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蜀花蕊夫人被趙匡胤收入後宮中,為何最後被趙光義一箭射死?

2020-12-22 百家號

文|觀景說史

公元964年,宋太祖趙匡胤為了統一中國,派兵進攻四川的後蜀政權。雖然孟昶手下有精兵十四萬,但在宋軍凌厲的攻勢之下節節敗退,次年宋軍兵鋒直逼成都。孟昶眼見大勢已去,只好棄城投降,後蜀滅亡。孟昶連同妃子花蕊夫人一起,被宋軍押送去宋朝都城汴梁。

花蕊夫人畫像插圖

宋太祖趙匡胤宅心仁厚,並沒有殺了孟昶夫婦,可在七天之後孟昶卻突然暴斃。關於後屬末主孟昶的死,正史上並沒有記載,而民間一些野史卻說孟昶是被趙匡胤給毒殺的,以便把貌美的花蕊夫人收入後宮中。花蕊夫人被趙匡胤收入宮中後還被封為貴妃,但後來她卻死於趙光義之手,這又是什麼回事呢?

關於花蕊夫人之死,其實有多個版本

版本一:據宋人王鞏《聞見近錄》記載,趙匡胤兄弟倆在後苑宴射,宋太祖勸酒光義,光義提了一個條件說:「只要花蕊夫人親自折一枝花來,我就喝。」

花蕊夫人劇照

此時花蕊夫人已是趙匡胤後宮裡的一員,在太祖的授意下只好照辦,就在摘花的過程中,趙光義卻彎弓引箭把花蕊夫人射死了。

《鐵圍山叢談》記載:「一次從獵後苑,趙光義「調弓矢,引滿擬獸,忽回射花蕊,一箭而死。」

趙光義在射死花蕊夫人後,馬上跪下抱住太祖大腿,痛哭流涕進諫,說陛下剛打下江山,應該以江山社稷為重。

按照趙光義的這個說法,他就是一個高風亮節的好弟弟,而花蕊夫人則是禍國殃民的紅顏禍水,為了使哥哥不陷入到這致命的溫柔鄉中,趙光義大義凜然冒著被殺頭的危險,一箭射殺了花蕊夫人,絕了太祖的念想。

花蕊夫人劇照

這種說法從邏輯推理上來看還說得過去,但也是破綻重重。首先趙光義是一個心胸狹窄的卑鄙小人,後來的「燭影斧聲」「強幸小周后」等事件,都看出趙光義不會有那麼好的心腸。

版本二:說是宋太祖滅了後蜀之後,孟昶一死,宋太祖將美麗的花蕊夫人收入了後宮。另外,趙光義也在覬覦花蕊夫人的美貌,也想著分一杯羹。有一次趁著哥哥趙匡胤北伐打仗之際,他偷入寢宮意欲強幸花蕊夫人。花蕊夫人雖是歌姬出身,卻也不是那麼隨便的人,於是拼死抵抗,趙光義自知理虧趕緊逃走。

花蕊夫人畫像插圖

等到太祖北伐歸來,召來弟弟一起飲酒。趙光義害怕花蕊夫人乘機向趙匡胤告狀,如是就設計好了讓太祖召花蕊夫人折枝的事,隨後便以江山社稷為重把花蕊夫人射殺。

這種說法也很勉強,趙光義雖然垂涎花蕊夫人的美色,但不可能會為了一個美女去得罪趙匡胤,而壞了自己接班的大事。因為他們三兄弟曾經在母親面前立過誓言,皇位是由老大傳給老二,然後再傳給老三。

花蕊夫人畫像插圖

版本三: 是說花蕊夫人介入了太祖立儲之事,損害了趙光義利益,所以遭到了射殺。這種說法是最為靠譜的,趙光義在沒接班前,表現得極為謙恭韜晦,低聲下氣。但並不代表他沒有底線,就是不能影響他接班,誰要是觸碰這條紅線,就是見鬼殺鬼,見佛殺佛,絕對不會手軟,燭影斧聲的千古之謎不就是這樣留下來的嗎?

花蕊夫人劇照

結束語:

後蜀花蕊夫人不但人美,也很有才華,她的《述國亡詩》:「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表達了對蜀國滅亡的看法,還斥責了蜀主的無能,同時還嘲笑了文武群臣甘當俘虜的醜態,從而表明了這位宮妃的愛國之心,報國之志。

相關焦點

  • 趙光義為什麼會射死花蕊夫人?真的是為了趙匡胤好嗎?
    五代十國時期出現了三位花蕊夫人,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後蜀皇帝孟昶的貴妃花蕊夫人。後蜀滅國之後,花蕊夫人在趙匡胤面前寫下著名的《述國亡詩》,成為趙匡胤的貴妃。兩朝貴妃,何等榮寵,然後,花蕊夫人的結局卻並不怎麼樣,一種說法認為她是被趙光義射死的,也有說法是鬱鬱而終。
  • 蜀主笙歌少親政,亡國豈能怨妾身 ——花蕊夫人的悲歌
    明代文學家、書畫家陳繼儒在《花蕊夫人宮詞序》中說:昔徐匡璋納女於蜀後主孟昶,昶喜其輕翾,賜號花蕊夫人,又改慧妃。陳無己以夫人姓費,誤也。我們要說的這位花蕊夫人,就是孟昶爺的妃子。孟昶好色,是出了名的,廣納蜀地年輕貌美女子入後宮,妃嬪之外還有十二等級,供其日日享受。傳說17歲的時候,花蕊夫人被選入宮。她的美貌和才學瞬間徵服了孟昶。
  • 兩代花蕊夫人,一對亡國詩人!
    這對姐妹花在王建的後宮風頭無兩,子以母貴,其子王衍(具體是哪個徐妃生的已不可考),成為太子;王建死後,王衍即位。這三位詮釋了「有其母,必有其子」,大小徐妃在朝中賣官鬻爵,大肆斂財,在皇宮這座銷金窟中縱情享樂。王衍這位皇帝,對朝政是一竅不通,倒是對吃喝玩樂無一不精。
  • 花容月貌,詩情斐然,兩朝帝王妃花蕊夫人的風雲紅塵
    花蕊夫人是五代十國著名的女詩人,與卓文君、薛濤、黃娥並稱為「蜀中四大才女」。據宋人陳師道《後山詩話》載:費氏,蜀之青城人,以才色入蜀宮,後主嬖之,號曰「花蕊夫人」,效王建作《宮詞》百首。後蜀亡國之後,成為俘虜的孟昶、後蜀中央領導班子主要成員和後宮佳麗皆被宋兵押送北行,花蕊夫人也在其列。據《鐵圍山叢談》卷六雲: 昶至,且十日,則召花蕊夫人入宮中 , 而昶遂死 。孟昶作為階下囚一朝暴斃,令人唏噓。
  • 趙匡胤一生唯有一件「桃色往事」比較出名,其餘后妃下場均很悽慘
    他一生有三位皇后,卻並沒有得到好的結局,前兩位均早早的去世,後一位還沒有享受到美好的生活,趙匡胤就駕鶴西去了。如果趙匡胤有兒子來繼承王位,也許他最後一位皇后還會得到善終,至少可以被封為太后,可是不幸的是,繼承皇位的是弟弟趙光義,也就是說趙匡胤的那些后妃,充其量可以做個皇嫂,連做太后的資格都沒有。
  • 趙匡胤之死,竟然是因為一個女人?殺兄篡位的趙光義實在無恥至極
    開寶九年冬日,天寒地凍,趙匡胤傳趙光義來到宮中,兄弟二人喝退了一旁的宮女太監,在寢宮中對飲。喝得興起時,時間已來到了深夜。燭光之下,趙匡胤見自己的親弟弟始終畏畏縮縮,不知何故,以為是自己的威嚴震懾了他,洋洋得意。趙匡胤見大殿前的積雪已有幾寸厚,便拿出一柄玉斧走出大門刺雪,還不忘回頭對趙光義說:「這簡直是太容易了。」這天晚上,太祖留晉王夜宿宮中。
  • 第十六節 花蕊夫人
    侯襄、車蚩身中的掌力,皆在前胸,在眾鐵衣弟子的扶持下,勉強地扶直了身子,幾位內力極其高深的弟子圍在「鐵衣二使」身周,立即施為,給二人療傷。珈藍頂門被擊,又將最後的一股真氣全力使出,到了此時已是油盡燈枯,命歸九泉。迦葉也已是氣息奄奄,他的頸項已斷,頭歪在一側,氣若遊絲。
  • 後蜀主對她至死不忘情,宋太祖兄弟為她生了嫌隙,誰懂商女恨?
    四川歷史上有四大女詩人,是漢朝-卓文君、唐朝-薛濤、五代後蜀-花蕊夫人(孟昶妃)和明朝-黃娥(楊慎妻)。其中工詩詞的只是前三個。卓文君、薛濤的才華我們已經非常熟悉,但花蕊夫人的詩詞聞名於世,只在後蜀國亡之後。後蜀國亡國時,花蕊夫人同孟昶一起做了宋朝軍隊的俘虜。
  • 明明有兒子,趙匡胤為何就不立太子?趙匡胤:繼承人只能是趙光義
    大家都知道,趙匡胤死後,弟弟趙光義繼承皇位,是為宋太宗。有人就產生一個疑問,為何趙匡胤不立自己的兒子呢?趙匡胤一共有四個兒子,長子滕王德秀,次子燕王德昭,三子舒王德林,四子秦王德芳。在北宋第二位皇帝登基過程中,「燭影斧聲」已經爭議了千年,說是趙光義殺死了趙匡胤,可歷代史學家始終找不到實據,已然成為了千古之謎。關於趙匡胤之死,《宋史》中描述很簡單,「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越是這樣簡單,越是讓後人產生質疑。宋仁宗年間的僧人文瑩和尚最先質疑趙匡胤死因,也由此產生「燭影斧聲」。
  • 芙蓉花和花蕊夫人
    據說在五代時期,後蜀皇帝孟昶有一個美麗的妃子,名為「花蕊夫人」。花蕊夫人不僅美麗,而且還特別喜歡花。 有一次,花蕊夫人在百花叢中看到芙蓉花開的就猶如天上的雲彩滾滾而來,所以就很喜歡芙蓉。後蜀皇帝孟昶很寵愛花蕊夫人,他為了花蕊夫人開心,於是就下令在成都城頭盡種芙蓉,待到來年開花之時,那成都就是錦繡之城了。也正是因為如此,成都有了芙蓉城之稱(成都的市花就是芙蓉)。
  • 公元976年10月20日晚上,趙光義究竟做了什麼,才當上皇帝
    兄弟二人屏退宮女太監,在宮中對飲到深夜,別人只聽見趙匡胤用玉斧在雪地上猛刺,大喊「好做好做」(做得好!做得真好!)。詞語到底是稱讚晉王趙光義還是怒罵,後世不得而知。反正趙光義一反常態,不遵守後宮規矩,竟然在寢宮留宿,第二天才發現趙匡胤已經不明不白地暴崩。
  • 古代打仗時,很多人能被一箭射死,這在現實中真的存在嗎?
    我們都知道有很多電視電影上播放的片段中,很多兵,被一箭射中,立刻就倒地身亡,這是真的嗎?這種情況完全是真實存在的,比如在元末明初這一時期,陳友諒率兵攻打洪都,當時守城的是朱文正、趙德勝兩員大將,他們的作戰能力也不容小覷,只是趙德勝卻在一次巡邏城牆時被敵人暗箭所傷,其中箭於腰部,卻是致命的傷害,在積極治療時也沒能救回來一條命,這就是所謂的一箭斃命。
  • 趙光義繼承哥哥趙匡胤皇位後,是如何對待年僅24歲皇后嫂子的?
    趙匡胤代後周自立,創建宋朝,宋偓繼續受到重用,被封為檢校太師。宋皇后長大後亭亭玉立、知書達理,在十七歲之時,被趙匡胤看中,納入後宮,成為皇后。王繼恩應該就在趙匡胤身邊見證了這一切,但這位宦官並沒有去找秦王趙德芳, 而是跑到了晉王趙光義的府中。此時是皇位交接的關鍵時刻,為何王繼恩不聽宋皇后的命令,反而去見趙光義?
  • 趙光義接替皇位後,是怎樣對待趙匡胤的妻子兒女的呢?
    他的弟弟繼承了他的皇帝位後,對他的妻子兒女,開始時為安撫人心還算厚道,但不久後卻是另一番情況。趙光義是怎樣對待趙匡胤的妻子兒女的呢?他為何要這樣做?讓我們來品味其中的歷史吧。 結果到凌晨,趙匡胤突然死了。這一死亡十分離奇。因為趙匡胤常年打仗,行伍出身,身段健康。且時他只有50歲,仍屬於盛年,不會因喝點小酒就死去。因此,歷史上對他的死,大多認為與趙光義脫不開關係。在同期的記載《湘山野錄》中,有「燭影斧聲」的描述,認為趙匡胤實是被趙光義所殺。近代史學家也持有同樣的觀點。 因此,這趙光義是個心狠之人。
  • 從趙匡胤到趙光義: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因為柴榮的突然病倒,使得這次收復「燕雲十六州」的軍事行動戛然而止,後周全線撤軍。班師回到汴京後,柴榮的病情越來越嚴重,只得開始著手安排布局後事。他在彌留之際,堅決解除了張永德的殿前都點檢一職,改由趙匡胤擔任。此事,成為柴榮一生中最大的昏招,直接斷送了後周的江山。
  • 古代最慘的女人大多成為皇權的殉葬品,越美越好死
    ,反映了抗爭漢代劉向的列女傳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公元前683年,楚國文王滅息國家(現在的河南省息縣),王氣侯守門人被貶低,夫人的呼吸皇后在宮中美麗,楚國被文王關,她想強行妾有一天,王楚國文離宮出遊之際,她偷偷溜出,一個人自己的再婚的心情她還在作詩:對策具有無與倫比的檻檻,菼毳衣哪裡的話害怕開始害怕
  • 歷史上的五個預言,前四個已兌現, 最後一個將在二十三年後見分曉
    花蕊夫人是後蜀國主的嬪妃,她是一個處事低調的人,就算是成為貴妃以後,也是後宮中一個默默無聞的妃子,不爭不搶。後蜀亡國之後,花蕊夫人更加謹慎小心,就算花蕊夫人如此低調,但最後還是被牽扯到「立太子」事件中。花蕊夫人選擇站在了趙光義的對面,最後被趙光義一箭射死。令人驚奇的是,花蕊夫人在自己死前,就在自己的床頭掛了一幅畫,畫中是一個男子拿著一把弓箭,箭頭正對花蕊夫人的床頭。
  • 燭影斧聲,趙匡胤究竟是死於趙光義之手?還是得病死的?
    宋太祖趙匡胤是宋朝的開國皇帝,勇武過人,最開始,趙匡胤在後漢時投奔樞密使郭威,在行伍中鍛鍊出來了,並於後周世宗柴榮在位時,擊北漢和南唐,立下了不少戰功,深受柴榮信任和重用。 柴榮病重時,趙匡胤升為殿前都點檢,成為當時禁軍的最高統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