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不起眼的五言小詩登陸央視,最後兩句更被譽為勵志名句!

2020-12-22 相約詩詞

小時候,總是覺得長大後自己一定會功成名就、衣錦還鄉,會成為一個有地位、有威望的人。可是,隨著慢慢長大和歷經社會的磨練,我們慢慢發現,自己並不是那麼出眾,也沒有成為理想著中的自己,而是普羅大眾的一員,逐漸歸於平凡。

平凡,意味著平庸嗎?不是的!

今天,小編跟大家分享一首不起眼的五言小詩,因登陸央視《經典詠流傳》的舞臺上而震撼眾人,其最後兩句更是被譽為勵志名句。它就是清代才子袁枚筆下的《苔》——

《苔》——清·袁枚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亦學牡丹開。

這首詩的大概意思是:苔蘚雖然長在陰暗潮溼、陽光照耀不到的地方,但卻用心萌動,長出翠綠,彰顯著自己的青春。苔花儘管猶如米粒一般微小,但卻絲毫不自慚形穢,奮力生長,要像那美麗高貴的牡丹一樣,自豪地盛開。

袁枚筆下的這首《苔》,最後兩句「苔花如米小,亦學牡丹開」被無數人奉為座右銘,因其為我們揭示了一個道理:再平凡的生命,也有自己獨特的精彩,哪怕是一束微光也有著光芒萬丈的永恆瞬間。

本詩跳出了以往詩歌中對苔蘚的固有意象,袁枚之前,苔是寂寞的。比如王維在《鹿柴》裡寫道「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劉禹錫在《陋室銘》裡也說「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其實這幾位詩人,都是將「青苔」作為一種孤獨、沉寂的意象,是整首詩裡的陪襯,猶如一個毫不起眼、備受冷落的配角。

袁枚像

而在我們今天講的《苔》這首詩裡邊,苔卻是詩的主角,更是青春的主角。整首詩都圍繞苔來寫,從描繪它的生長環境,再升華到精神象徵。苔蘚雖然生長環境不利,但卻依然獨自盛開,要讓大自然感受到自己蓬勃的生命力,全力綻放,不留遺憾。

本詩歌最精彩的兩句在於最後兩句——「苔花如米小,亦學牡丹開」,運用了比喻、對比、擬人等修辭手法,提高了這首詩的精神高度。

我們都愛看像牡丹一樣豔麗、碩大的花朵,卻很少留意微小的苔花,但不管別人怎麼看,我苔花就是要努力綻放,因為自己不是雍容華貴的牡丹就自慚形穢,即便處境不佳,照樣也可以綻放出屬於自己的光彩!

在小編看來整首詩告訴我們:平凡如你我,依然有獨屬於自己的高光時刻。在逆境中有勇氣、有自信、有衝勁,去實現自己的價值,發光發熱。

對此詩歌,大家有什麼想說的?歡迎在評論區討論。

相關焦點

  • 杜牧最落魄一首詩,通篇句句經典,最後兩句更是成為千古名句!
    唐詩歷來被人們所喜愛,裡面也是有很多經典的名篇佳作,更是成為了膾炙人口的名言;另外唐詩也是極其豐富裡面各種各樣題材的詩作都有,無論是愛情詩;還是友情詩;以及描寫自身遭遇的詩作,那都是比比皆是。也正是這樣的經歷,令他寫下了無數感人肺腑的詩作,而且他的詩作除了很傷感之外,其中有一首還無比的落魄,那便是他的這首《遣懷》,這首詩也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作品。《遣懷》唐代:杜牧落魄江南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 示愛慘被拒,李白悻悻寫下一首詩,最後兩句卻成就千古名句
    咱們繼續來說李白。在盛世大唐時期,很多人為了想要得到李白的贈詩而絞盡腦汁地想要接近李白。但我們知道,李白為人狂放不羈,又喜歡遊山玩水,一般人很難找的到他。其中有一首唐詩《贈汪倫》就是時任安徽縣令的汪倫因為仰慕李白的才華,他打心裡想要結交李白,所以故意騙李白說他這裡有「十裡桃花」,有「香醇美酒」,而這兩種恰恰是李白的最愛!這才將李白騙到了他府上。
  • 王勃的一首送別詩,僅有40字,卻有兩句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然而感情真摯,情誼深厚,不失為送別詩中的精品。今天跟大家分享一首,唐代詩人王勃寫的一首送別詩。全詩僅有40個字,卻有兩句成為送別詩中的千古傳誦的名句。這首詩就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 李白最肉麻的一首詩,當著唐玄宗面吹捧她,開頭兩句成為千古名句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 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一千多年過去了,李白的詩依舊受人追捧,無數人給他極高的評價。
  • 杜牧很有趣的一首詩,通篇無一生僻字,但是每一句都充滿詩情畫意
    杜牧個性灑脫,詩作瀟灑飄逸,李商隱更加深沉,所以作品也具更具有感染力,兩個人都各有各的特點。筆者今天要與大家分享杜牧一首有趣的詩,也就是他這首《折菊》,這首詩雖然並不是很出名,在他眾多的作品中,只能算是二流作品,但是同樣寫得很有趣,整首詩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個字,但是同樣很令人感動。籬東菊徑深,折得自孤吟。
  • 張九齡很經典的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令人稱讚不已!
    既然是「望月懷遠」,說明張九齡寫這首詩的時候,遠離了故鄉和親人。事實上,這首詩寫於開元二十四年,也就是張九齡被貶荊州長史以後。因此我們可以想像,張九齡勢必因複雜的心情而徹夜難眠,從而寫下了這首望月懷遠的千古名篇。
  • 王維到別墅度假,寫下一首詩,被譽為「七律的壓卷之作」
    他還曾寫過一首《積雨輞川莊作》,被譽為「七律的壓卷之作」。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頷聯兩句是千古名句,詩人抓住水,田中的白鷺和林間的黃鸝,大作文章,將夏日山野的美景描繪得窮形盡相,給人一種富有生命力之感。布滿積水的田野裡,一行白鷺掠空而起;田野旁的林木中,傳來清脆婉轉的黃鸝聲。為何這兩句歷來為人所稱道。
  • 古代最經典的一首「考試詩」,最後10字是千古名句,堪稱神來之筆
    有人說創作這類有特定格式,又對韻律要求極高的詩,就像是戴著鐐銬在跳舞,我深以為然。唐朝幾百年,成千上萬的考生,寫下的詩歌數不勝數,然而真正能稱得上名作的也就錢起的《省試湘靈鼓瑟》,最後10字是千古名句,堪稱神來之筆。
  • 歐陽修的一首佳作,開篇就境界蒼涼,最後兩句更飽含哲理
    古詩詞裡有很多寫景的句子,讀者也經常會吟誦一些經典的繪景名句。行走在天地之間、徜徉於山水之中,只要細心觀察,可謂處處美景。有時清風明月伴隨左右,有時奇峰怪石撲面而來。而詩人寫景抒情,或為渲染氣氛、或為生發情思、或為寄託志向。
  • 蘇轍向哥哥抱怨生活之苦,蘇軾回一首詩安慰,前兩句卻成千古名句
    蘇轍向哥哥抱怨生活之苦,蘇軾回一首詩安慰,前兩句卻成千古名句林語堂先生在《蘇東坡傳》中寫到:「一提到蘇東坡,中國人總是親切而溫暖地會心一笑。」蘇軾的一生,可以說是遭遇了無數的挫折和困境,但卻總能我行我素,不悲觀,懂幽默,睡得好,吃得好,玩得好。無論去到哪裡,都總有著一種不畏坎坷的超然格局,泰然面對著所有。
  • 兩首廬山詩,一首有哲理,一首有氣勢,但最後一句都是千古經典!
    大家好,我是「文以載道,成風化人」的小夜,本期我們的主題是:兩首廬山詩,一首有哲理,一首有氣勢,但最後一句都是千古經典!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兩顆璀璨的明珠。這是蘇軾的一首七言絕句。既是一首寫景的詩,又是一首蘊含哲理的詩。 此詩詩蘇軾在神宗元豐七年從黃州貶至汝州途中,與友人一起遊玩廬山時候所作。第一二句,從廬山的正面看,廬山是一座山嶺,從側面看廬山一座山峰,無論從遠近看,還是從高低處看,廬山給人呈現出不同的樣子。
  • 一首杜甫都仿不來的詩,有水平有千古名句,家長卻不願它入選課本
    有這麼一首唐詩,全詩短短四句,有水平也有千古名句。這樣的詩,作者本應被我們大家記住。但是很多人在讀此詩時,都不願意提及作者。這是為何?在解開這個謎團之前,讓我們先品一品這首詩:《渡漢江》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 蘇東坡最豪氣、最狂、最有江湖地位的一首詩,其中兩句,膾炙人口
    說起最豪氣、最狂的詩人,蘇東坡也算一個,因為他也有很多千古名句,譬如:「大江東去,浪淘盡。」譬如:「我性不飲只解醉,正如春風弄群卉。」譬如:「無多酌我君須聽,醉後飆狂膽滿軀。」再譬蘇東坡一句:「孤村野店亦何有,欲發狂言須鬥酒。」再譬如:「飲中真味老更濃,醉裡狂言醒可怕。」
  • 李煜的一首冷門《虞美人》,沒有名句,卻被譽為「神品」
    #每天一首古詩詞句句都是愁的形象,句句都堪為千古名句,引人共鳴。此詞語言明淨優美、節奏曲折婉轉、愁思感人肺腑,因而才能被譽為詞中「神品」,千百年間廣為流傳,成為人人能倒背如流的千古絕唱。其實,李煜還有一首《虞美人》,同樣是思念故國之作,並且同樣被譽為「神品」,只不過這另外一首《虞美人》有些冷門,詞中也無名句,所以鮮為人知。
  • 李商隱最悲觀的一首詩,其中兩句千古流傳,世人卻說:滿滿負能量
    晚唐早已不復盛唐的繁華,朝中名臣寥寥無幾,皇帝也缺少治國才能,才華橫溢的詩人卻不少,杜牧和李商隱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兩人被稱為「小李杜」,基本上撐起晚唐詩壇半壁江山
  • 詩仙李白的一首「爛詩」,前兩句大失水準,後兩句卻把這首詩救活了
    詩仙李白的一首"爛詩",前兩句大失水準,後兩句卻把這首詩救活了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李白在大家心目當中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在我心裡,他是一個張狂的人,別的不說,走遍大江南北,高興了就在牆上寫詩。
  • 關於落日的詩篇,這9首實在美出了天際,每一首均有千古名句
    古往今來,詩人們吟詠落日的詩篇無數,這其中,名篇甚多,佳句更甚。所以,在這裡精選了9首關於落日的精美詩詞,以供大家欣賞。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1.登樂遊原·李商隱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是晚唐最為著名的詩人之一,這首簡單的小詩、簡單的句子,相信是寫落日的詩句中,流傳最為廣泛的作品之一了。
  • 這三首詩被稱作「詠蟬三絕」,其中一首的最後兩句,是名言佳句
    唐代詩人王勃,在他的《餞韋兵曹》詩中,也有歌詠「蟬」的詩句"鷹風凋晚葉,蟬露泣秋枝。"唐朝初年的詩人虞世南,不僅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書法家,同時也是一位著名的詩人。他寫過一首詠物詩《蟬》: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開頭兩句,表面是寫蟬的外形以及它的生活習性。實際上是把它人格化了,比喻人的品德高尚,威名遠播。後兩句是全詩的高潮。
  • 王維隱居山林寫的這首詩,通篇無一名句,卻被譽為七律壓卷之作!
    究其原因無外乎這首詩的對仗極其工整,每聯皆成對,而且最重要的是這首《登高》通篇全部是千古名句,就憑藉這一點,其他七言律詩便以甘拜下風了。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 這首五言絕句是首豔詩,居然入選唐詩三百首,俗中含雅,樂而不淫
    詩有俗雅之分,庸俗的作品沒有生命力。同時也有很多作品,由於表達了男女之間的深情厚誼,其中的款款深情頗受讀者喜愛。如果有一首詩能夠入選《唐詩三百首》,這首詩一定是一首高雅的作品,那是經過了編撰者反覆的斟酌和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