痛苦,轉而給自己立下了無欲無求的人設,其實這不過是為自己的失敗找理由。

「佛系」下的自我消解

實際上,自稱佛系的中國年輕人,大多生活在一二線城市,他們受過良好的教育,做著一份薪水不錯的工作,有錢有閒。

但與此同時,他們也要面對飛速增長的房價、巨大的貧富差距和慘烈的社會競爭。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佛系」青年出現呢?

不難發現,當代年輕人經常說自己「感覺身體被掏空」、「禿髮了」,時不時保溫杯裡泡著枸杞養生茶。

這一切無不透露著來自內心的壓力,在生活壓力和焦慮之下,只能以一種「不焦慮、不強求」進行自我消解。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可以不那麼費勁地獲得相對舒適的生活,從60分進步到80分,只需要每天比別人早起半小時,從80分到100分,卻要付出一百倍的努力。

所以絕大部分人,都只願意留在80分。

一部分是看到了馬雲,馬化騰、劉強東等成功人士的背影,打了雞血似的衝進創業世界;

另一部分看到了某某網際網路高管因加班猝死,看到了即使奮鬥一輩子也永遠買不起北京的房子,看到了即使不工作也照樣可以找關係飛黃騰達,便認了命,成為了「一切隨緣,看淡一切」的佛系青年。

10年前,20萬元是一筆巨款;可今天,20萬卻連買個一線城市的廁所都不夠,房價漲速是工資的好幾倍,大部分人,靠固定工資永遠買不起自己的房子。

不僅如此,我們原本的穩定,也正在被社會的新規則摧毀著:

經濟寒冬,1/3的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畢業就失業;

年薪20萬,但付不起2線城市的一套房的首付;

35歲以後被勸離職,已經是不少大公司公開的秘密;

湖北劉先生的爸爸急性心梗,住院61天花費104萬,全家積蓄瞬間清空,還身負貸款。

大多數「佛系」青年表面呈現的不計較、不在乎,只是內心焦灼的體現。

他們表面上活的自在歡脫,但並非無欲無求,更多的是對現實的無奈和無能為力。

年輕人,你有資格做「佛系」青年嗎?

佛系也好、低欲望也罷,都是青年人無奈的自嘲和逃避,現實雖然殘酷,可我們真的有資格只做一個佛系青年嗎?

其實,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如果遇到丁點問題就想著算了,那麼無論你去做其他任何事,可能都不會有太大的出息。

每個人在工作中都會有諸多的不順心,沒有誰可以輕輕鬆鬆賺大錢,也沒有誰可以在一個看似光鮮的職位上高枕無憂一輩子。

大家都在努力拼搏,負重前行,沒有例外。

廣東佛山,一位大媽晚上坐在路邊睡著了。

她旁邊放著一堆蘋果,手裡的扇子掉了也沒發覺。

她的兒子平時會跟她一起吃飯,但不給夥食費。

點擊播放 GIF 1.5M

湖北襄陽的環衛工熊師傅被計程車軋傷了腳,正和計程車司機協商時,突然衝出一個醉酒男子對他拳打腳踢。

熊師傅都沒看清他是哪裡來的,就沒了還手之力。

被打之後,熊師傅頭疼、腳也疼,第二天還是照常上班。

「一個蘿蔔一個坑,我一走了,垃圾沒有人清運。」熊師傅說。

點擊播放 GIF 2.0M

一名殘障三輪車司機在人來人往的商場裡捂臉哭泣。

那天,他送一個乘客到商場。

乘客「借走」了他身上僅有的520元去買東西,承諾回來以後給他30元車費及20元好處費。

可乘客下車進樓,就遲遲沒有回來。

這時,司機師傅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

點擊播放 GIF 2.0M

一名西裝革履的男子醉倒在地鐵站。

做銷售的他並不喜歡應酬,可為了能籤單,他喝到整個人爛醉如泥。

「沒有辦法啊,真是沒有辦法。」

說實話,誰都可以無欲無求,但年輕人,你不可以。

也許有的人會說:我有我的自由喪下去,你管得著嗎?

那倒沒有錯,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的自由,和相信的事物。

但我相信,行動就是比坐以待斃強。

那些混得好的人,都是「獸系」員工

這些年,在職場上混得好的人,都是「獸系」員工。

與「佛系」員工相比,他們更具侵略性和主動性,他們像狼一樣,內心有著一個不安分的靈魂。

他們會想方設法解決問題突破障礙,不被條條框框所束縛。

面對深坑,當「佛系」員工選擇退避三舍時,「獸系」員工往往不會過多解釋,而是遇到坑就去填,遇到困難就想辦法解決;

面對煎熬,當「佛系」員工選擇退縮時,在「獸系」員工眼裡卻是證明自己的機遇。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將壓力轉化為動力是「獸系」職場人士寵辱不驚、逆勢上揚的資本。

他們始終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勤於動腦,享受「自虐」的快感,他們會積極驅動自己去追求、去奮鬥,對於成功會有更強烈的渴望。

雖然,並不是所有有野心的人都會取得成功。

但是一個沒有野心的人,一個對什麼都隨遇而安的人,對什麼都從未激起過內心渴望的人,大概離成功更遠。

優秀的人,會不斷拓寬自己的邊界,完善自我;優秀的人,不會因為路難走就放棄。

也許做個「偽佛系」青年,安於現狀,什麼都沒所謂,升職加薪隨緣,處處不堅持,事事隨大流,這樣得過且過,日子好像也很舒爽。

如果你不想完善自己,只想在舒適區裡做個「偽佛系」青年,終有一天,你會連自己都看不起自己。

年輕人,請別在能吃苦的時候選擇安逸,別在該奮鬥的年紀談「佛系」。

不奮鬥的話,一天一天會很容易,一年一年會越來越難;奮鬥的話,一天一天會很難,一年一年會越來越容易。

別再佛系了,只有把別人討厭做的事情積極主動地接過來,牢牢把握機會的人,機會才會再次眷顧。

— END—

點個在看共勉

相關焦點

  • 佛系性格,不愛與人爭搶的星座,但該是自己的也絕不退讓
    文 | Miya禮讓和謙卑很多人都具備的美德,在很多事情上他們不太喜歡與人爭搶,性格比較佛系,但是他們的佛系也是有底線的,是自己的也絕不退讓。這樣的星座是哪幾個呢?他們確實是一個不太喜歡爭搶的人,但絕不會毫無底線的退讓。若是自己想要得到並且有把握得到的東西,無論競爭對手是誰,他們都會拼命爭取,絲毫不讓步,該是自己的就一定得是自己的。
  • 哈弗F不佛系:年輕人,還是狂一點比較好
    就這還不夠,哈弗新生代品牌領導者哈弗F系,在上市一年多的時間裡接連推出哈弗F5、哈弗F7、哈弗F7x三款車型,以完善的產品陣容在2019年拿下了208235輛的好成績,成為哈弗品牌新的銷量增長點。有一個眾星捧月的哈弗H系,再來一個如日方升的哈弗F系,如此高調的實力,不服來戰?
  • 當代年輕人的「佛系」,不過是現在社會高房價之下的惡果
    過去十多年,房地產作為最賺錢的行業,很多人依靠買房賺了大錢,但是隨著房價的大漲,高房價的負作用也逐漸顯現,在高房價之下,年輕人不結婚,不生子,不消費!這部分人群正變得越來越多,雖然現在有「丈母娘」經濟,但是很多年輕人是有心無力,在低微的收入面前,很多人都放棄了結婚,生育和買房的打算。
  • 教育孩子該「雞娃」還是「佛系」?專家建議:適合孩子最重要
    陳燕鑾 製圖學英語、練書法、彈鋼琴、下圍棋……學習興趣全面發展,這種不斷給孩子安排興趣班、不停給孩子「打雞血」的教育方式在網絡上有了專門的指代詞——「雞娃」。相反,遵循孩子的天性,在養娃的過程中做到不焦慮、不執著,以平和的心態面對孩子的一切,這種育兒方式則叫「佛系」。
  • 這屆年輕人,又喪又惜命
    我經常看一些年輕人的亞文化研究,知網上的論文裡,做得比較好的是飯圈研究,這可能是因為本身有對粉圈感興趣的年輕人參與,甚至是粉圈內部人士在搞這類研究。可是其他方面的研究,比如「喪文化」、「佛系青年」的研究,則充滿了主觀臆斷和道德說教。有些論文片段摘抄出來,甚至是十分可笑的。
  • 別讓所謂的「佛系」毀了你
    很多流行語來了又走,但有一個詞,來勢兇猛,且持續走高,它就是「佛系」。其實,「佛系」雖然是近兩年才出現的新詞,但它所表達的含義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幾年前流行的「平常心」、「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表達的也是類似的意思。很多人認為,「佛系」之風的盛行,會讓年輕人變得愈發消極。
  • 這屆年輕人不談戀愛,只談性價比
    然而,在我們的調查中發現,只有15.75%「母胎solo」受訪者表示非常想談戀愛,30.28%表示有點想,33.78%對談戀愛這事兒表示可有可無,還有超過20%表示不想談戀愛。看來,這一屆年輕人何止是不想結婚生孩子,甚至連戀愛都不想談了。
  • 佛系女生裸考清華:為什麼現在的孩子都不願意努力了?
    這是她第二次考研:第一次因為太冷沒去!第二次是跨專業考試,裸考!她佛系地說:「今年調整一下,不行明年再來!」張貞貞是一個二戰考研生,第一次考研因為天氣太冷就沒去,第二次是裸考清華,對於這種大膽的行為,她輕鬆說道:「今年調整一下,不行明年再來!」對於她這種佛系的態度,網上的評論也是呈現兩極分化。
  • 年輕人想買房,但身上錢不夠,該不該借錢?
    說實話,雖然並不推薦這種做法,但這又是年輕人唯一能夠上車的機會,借錢雖然痛苦,但不借的話,或許這輩子就真的買不起了。 那麼,年輕人想買房,但身上的錢不夠的話,該不該借錢呢?對於年輕人來說,房子買不起,又該怎麼做呢?如果想存錢,又有什麼好的方法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
  • 「佛系」和佛教有很大差距
    總是嫌談戀愛太麻煩,不想在上面費神費時間,也不想交什么女朋友,就單純喜歡自己一個人,和女生在一起會感覺很累。2017年12月,因網絡傳播,「佛系男子」詞條刷遍朋友圈,火遍網絡。該詞衍生出「佛系青年」「佛系女子」「佛系子女」「佛系父母」「佛系追星」「佛系生活」「佛系乘客」「佛系學生」「佛系購物」「佛繫戀愛」「佛系飲食」等一系列的詞語。
  • 第五人格佛系泛濫成災,陰陽人也層出不窮,遊戲環境該肅清了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第五人格如今佛系風氣盛行,大有泛濫成災趨勢。公屏上喊聯合雙佛來人,賽前求佛,甚至對局中一個無意的動作都有可能讓屠夫覺得可愛而突然改變主意。十幾盤中總有一盤大概率是佛系。
  • 鄭鈞佛系回應劉芸被罵登上熱搜!「佛系」用英語怎麼說?
    鄭鈞的佛系回復最近大火的「乘風破浪的姐姐」帶來了巨大的流量和話題。在新一期播出後,劉芸成了網友討伐的對象。輪佛系,金正鋒必須有姓名!「佛系」這個詞來自於一篇網絡熱文,之後開始掀起了各種「佛系」造詞,如「佛系生活」、「佛系交友」、「佛系帶娃」等。「佛系」,顧名思義,就是不爭不搶,不求輸贏,一切順其自然的生活方式。
  • 如何看待「佛系老師」?你是佛系老師嗎?老師:我太難了!
    網友一道之所系,不止是餬口而已。趨吉避兇,是人之常情。但因為懼「可能有」的禍,做了佛系教師,工作就只為餬口了。決定佛系而不是決定改行,這就是因為心中沒有本該有的敬畏。網友二我還有三年多就退休了,面對個別學生,我就是佛系。因為跟家長說了很多次,家長不管,有時耍混。那我只好明哲保身。網友三無需惡語相向,也不必蠱惑人心,教師保命為首位,沒命一切高尚都是浮雲。
  • 什麼是佛系跑步?
    然而,大神畢竟是少數,大部分人都自黑為「跑渣」,不求上進自認佛系,口口聲聲稱自己跑步為「慢搖」或「佛系跑」。什麼是佛系和佛系跑步?佛系一詞最早源於2014年日本一本雜誌,其中介紹到「佛系男子」,由此「佛系」一詞隨網絡傳播,迅速成為網絡熱詞。年輕人中逐漸形成言必稱佛系的現象,並由此衍生出「佛系青年」、「佛系女子」、「佛系讀書」等等流行用語,而」佛系跑步」是其中之一。
  • 老年人該不該給年輕人讓位?
    老人該不該給年輕人讓位置?固然東季奇年少有為不自卑,但是生涯已然到默契腮幫子上的鬍子已經冒白邊的「老幹部」來說,能在入選一陣,也實屬不易。這真是靠長年累月的自律與對身體的保養和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對冠軍的渴望才能達到的。而且看現在這湖人隊的形式,奪冠的希望越來越大。
  • 低欲望的日本社會,年輕人已經看不到未來,中國該如何引以為戒?
    什麼是欲望,欲望簡單來說就是一種從心理到生理的渴求和滿足,事實上 它並不邪惡,一定程度的欲望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源動力,任何夢想 理想和抱負,其實就是一種欲望,因為有了欲望 人們才會更加努力賺錢,獲得更高的生活水平,如果喪失了大部分的欲望,就會缺乏向上的動力,變得相當「佛系」,而日本年輕人如今就正處於這個狀態。
  • 負性幻覺:患上時代病的「佛系」青年-虎嗅網
    「佛系」火了!2017年成了網絡熱詞,網絡上鋪天蓋地都是佛系,一時間冒出了「佛系購物」、「佛系少女」、「佛繫戀愛」,還有「佛系學生」、「佛系員工」、「佛系家長」、「佛系打車」、「佛系官員」等等。無論「喪文化」還是「佛系青年」都以消極厭世為主要特徵,儘管「喪」似乎比「佛系」更決絕一些,譬如「喪」什麼都不想幹,而「佛系」該工作工作著,只是別指望我努力,「喪」不談戀愛,而「佛系」該戀愛戀愛,只是不吵不鬧不作,對待對方更像是一名長期飯友,但事實上他們分享著共同的價值觀:「太多選擇,我選擇不選擇。」
  • 年輕人不講武德——該收場了
    最近,馬保國一句「年輕人不講武德」在網絡上爭相熱議。故事源於馬保國在某次和年輕人王慶民的比試中,30秒鐘的時間,馬保國被王慶民3次打倒在地,直接KO。事後,網上流傳出馬保國一月份烏青著眼瞼發的視頻,控訴:年輕人不講武德,偷襲我這個69歲的老人家,傳統功夫講究的是點到為止,點到為止他就輸了,如果我這一拳發力,一拳就把他鼻子打骨折了。
  • 年輕人該不該趁早買房?看看馮侖和吳曉波怎麼說
    在《共識》節目中的第一期,吳曉波老師和馮侖一起深刻探討了年輕人該不該買房這個問題。馮侖表示不同意,在中國,買房的平均年齡是27歲,30歲以下的年齡,工作年齡都不到10歲,如果單靠個人能力,是買不起房的,要買房的話,也是兩代人或者三代人在買房。吳曉波則表示,他當時是1997年買的房,正好29歲,那時候是擔心自己寫的東西沒人看了,就賺不了錢了,就拿自己的幾十萬存款拿去買了房。
  • 年輕人該不該進廠?這句忠告很實在
    進廠打工,對於「三無」年輕人來說,確實是一個好出路,最起碼,也是一份工作,也是通過自己的勞動,來賺取報酬,為創造美好生活,而努力。在很多工廠中,只要能夠吃苦,能夠接受加班,沒有雙休等要求,基本上都能夠拿到高薪。因此,進廠打工,成為了部分年輕人的選擇,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年輕人不願意進廠打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