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稱:黑鰭鯊 英文名:Black Tip Reef Shark
別 名:汙翅白眼鮫 烏翅真鯊 學 名:Carcharhinus Melanopterus
產 地:印度洋及太平洋珊瑚區海域 體 長:可達180(釐米)
性 情:兇猛 兼容性:危險
食 性:肉食性 難養度:一般
飼養要求:水溫:24~27 PH:8.1~8.4 比重:1.020~1.025
最小水族箱尺寸:5000升以上
簡 介:體呈紡錘型,軀幹粗壯。頭寬扁。尾基上下方各具一凹窪。吻寬而短鈍。眼圓,瞬膜發達。前鼻瓣延長呈三角形;無口鼻溝或觸鬚。口裂寬,圓弧形,口閉時上下頜緊合,不露齒;上頜齒寬扁三角形,邊緣具明顯鋸齒,齒尖外斜,外緣有一凹刻,凹刻下具3-4小齒尖;下頜齒較窄而直立,邊緣略具鋸齒。噴水孔缺如。背鰭2個,背鰭間無隆脊,第一背鰭寬大,起點與胸鰭基底後方相對,後緣凹入,上角廣圓,下角尖突;第二背鰭小,起點於臀鰭起點稍前,後緣入凹,后角尖突;胸鰭大型,鐮刀形,後緣凹入,外角鈍尖,內角鈍圓,鰭端伸達第一背鰭基底後端;尾鰭寬長,尾椎軸上揚,下葉前部顯著三角形突出,中部低平延長,與後部間有一深缺刻,後部小三角形突出,尾端鈍尖。體背側黃褐色,腹側灰白;各鰭鰭尖具黑色或暗褐色以及胸鰭及尾鰭上葉之前後均其黑色緣。 棲所生態 棲息於淺海珊瑚礁區、潮間帶、近外海水域、紅樹林沼澤區或河口內灣。獨遊或小群巡行。性兇猛,會主動攻擊戲水的人們。主要以魚類為食,同時也掠食甲殼類、頭足類或軟體動物。胎生,一胎可產下2-4尾幼鯊,剛出生之幼鯊體長可達33-50公分。 分布於印度洋及太平洋珊瑚區海域。黑鰭鯊通常是上面灰棕色,下部灰白色,第一背鰭約為第二背鰭的兩倍大,胸鰭大小相當於腹鰭與臀鰭之和。鯊魚屬於軟骨魚類,它在結構上和硬骨魚類最大的不同是:鯊魚沒有控制浮力的器官即「魚鰾」,但卻有另外的調控浮力機制:巨大而油膩的肝臟(鯊魚油比海水輕)和它們懂得上水面吸一口空氣到胃裡使之得到中性浮力,這有利於覓食時可停在中間慢慢遊動而不用浪費氣力。黑鰭鯊的上下顎都有三列牙齒,較為恐怖,呈鋸齒型刀鋒狀,使之能夠咬開更大型的海洋哺乳動物,當然也能夠輕鬆撕開人類做為食物。 黑鰭鯊在水族箱飼養的難度很高,水體需超過5000升,寬在1米以上,有足夠的活動空間,良好的過濾循環系統,水溫保持在24~30℃,PH值8.0~8.4,海水比重1.020~1.025。也可與兇猛的魚混養,如大型魨魚、吊魚、神仙魚、鱸魚等。注意不可和炮彈魚混養,因它們會咬鯊魚的鰭。黑鰭鯊剛入缸時可餵食切碎的魷魚,一旦適應了水族箱內的生活,便可搭配餵食蝦、扇貝、海魚等,成魚體長可達1.8米。
黑鰭鯊發情時間通常在每年的11月,雄性在開始時會表現出對雌性有興趣,但表現卻極為粗暴:雄性會咬雌性的胸鰭。所以雌性在發情期通常傷痕累累,亦因為黑鰭鯊有這種粗暴的交配行為,所以雌性黑鰭鯊的皮膚比雄性更加厚實。黑鰭鯊是內部受精的鯊魚,雄性擁有兩條陰莖在骨盆飛翅之後,這是十分容易分辨出性別的特徵。在雄性成功地在雌性體內射精後,蛋會在輸卵管授精。而雌性的一個最異常的特徵是:她擁有兩個子宮體。各卵巢會產生許多卵子附著在輸卵管上,而受了精的被附寄在蛋盒裡面,然後運送到各個子宮體,不同於哺乳類動物是經由胎盤為胚胎提供營養,黑鰭鯊的卵黃質只能為各個體胚胎提供短期的營養。但是當第一個鯊魚胚胎(大約5mm大)在子宮體裡面孵化之後,它便會將未孵化而仍在蛋膠囊內的兄弟姐妹吃掉。此種行為稱「子宮內同類相食」。在懷孕的整個時期,雌性繼續在子宮裡下蛋,雖然這些蛋不被受精,但它們為鯊魚胚胎提供額外的食物。9~12個月以後,小鯊魚從各個子宮體出生,而它們即時成為獨立的鯊魚個體。故由上可以看出:因為孵化期長使黑鰭鯊每18個月才有一次生產的機會,而每次只能出生兩條,所以黑鰭鯊數量增長緩慢
【各種高端寵物】
玳瑁海龜,綠海龜,大批量背甲7/10公分小海龜接批 文玩類:玳瑁香爐、玳瑁佛珠、玳瑁吊墜,玳瑁各製品。東北海龜龜友QQ群支持自由買賣以及互換寵物… 黑鰭鯊 白鰭鯊 檸檬鯊魚全國發貨
【TEL:18004301166】
【微信公共平臺:dbhg154021702】
【QQ/微信:506611160】
【QQ群:15402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