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工作」「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透露出諸多民生關懷。
2021年是奮進「十四五」、逐夢新徵程的開局之年,這次會議將從哪些方面就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精準施策?
就業:完善職業技術教育體系
會議強調,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會議提出,要完善職業技術教育體系,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東北財經大學國民經濟工程實驗室主任周天勇表示,「明年要千方百計穩就業。要把職業技術教育作為重要抓手,加快培養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緩解目前存在的結構性就業矛盾,也讓擴大內需有更好的支撐。」周天勇說。
糧食安全: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
會議提出,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要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要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規範耕地佔補平衡。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表示,今後要加強較弱領域的種業發展,特別是加快智能育種、生物育種的科研攻關,搶佔糧食生產技術制高點。
消費: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費購買的規定
會議提出,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必須在合理引導消費、儲蓄、投資等方面進行有效制度安排。要把擴大消費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結合起來。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費購買的規定,充分挖掘縣鄉消費潛力。要合理增加公共消費,提高教育、醫療、養老、育幼等公共服務支出效率。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建議,要進一步改善縣鄉的商品流通設施條件,積極改善消費環境,暢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不斷激活縣鄉消費市場活力。
房地產:加快完善長租房政策
會議提出,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要高度重視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加快完善長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購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務上具有同等權利,規範發展長租房市場。
會議鮮明提出要規範發展長租房市場。專家認為,近來,多家長租公寓陸續「爆雷」,給房東和租客留下「一地雞毛」。應建立住房租賃法規制度體系,根據租賃機構屬性進行分類指導、加強監管,避免其野蠻生長。
居住: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
會議提出,要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
住房城鄉建設部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全國已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8萬個,惠及居民1043萬戶。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到11月底,今年計劃改造的城鎮老舊小區已全面開工。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王健說,我國大部分城鎮老舊小區市政配套設施老化、公共服務缺項等問題突出。改造後,不僅可以有效改善百姓生活品質,還能帶動房地產全產業鏈增長,增加有效消費需求,促進經濟增長和就業。
脫貧攻堅:堅決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現象
會議指出,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堅決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現象。要做好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幫扶政策保持總體穩定,分類調整優化,留足政策過渡期。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會議提出,要做好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中國人民大學扶貧研究院院長汪三貴建議,可借鑑脫貧攻堅中採取的有效經驗、可靠模式,進一步促進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信息保護: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會議提出,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要完善平臺企業壟斷認定、數據收集使用管理、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法律規範。
平臺經濟經過迅猛發展,在壯大自身的同時也為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為人們生活帶來了便利,但其無序擴張、任性行為也造成負面能量。在競爭、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也存在需要矯正和改進的地方。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楊志勇說,必須進一步提高監管水平,以保護消費者利益為導向,促進市場有序競爭。
(據新華社)
來源: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