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娃」是最近掀起的一陣育兒新方向,很多家長們都懷揣著滿腔熱情勢要培養孩子成為新時代的「雞娃典範」。
有位北京的朋友說,每到周末,北京的大型商場,都會有形形色色的孩子出現,他們不是逛街玩的,而是來參加補習班、興趣班。陪同的家長,則也跟著學習,有時還會斥責孩子,不認真聽課,甚至跟身邊的陪讀家長,分享育兒經驗。
什麼是「雞娃」?
如果你對「雞娃」這個詞彙還有些陌生,不妨從「鼓勵」和「引導」這兩個關鍵詞入手,好來一窺究竟。
鼓勵:一部分聰明的家長早就發現,適當的鼓勵和誇讚能有效點燃孩子對學習的熱情。暴力教育這種費力不討好的教育方式,遠不如在適當的時機給孩子「打打雞血」,他的價值得到肯定學習勁頭更猛,家長也樂得輕鬆。
引導:「雞娃」也離不開父母的正確引導,除了鼓勵和誇獎之外,家長們會傾向於給孩子安排很多學習任務和集體活動,引導孩子們在拼搏的過程中取得一定成績。以便於以後整理成「簡歷」,好在日後的競爭中達到先聲奪人的效果。
【ps.雞娃是指家長通過「打雞血」督促孩子學習。】
請看這份典型「雞娃」簡歷
在很多人看來,似乎只有進入職場才有「簡歷」的用武之地。殊不知現在的孩子們小小年紀就要面對各種激烈的競爭,很多名聲在外的好學校招生名額都十分有限,家長們只好用「簡歷」的方式展示出孩子的過人之處。
作為一個合格的「雞娃典範」,簡歷當然是重中之重。小燦的簡歷幾乎被整個小區的阿姨們「傳閱」過,看過的人無不感慨:這年頭,當個優秀的小孩可太難了。
其實不用小燦和家人多說,就能從這張簡歷中看出「雞娃」的自我修養。榮譽一欄填的滿滿當當,隨便拿出來一個都是含金量十足的獎項。單是四五年級,小燦取得的成就已經另太多人望塵莫及,這樣的成績怎一個優秀了得?
光鮮的背後,永遠是不為外人道的努力付出。在小燦上幼兒園之前,父母就想方設法給他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斥巨資上口碑最好的幼兒園,騰出專門的房間用來陪孩子完成作業,每天固定時間學習簡單的英語詞彙,預習複習簡單的數學常識,背誦古詩更不在話下。
上小學後更是吹響了戰爭的號角,父母每周都給小燦制定新的學習計劃,每天考核所學知識點是否完全掌握,奧數訓練,英文積累更是一刻也不放鬆。每當小燦想要放棄的時候,父母總會用殷切的目光和期待的口吻告訴他:「寶貝你是最棒的,我們相信你一定行!」
每個「雞娃」的光鮮簡歷背後,站著嘔心瀝血的家長
這樣完美的簡歷,是一家人的共同努力所成就。可是在「雞娃」越來越被大眾吹捧的當下,我們是否也該思考:當「雞娃」成為社會主流,我們該警惕些什麼?
1.唯成績論
「雞娃」本就是家長們試圖通過「打雞血」的方式提高孩子的各科成績。可是一旦家長們都踏入唯成績論的怪圈,孩子的價值體現也將不可避免地趨向單一。
要知道,孩子的童年除了學習還應該有其他同樣美好的東西。如果只以成績論英雄,那些在學習上沒有天賦的孩子們,難道就該低人一等?
我們小區有個孩子,每天都低著頭走路,我本來不認識,後來一位媽媽介紹說,這是我們鎮上一中的高材生,學習成績可好了。就是不愛說話,只知道悶頭學習、寫作業。相比較周圍那些學習成績一般卻活蹦亂跳的孩子們,我覺得他們才更快樂,成績不是唯一,「雞娃」也不能唯成績論。
2.孩子情緒崩潰
鼓勵式教育確實可以提高孩子的學習熱情,但孩子畢竟不是機器很難長期高效保持學習效率。一旦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過於嚴格,只一味鼓勵高強度學習,難免會導致孩子情緒崩潰。
孩子的情緒調節能力本就弱於成人,所以家長在鼓勵孩子學習的同時,也不要忘了照顧到他的心理健康。勞逸結合才能培養出身心健康的優秀孩子。
3.家長過度焦慮
有一句話叫做:每一次「雞娃」的背後,都有至少一位焦慮的家長。面對競爭理解的社會,家長們自然都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孩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算沒有優渥的經濟實力,也可以通過教育讓孩子領先他人。
比如我們看到的,家長拿著拖鞋在孩子背後監督寫作業,或者每天把孩子課程塞得滿滿,放學後各種補習班,喘氣都沒功夫,這不是焦慮是什麼?自己實現不了的願望,都壓在孩子身上,妥當嗎?
教育的前提是尊重
著名的教育學家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因材施教。我深以為然,我也認為,教育應該從孩子的興趣、愛好、個人特色出發,綜合考慮並制定適合的學習計劃。
有些家長會說,孩子快樂、開心就好,但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卻簡單的把個人價值跟能不能上一所好大學?將來能不能賺很多錢?有沒有較高的社會地位?等等聯繫起來。這還是因材施教嗎?還是「你快樂就好嗎?」兩者本身就是悖論。
培養孩子的三觀、人品、個性,才是教育的初衷,並且讓孩子懂得,家國情懷,懂得尊重體量他們,能實現自我價值,這些才是在教育的過程中,應該讓孩子學習到的。而這一切,都是以尊重為前提,尊重孩子的意願以及他的自我發展。
凌晨媽媽來叨叨:
望子成龍固然不錯,但家長穩住心態才是關鍵。畢竟你的焦慮都被孩子看在眼裡,很容易影響到他的學習狀態,太過焦慮往往得不償失。「雞娃」並沒那麼簡單,你有沒有做錯呢?
一位凌晨開始創作的二胎媽媽,我手寫我心,點滴都是我帶倆孩子的育兒經驗。希望我的育兒經驗能帶給您一點幫助!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
往期精彩內容推薦:
父母要向孩子道歉?溝通善用「換位思維」,遵循ISA原則跟娃溝通
選擇重點初中還是普通中學,這兩個孩子的境遇不同
家有兒子,從小教育他的婚姻觀:女孩好不好,觀察這三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