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十大看點解析 _ 經濟參考網 _ 新華社《經濟...

2020-12-22 經濟參考網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總結今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基礎上,為明年經濟工作指明方向,為明年經濟政策劃出重點。

  相比去年,今年會議有不少新的提法。例如,首次提出「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等。

  每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來年宏觀調控政策的定調都備受關注。今年會議明確指出,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

  會議對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以及八大重點任務的部署,勾勒出明年我國經濟工作的十大看點。

  看點一:積極的財政政策提質增效、更可持續

  會議指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保持適度支出強度」,「增強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抓實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工作」。

  粵開證券研究院副院長、首席宏觀研究員羅志恆:財政政策基調從「積極有為」重回2019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提質增效」,且增加「更可持續」,與當前經濟持續恢復以及經濟社會風險下降的形勢密切相關。明年財政政策的著力點將從減稅降費轉移到財稅體制改革以及發揮財政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作用,即「推動科技創新、加快經濟經濟結構調整和調節收入分配上主動作為」,同時從2019年的「要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改為今年的「完善降費政策」。預計赤字率降低至3%以內。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2021年,積極的財政政策,通過減稅降費、財政資金直達基層、地方債、專項債等多項措施,可以減輕市場主體負擔,穩定經濟的基本面,使企業、經濟及財政均實現可持續性發展。另一方面,2021年作為「十四五」期間的開局一年,財政政策還應該與「十四五」期間的發展戰略目標相匹配。其中,統籌財政資源的優化配置,優化收入分配結構,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是重要的內容。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蔣震:宏觀調控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強調更加精準有效。財政政策要在新發展格局下謀劃考慮,明年預計將在鞏固完善前期政策前提下,優化方向,精準把握髮力點,精準發力。還要在堅持底線思維前提下謀求政策突破點,更好應對各種風險,發掘潛在增長點。

  看點二: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精準、合理適度

  會議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關係」。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2020年,為應對疫情衝擊,我國出臺了較多的臨時性、階段性措施。隨著近期部分經濟指標向好,2021年經濟和社會回歸正常,這些措施如何進行調整備受關注。比如在貨幣政策方面,部分市場人士認為2021年將可能收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表態,讓市場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業內人士認為,明年貨幣政策將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連續性」有兩方面的政策含義:一是繼續綜合運用貨幣政策工具推動經濟在合理區間內運行,預計結構性工具的使用將成為明年常態化的政策操作模式;二是考慮到與2020年相比,貨幣政策大概率邊際收緊,需要平滑政策節奏,確保對實體經濟的支持。「穩定性」要求既不搞大規模刺激,也不貿然收緊,在政策走向中性基礎上預調微調,令各類主體形成穩定預期;「可持續性」要確保前期政策工具有效基礎上,繼續強化政策工具效果,推動政策工具創新,確保政策操作和政策工具使用的可持續性。

  光大證券研究所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不急轉彎」的表述決定了政策不存在「大放大收」的風險,有利於維持經濟恢復的內生動力。結構上,貨幣政策更加強調精準有效。結合會議對其他領域工作部署,預判明年對於製造業、普惠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仍將保持一定強度。同時,重大科技產業體系有望獲得更多金融支持。

  看點三: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會議指出,「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要抓緊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重點布局一批基礎學科研究中心」,「要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支持領軍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網際網路產業研究院院長朱巖: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包括三個層面,第一是基礎科技戰略力量的增強,第二是科技創新治理體系的優化變革,第三是科技應用生態構造能力的提升。

  第一,基礎科技戰略力量的增強,是在一些基礎科學上要加大國家投入。要想辦法儘可能的支持重點基礎產業,比如在晶片、量子計算、空間探索等技術上要加強;第二,科技創新治理體系是國家非常重視的,現在不論是高等學校還是科研機構,鼓勵創新的體制機制都還比較傳統和僵化,必須要去改變這種體制機制;第三,構建科技創新的產業新生態是應用創新領域裡的核心一環。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考慮到經濟的和產業的安全性,今年國家把科技創新放在明年重點任務的第一條,包括明年乃至未來很長一段時期,我國科技對經濟的戰略支撐作用會越來越大。把科技創新放在核心的位置,特別是基礎研究這一塊,還要加大氣力。創新有其自身客觀規律,有一些創新平臺很重要,作為一個紐帶,產學研要跟它聯動。

  看點四: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

  會議指出,「針對產業薄弱環節,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儘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在產業優勢領域精耕細作,搞出更多獨門絕技」,「實施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打牢基礎零部件、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等基礎」。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規劃研究所副所長週遊:面對近年來日益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和未來仍然存在的諸多不確定性,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強化產業鏈供應鏈優勢,加大自主創新投入,加快建立現代化產業體系,從供給方保障形成國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確保明年開局之年為「十四五」及中長期規劃奠定堅實基礎。

  在「產業精耕細作」「搞出更多獨門絕技」方面,下一步要充分發揮我國產業體系完備的優勢,強化自主創新能力,在產業優勢領域、關鍵環節、關鍵核心技術取得新的突破,實現產業鏈供應鏈升級,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同時著力於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加強高水平創新主體建設,強化基礎研究,統籌規劃並實施重大科技攻關任務,進一步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優勢領域的領先地位。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增強對產業鏈的自主可控,特別要針對產業鏈薄弱環節下功夫,迫切解決關係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卡脖子」問題,在關鍵技術和產業領域上佔據一定製高點,提升中國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在產業精耕細作上既需要加大資金、資本投入又要培育工匠精神,把產品和服務做到極致,圍繞產業鏈的主要環節和關鍵節點發力,持續地增加研發投入,打牢基礎零部件、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等基礎,增強在產業鏈供應鏈競爭中的能力。

  看點五: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基點

  會議指出,「必須在合理引導消費、儲蓄、投資等方面進行有效制度安排」「擴大消費最根本的是促進就業,完善社保,優化收入分配結構」「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費購買的規定,充分挖掘縣鄉消費潛力」「合理增加公共消費,提高教育、醫療、養老、育幼等公共服務支出效率」。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趙萍:在政治局會議上首次提出需求側改革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詮釋了需求側改革的目的與涵義。需求側改革是要在合理引導消費、儲蓄、投資等方面進行有效制度安排,其主要目的是要優化需求結構,促進供需結構更加匹配。

  會議還對擴大消費政策進行固本清源,直擊關鍵領域,通過擴大就業、完善社保和優化收入分配結構夯實消費能力;通過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紮實推進共同富裕鞏固消費能力最強的社會階層,從而實現擴大消費的長期可持續。

  會議明確了明年擴消費三大政策方向,有序取消限制消費規定,釋放消費潛力;增加就業提高消費能力;合理增加公共消費,減輕教育、醫療、養老、育幼等負擔,進一步夯實消費能力。

  這些變化表明,擴大消費政策已經從以直接刺激購買為主,轉向完善消費制度層面。

  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副所長關利欣:會議明確在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的同時,注重需求側管理,通過引導消費、儲蓄、投資等方面的有效制度安排,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從需求側管理來看,一方面是從消費需求入手,通過完善社保、就業、收入分配等方式,提升居民消費能力,釋放消費潛力;同時合理增加公共消費,解除居民消費後顧之憂,更好地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另一方面是從投資需求入手,發揮政府投資的引領性和社會效益,推動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的社會投資,更好地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

  看點六:全面推進改革開放

  會議指出,「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改革和開放相互促進」 「深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放寬市場準入,促進公平競爭,保護智慧財產權」「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

  商務部研究院外國投資研究所副主任張菲: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們將全面推進改革開放,加快新發展格局形成。2021年我國將深化國內體制改革,不斷提升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形成內外資企業平等參與、公平競爭的國內統一大市場;還將加快雙多邊談判協調,促進區域經濟合作「朋友圈」的構建和運行。要以開放促合作,以開放促創新,特別是設立國家間大科技合作項目,促進國際科技創新交流與合作,鼓勵和支持中外企業間技術交流與合作。

  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2021年是落實RCEP的關鍵年,要做好規則對接。這其中,自貿試驗區還有更大政策空間,可以對標RCEP已經籤署規則,繼續加大探索力度,推進位度型開放建設。另外,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已經進入最後階段,有望年底達成。明年重點將是推動已籤署協定落地生效,並推進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進程,讓中日韓自貿協定變成「RCEP+」。

  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龐超然:實行高水平開放,需要充分借鑑吸收國際先進規則和優秀做法,持續倒逼國內改革走深走實;推動改革不斷深化,有助於推動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制度型開放轉變,是更深層次開放的核心要義。當前我國經濟進入高水平開放的新發展階段,需要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提升戰略,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在維護多邊貿易體制主渠道地位的同時,實行開放的區域合作政策,加大制度型開放力度。

  看點七: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

  會議指出,「要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實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良種、基本農田、糧食安全將成為明年農業領域的關鍵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種源的「卡脖子」問題,凸顯其重要性。農業現代化需要科技支撐,而科技支撐最核心的就是良種問題。另外,近幾年各地在開發休閒觀光旅遊的過程中,大量農田被改成非糧,不利於國家的糧食安全。鑑於目前種糧比較效益較低,保護種糧農民的積極性非常重要。

  中國農業大學農民問題研究所所長朱啟臻:目前我國有些種源過於依賴國外,存在「卡脖子」現象。確保種源安全,一是要加強育種研究,二是加強育種成果的應用推廣。強化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的同時,也要解決好耕地保護和農業生產主體問題。必須加強培育和發揮農民的主體的制度建設,要培養一大批立志於農業發展的新型經營主體,必須通過職業教育培養大批高素質農民隊伍,為現代農業提供人才保障。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是國家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的切實行動。我國種業自主創新的核心問題是如何掌控種源,培育優良品種。實施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加強種源保護和利用,以及種子庫建設,將進一步提升種業自主創新能力,牢牢把握主動權。

  一些地方出現了耕地非農化和非糧化傾向,解決種子和耕地現實突出問題,保護黑土地,既守住耕地總量,也提升耕地質量,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將進一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助力國家應對各類風險挑戰。

  看點八: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會議指出,「要依法規範發展,健全數字規則」,「要加強規制,提升監管能力,堅決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金融創新必須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

  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諮詢組成員、清華大學法學院競爭法研究中心主任張晨穎:反壟斷法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適用於所有主體,對內資外資企業、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大企業和中小企業、新經濟企業和傳統企業一視同仁、平等對待,是實現各類市場主體自由競爭、公平競爭的基本保障。近段時間,反壟斷強監管信號密集釋放,平臺企業應當提高經營的合規意識,利用平臺特性為創新提供平臺。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市場與價格研究所競爭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劉志成:近年來,平臺企業在創新發展、提升國際競爭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同時也存在一些排除和限制競爭的做法,資本無序擴張問題日漸凸顯。加強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工作,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保護市場公平競爭,通過充分競爭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激發市場主體創新活力,為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奠定基礎。

  中國政法大學經濟法研究所所長張欽昱:中央高度重視反壟斷對市場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基礎性作用,2021年預計將在市場行為、金融監管方面呈現高壓勢態。科技變革使金融風險的形態、路徑和安全邊界發生重大變化,如何進行法律規範和風險監管成為全新課題。應加快出臺規範平臺領域反壟斷合規和執法的相關制度,提高違法成本,推動資本理性行為,維護行業良性發展。與此同時,大型網際網路企業也應樹立避免壟斷性擴張的自覺意識,利用自身數據和技術優勢,推進科技創新發展。

  看點九: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

  會議指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要高度重視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加快完善長租房政策」、「土地供應向租賃住房建設傾斜」以及「對租金水平進行合理調控」。

  業內人士指出,「房住不炒」作為宏觀方向、目標和定位不會變。作為「房住不炒」的重要部分,此次重點強調補租賃住房短板。在租購併舉的背景下,政府需更有擔當,促使租賃企業處於相對穩定合理的盈利水平以可持續經營。

  貝殼研究院首席分析師許小樂:此次會議將解決大城市住房問題提升到重要戰略地位上來。2020年部分資金外溢到房地產市場,局部城市住房供需矛盾進一步激化,房價出現明顯上漲,在一定程度上對人口流入形成阻滯作用,不利於城市發展。另外,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也是下一步政策重點。我國租賃市場賦權將進一步加快,集體用地建設租賃住房或成為未來「租賃社區」的新形態。但同時,也將進一步加強對租賃機構的制度化、常態化監管,並對租金水平的指導價格與管理,防止租金水平過快上漲。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長張波:此次會議在強調「房住不炒」、因城施策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房地產市場穩定性和健康發展的重要性。預計未來保持房價、租金價格的整體穩定依然是政策的重中之重。此次租賃市場重點被提及,「二房東」租賃有望得到強監管。租賃住房運營方也將從追求房源的數量轉移到追求產品本身的品質和運營上來。隨著租賃市場的不斷完善,長租公寓市場空間也會隨之擴大。

  看點十: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會議指出,「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推動煤炭消費儘早達峰,大力發展新能源,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

  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段茂盛: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納入明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體現了中國對碳減排工作的高度重視。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的設計和實施需要充分考慮「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尤其是在總量設定和配額分配中。全國碳市場建設方面仍有多項關鍵工作需加緊落實:如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條例的制定、全國碳市場註冊登記結算系統和交易系統的開發、各級主管機構的人力資源安排、各級財政的必要資金支持等。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要壓實部門和地方責任;重新審視一些地方和部門的規劃;加快制定地方和部門碳達峰行動計劃;制定可再生和清潔能源發展規劃;研究制定中長期碳匯建設和碳中和發展;統籌協調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等。

  能源基金會執行長兼中國區總裁鄒驥:在重大行業方面,首先,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應不再新建燃煤電廠,同時加大推進西部省區水電與可再生能源裝機建設和提高發電量,在擴大可再生能源裝機的同時,加快水電與可再生能源互補穩定輸出。其次,以數字經濟和傳統製造業、交通、建築融合為契機和切入點,將能效的提高提升到一個新臺階。第三,抓住新型城鎮化機遇,大力發展柔性直流建築,發展虛擬電廠,把建築與光伏、儲能有機結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並大力發展交通電動化,促進交通行業深度減排。

附:2020年、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要點對比

相關焦點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十大看點勾勒明年重點
    保持必要支持力度 宏觀調控「不急轉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十大看點勾勒明年重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總結今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基礎上,為明年經濟工作指明方向,為明年經濟政策劃出重點。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七大民生看點
    新華社北京12月18日電 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七大民生看點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要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工作」「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透露出諸多民生關懷。  2021年是奮進「十四五」、逐夢新徵程的開局之年,這次會議將從哪些方面就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精準施策?
  • 宏觀調控「不急轉彎」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十大看點勾勒明年重點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相比去年,今年會議有不少新的提法。會議對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以及八大重點任務的部署,勾勒出明年我國經濟工作的十大看點。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五大看點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the Central Economic Work Conference)12月9日至11日在北京舉行。作為宏觀經濟政策的風向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會對今年經濟形勢作出總結,對明年經濟工作進行定調,並對明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作出部署。
  •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時間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內容
    按照慣例,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12月召開,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明年經濟工作。  2021年不僅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也是兩個百年目標交匯與轉換之年。因此,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不僅會聚焦當下的熱點經濟問題,更將致力於推動長遠的歷史性變革。  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的多位專家學者表示,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可能有這些看點——助企紓困政策如何退出、促消費擴內需如何加碼、財政貨幣政策如何配合、重點領域改革將有哪些突破。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聚焦這些民生看點
    新華社北京12月18日電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七大民生看點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要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工作」「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透露出諸多民生關懷。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7大民生看點:關乎住房消費等
    (原標題:住房、就業、消費......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七大民生看點(附解讀))
  • 新華視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七大民生看點
    新華社北京12月18日電 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七大民生看點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要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工作」「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透露出諸多民生關懷。
  • 新華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
    新華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住房問題關係民生福祉。
  • 2017年中國經濟有哪些新信號?——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六大看點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12月14日至16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透露了2017年中國經濟哪些新信號?(看點1)去產能:抓住「殭屍企業」牛鼻子,防過剩產能死灰復燃會議提出:去產能方面,要繼續推動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要抓住處置「殭屍企業」這個牛鼻子,嚴格執行環保、能耗、質量、安全等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創造條件推動企業兼併重組,妥善處置企業債務,做好人員安置工作。要防止已經化解的過剩產能死灰復燃,同時用市場、法治的辦法做好其他產能過剩行業去產能工作。
  • 新華社評論員: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
    新華社北京12月24日電 題: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新華社評論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適應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這是我們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底氣所在,也是做好明年經濟工作的根本保證。
  • 中國新聞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透露明年中國經濟八大看點
    被視為中國經濟政策「風向標」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8日在北京閉幕。從會議透露的信息看,明年中國經濟將有八大看點。 ——宏觀政策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 會議提出,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開幕 部署明年工作
    據新華社12月10日消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0日上午在北京開幕。這次會議將分析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總結2013年經濟工作,提出2014年經濟工作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2014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的重要一年,做好經濟工作意義十分重大。
  •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要內容
    每逢歲末,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備受海內外關注。  高瞻遠矚、謀篇布局——堅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推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2017年12月20日,黨的十九大後第一次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閉幕。  這次會議上,首次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
  • ——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
    新華社記者 宋為偉 攝通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總結上一年經濟工作、分析經濟形勢、部署下一年經濟工作,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觀大勢、謀全局、幹實事,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等重要會議上科學回答了經濟工作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成功駕馭了我國經濟發展大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理論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
  • 新經濟、新產業、新消費 _ 經濟參考網 _ 新華社《經濟參考報...
    《經濟日報》是由國務院主辦的中央直屬黨報,是黨中央、國務院指導全國經濟工作的重要輿論陣地,是全國經濟類報刊中權威性、公信力最強的報紙,是傳播發布黨和國家關於經濟方面政策信息的重要渠道,是國內外了解中國經濟發展動向的重要窗口,是政府和企業溝通的重要橋梁。1984年,鄧小平同志為經濟日報題寫了報名。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七大民生看點
    「要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工作」「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透露出諸多民生關懷。2021年是奮進「十四五」、逐夢新徵程的開局之年,這次會議將從哪些方面就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精準施策?
  • 新華社評論員: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新華社北京12月23日電題: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新華社評論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明年要抓好的八項重點任務,排在首位的就是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做好明年經濟工作,要在強化創新驅動、推動創新發展上更加突出戰略性、協同性和針對性,更鮮明地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堅實支撐。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把建設一支體現國家意志、服務國家需求、代表國家水平的「國家隊」作為科技事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 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十三五...
    新華社北京12月9日電 題:穩中求進 奮力前行——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新華社記者每逢歲末,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備受海內外關注。新華社記者 宋為偉 攝通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總結上一年經濟工作、分析經濟形勢、部署下一年經濟工作,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本月即將召開,四大看點值得關注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本月即將召開,四大看點值得關注發布時間:2020年12月07日 09:07 來源:第一財經 >  按照慣例,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於12月中旬召開,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明年經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