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失去了父親的少女
她抱著膝蓋瑟瑟發抖的躲在後門,前面傳來一群男人大聲的叫罵聲
「快把錢換回來!」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
父親祈求的聲音被叫罵聲和拳打腳踢的聲音淹沒。
她驚慌不安的偷偷望向父親的背影,頭髮卻在這時被人抓住。
「看啊!他還有個漂亮的女兒!」
「你要是沒錢,就拿你的女兒抵債好了!」
她惶恐的看著父親,那平時慈愛的眼神中,是憤怒?是害怕?是委屈?還是無奈。她不知道,她只能哭喊著:「爸爸……爸爸……」
直到遠處傳來的警車的聲音,這群兇惡的人,才逃也似的離開他們的家。父親這時才能抱住她,她也才能逐漸平靜下來。
夜晚,父親探出了頭,然後回手抓住她的手,拉著她笨拙的跑出家門。月光照著父親的臉,他嘴角的血跡還未來得及擦去,臉上青一塊紫一塊。
回頭望向自己熟悉的家,這個曾經溫暖的家,因為母親的出軌而破碎了。母親不僅離開了家,還用父親的名義跟高利貸借了錢,很多的錢,多到父親無力償還。母親為什麼要這麼做?她不理解,好在父親還在她身邊保護著她。
她跟著父親跑出了家門前的街道,跑出了她熟悉的街區,沿著海邊,一直朝前跑。前面有什麼,她不知道,她只是知道她們回不去了。只能一直朝前跑。
二:失去了母親的少年
他一直憎恨著父親,認為是父親把母親逼走的,小小的心理種下了恨怨的種子。
晚上,他一次一次的對著諸天神佛和漫天星鬥祈禱,請求他們把他的母親帶回來。可能是他太小,聲音和心願都傳達不到那麼遙遠的地方。他一次次的睜開眼,母親都沒有出現。
他起床,吃飯,上學,放學,吃飯,祈禱,睡覺。他是個堅強的孩子,即使是母親走後,他依舊堅持練習劍道。
媽媽,等著我,等我長大,我就去找您,接您回家。媽媽,請等著我。
日曆撕了一本又一本。
長大後的他成了東京都杉並區的一名警察。並根據陌生電話指示見到了母親的朋友。過多的疑問讓他回去見父親質問母親的事,父親如同母親走的那天一樣平靜。
「都是我不好。」父親這是第一次跟他說了母親的事。
母親和父親這邊的親戚相處的不好,因為母親的職業受到了惡劣的對待。父親因為工作又基本不在家,母親獨自一人承受著養育孩子的艱辛和親戚的霸凌。終於,母親精神崩潰了。她患上了抑鬱症。
原來,這就是母親離開的原因。
三:不是結局的結局。
這本不是故事的結局,但是也就到這裡了。之後的故事會隨著他和她發展下去,這兩個來自不同家庭的人,有著不一樣的性格,興趣,愛好,職業。但是卻被一條無形的線連接到了一起。看起來很微小的聯繫,但卻是一種很強大的力量。
一個是童年失去母親的少年,一個是青春期再也不能見到父親的少女。彼此都渴望更多的了解到自己的親人在離開自己之後的生活是怎樣的。這使得他們會彼此更加靠近麼,抑或是彼此疏遠。
你希望是一種什麼樣的結局呢?
…… ……
如果他們的家庭沒有破碎,他們又應該是怎樣的呢?會比現在更好麼?
這個值得我們反思,但是,難道孩子的童年本來不是就應該是美好的麼?
家庭就應該是爸爸愛著媽媽,媽媽愛著爸爸,爸爸和媽媽愛著孩子,孩子愛著爸爸和媽媽。
希望少一些破碎的家庭,如果你經歷過,那麼請你不要讓你的孩子也有同樣的經歷。
終
P.S.本文源自電影《祈禱落幕時》。截取了其中兩個人相對成長的過程。沒有對劇情有太多的透露,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這部電影,或者東野圭吾的原著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