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一縷清風 魔都小哨兵SH
2001年的歲末,我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為其第143個成員。
今年的初冬,我國與亞太14國共同籤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
相似的曲折
中國的入世談判是關貿總協定、世貿歷史上談判時間最長的一次。
自1986年7月10日,中國正式提出申請恢復在關貿總協定(WTO前身)的締約國地位之日起,到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WTO為止,中國的入世談判歷經了15年的風風雨雨。
這15年間,中國換了4任團長,美國換了5位貿易談判代表。中美圍繞入世的談判過程,範圍廣、內容多、難度大,是多邊貿易體制史上最艱難的一次較量。
回看入世這段曲折的歷程,我們清楚,這是一次國與國之間的談判,大國博弈,註定不會容易。
回看上個月剛剛籤署的RCEP,一路的談判同樣曲折。
從2013年5月啟動第一輪談判開始,RCEP共經歷了至少28輪談判,先後舉辦了8次例行的部長級會議、10次部長級會間會和4次領導人會議,歷時近八年。如果算上早期中國與東協、東亞各國關於雙邊或多邊經貿合作意願的溝通、醞釀時間,歷時之久甚至超過入世。
不同的角色
對於十九年前的入世,當時國內輿論並不是一致的叫好,「狼來了」的聲音也引曾發過眾人的擔憂。
而對於RCEP的籤署,輿論卻是齊齊點讚。事實上RCEP的規格標準和準入門檻比WTO高出很多,對一個國家的既有產業衝擊更大,為何我們現在不擔心「狼來了」?
一方面,入世近二十年,我國的產業鏈更加穩固,綜合國力大幅提升,已不再是一隻缺乏競爭力的「綿羊」。這是一種由「融入全球」到「運作全球」的角色轉變。
另一方面,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近年來,為了適應更高水平的開放,國家不斷在進行探索實踐,先後設立了一系列自貿試驗區,取得了顯著成效。我們在理念、規則、環境、市場等方面已形成大片適應自由貿易發展的土壤,上海就是其中第一塊「試驗田」。
在自貿試驗上,國家首先把重任交給了「優等生」上海。
2013年9月,中國第一個自貿試驗區——上海自貿區掛牌成立。2015年4月,上海自貿區擴區。2019年8月,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成立。
七年多來,上海「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持續深化自貿試驗區對外開放和制度創新,取得了一大批可複製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彰顯了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試驗田作用」。
在商務部向全國或特定區域複製推廣的260項制度創新成果中,有124項為上海自貿區首創,發揮了全國自貿區「雁陣」的「頭雁」效應。
同樣的意義
入世是中國改革開放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具有裡程碑意義。
加入WTO後,中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越來越深地融入世界,經濟得到快速發展,於2010年躍升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並在2013年成為全球第一大貿易國。
同時,中國的發展也為世界經濟打開了機遇之窗,讓中國市場成為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和穩定器。2019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達30%左右,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居世界首位。
加入WTO後,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前沿和窗口,上海這座城市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發展全面提速。目前,上海口岸貿易全球第一,金融中心全球第三、航運中心全球第三,基本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形成科創中心基本框架。
但近年來,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紛起,逆全球化思潮和動作頻發,美國接連「退群」,WTO面臨嚴重挑戰,維護世界貿易秩序的平臺作用在不斷弱化。
此時此刻,對於中國來說,RCEP的成功籤署意義更加非凡。
RCEP覆蓋世界約30%人口和超過四分之一貿易量,將成為目前世界上涵蓋人口最多、成員構成最多元、發展最具活力的自由貿易區,也是目前中國參與的規格最高的超大型自貿協定。
RCEP將成為新時期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進一步強化我國與亞太各國的經貿合作,緩解中美貿易摩擦和產業鏈轉移的壓力,為我國相關優勢產業提供更廣闊的增長空間。
RCEP的籤署將顯著提升中國自由貿易區網絡「含金量」,高水平經貿規則將促使國內深化市場經濟改革,推動產業升級,助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構建。
RCEP的籤署還可以進一步穩固和擴大我們的「朋友圈」,為我國提升大國地位和國際話語權爭取更多可靠夥伴。
對於「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者」上海來說, RCEP就是「對標最高最好、率先試點試驗」的一個重要平臺和機遇。這一次,上海還將是那個衝鋒在前的「主動參與者、積極貢獻者」。
上海可以發揮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先行先試的作用,「實行更大程度的壓力測試」,著力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提供高水平制度供給,為我國未來適應RCEP(甚至TPP/CPTPP)等更高標準的貿易協定開路取經,為國家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增創新優勢。
同時,上海在服務國家戰略,融入RCEP等高水平自貿區中,可以不斷提升開放水平和優勢,強化全球資源配置、科技創新策源、高端產業引領和開放樞紐門戶等功能,全面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新徵程需要擔當者去開拓,新奇蹟需要奮鬥者去創造,新氣象需要有為者去展現!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
原標題:《【有聲有色】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