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鑾 製圖
學英語、練書法、彈鋼琴、下圍棋……學習興趣全面發展,這種不斷給孩子安排興趣班、不停給孩子「打雞血」的教育方式在網絡上有了專門的指代詞——「雞娃」。相反,遵循孩子的天性,在養娃的過程中做到不焦慮、不執著,以平和的心態面對孩子的一切,這種育兒方式則叫「佛系」。 近年來,「雞娃」「佛系」不僅成為家長圈中的流行語,也引發了不少熱議。 作為父母,你對孩子是嚴格管教還是放任自由?如何更好地管教孩子,和孩子有恰當的相處之道?近日,記者採訪了部分家長和老師,聽聽他們有什麼看法和建議。 記者 池 妍 現狀 有的「雞娃教育」,有的「佛系教育」 葉女士的女兒lucy正在讀小學3年級,不僅成績優異,還多才多藝。Lucy酷愛唱歌,小小年紀已登臺表演過無數次。葉女士在女兒身上付出巨大心血,從幼兒園開始,Lucy就學習聲樂、鋼琴、繪畫……樣樣都沒落下,課餘時間都安排得滿滿的。「我肯定屬於『雞娃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不能鬆懈,該怎麼學就怎麼學。」葉女士表示,不會放鬆對女兒的要求。 周女士是一位80後二胎媽媽,有一個13歲兒子和4歲女兒。「自己小時候完全是放養式的,父母覺得孩子吃飽穿暖不生病就好。讀書時成績處於中遊,也沒有什麼能拿得出手的才藝,直到上班都屬於那種默默無聞的類型,但是自己覺得活得很自在。」 周女士表示,對孩子從來就沒有報什麼課外班。學會接納孩子的個性,尊重他想學習什麼,在他需要的時候給予支持和幫助就足夠了。 困 惑 該「雞娃」培養,還是「佛系」放養? 「一開始,我走的是『雞娃』路線。先是上網買了英文原版繪本,又下載了經典的英語兒歌與動畫,每天陪著女兒讀繪本、練發音、磨耳朵。」家住市區泰和小區的許女士告訴記者,啟蒙初期,效果還不錯。女兒漸漸會用英語數數,還知道各種顏色怎麼用英語表達了,這讓許女士甚是驚喜。但隨著啟蒙的深入,許女士卻愈發感到力不從心,「因自己脫離英語好多年,有很多內容自己都看不明白,複雜點的單詞讀著也不標準,加上平日裡上班精力也有限,只會指著書讓孩子跟讀,女兒對我一成不變的教育方式漸漸興致索然。」許女士說,在如何改變教育方式這件事情上,自己毫無頭緒。 「在幼兒園階段,兒子基本是放養式的,教育上以生活習慣的培養為主。但是自從今年上小學之後,生活節奏開始變得緊張起來。」聊起孩子的教育問題,在事業單位上班的劉女士不禁發愁,「沒想到現在小學階段對孩子的要求就很高,好多學前被『佛系』放養的孩子都跟不上課程,成績也一般。」劉女士開始擔心:「會不會是自己的想法錯了,把孩子給耽誤了?」建 議 教育就像「小馬過河」,適合孩子才最重要 「家長應該在『雞血教育』和『佛系教育』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既不『佛系』也不『雞娃』,該有的學習規劃幫著孩子完成,該有的快樂也要還給孩子。」 揭陽師範附屬小學高級教師塗惜君認為,「雞娃育兒」要注意把控孩子承受的「度」,不要把學習變成了一件功利的事情。「佛系育兒」則要注意不能完全「放棄」教育這個過程,讓孩子玩耍成長兩不誤。只有遵循孩子的天性,針對孩子自身實際情況,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才能幫助孩子獲得更好地成長。至於別人到底怎麼做的,放寬心,少比較,就自然而然能做到坦然面對。其實,選擇哪種教育方式就像「小馬過河」,要適合自己孩子的才最重要。來源:揭陽日報網
【來源:揭陽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