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集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短短52天內,美股阿里巴巴市值蒸發掉20%,約1.2萬億,相較當初螞蟻的2.1萬億估值計算,半個螞蟻已然蒸發一空。
本以為沉寂已久的螞蟻或許能迎來一段冷靜期,但周末前財政部長樓繼偉等領導的繼續發言,再度將網際網路平臺推上風口浪尖。
今日早盤,新華社消息稱,市場監管總局將於近日根據舉報,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
此外,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還將於近日約談螞蟻集團,督促指導螞蟻集團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落實金融監管、公平競爭和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等要求,規範金融業務經營與發展。
央行官員言論後螞蟻「緊急下架門」
外灘言論後,顯然漣漪並未平息,反壟斷與規範巨頭發展的措施仍在加碼。
形勢突變下,已經蒸發掉數萬億市值的網際網路巨頭們仍然在風波中持續看著市值的滑落。今日早盤,阿里、美團、騰訊、京東健康等相繼跌為8%、3%、2%、10%。其中,阿里市值再度蒸發3000億元。
從動作來看,其實就在馬雲炮轟金融系統後,螞蟻已進行了及時的整改。
一是,螞蟻集團表示在被約談後就提出了十六字方針,表示將沿著「穩妥創新、擁抱監管、服務實體、開放共贏」的十六字指導方針,繼續提升普惠服務能力,助力經濟和民生發展,而且馬上暫停了上市計劃。
12月中旬,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又在2020第四屆中國網際網路金融論壇上表示,螞蟻正全力做好暫緩上市的善後工作,對照監管部門的新要求,進行全面自審,積極配合監管,並進一步落實監管要求。
二是,從具體動作來看,螞蟻主動下架了支付寶上多款存款產品,更掀起了多家平臺包括百度度小滿、京東金融、騰訊理財通、滴滴金融、中國平安旗下陸金所、天星數科等平臺網際網路存款產品的下架。
巧合的是,就在下架前夕,第四屆中國網際網路金融論壇上,央行金穩局表態,「網際網路金融平臺開展網際網路存款等金融業務,屬『無照駕駛』的非法金融活動,應納入金融監管範圍。」
三是,有消費者透露,近期螞蟻花唄額度也被重新調整了。而且隨之而來的是,騰訊微眾銀行的微粒貸額度也被下調。
業內人士稱,網際網路的觸角伸得已經足夠長了,作為國家命脈之一,金融系統的安全穩定是第一位的,而資本的無序擴張無疑是一顆定時炸彈。因此,監管必須出手,而且要及時出手。而度過洪荒草莽時代的巨頭們在新時代,也需要照章辦事。
監管連環發聲
而且就在監管雲集的財富管理五十人論壇上,幾乎代表金融監管的頭部高層都就金融科技規範進行了各自的發聲,顯然上層對於網際網路巨頭們的規範發展已經有了統一的認知。
樓繼偉炮轟金融數據平臺大而不能倒,還給出解決方案,即限制與單一平臺合作的銀行數量,在效率和風險之間做出平衡,防止贏者通吃、大而不能倒,留下系統性風險隱患。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曹宇也提到,金融創新必須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堅持「三個有利於」原則,將是否有利於支持實體經濟、是否有利於防範金融風險、是否有利於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作為衡量標準。
此前,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還在2020年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也提到,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必須關注這些機構風險的複雜性和外溢性,及時精準拆彈,消除新的系統性風險隱患。
這麼看來,中國拆彈的動作已經相當之快了。
監管話音剛落,二度約談再起。
在金融科技巨頭們一面連著上百家銀行,一面連著數億人借款機構、投資人的局面下,如何拆、何時拆,顯然是一場精美的權衡藝術和金融博弈。
何以與第一次不同
業內人士稱,第二次約談顯然與首次約談存在一些差異,而且信號十足。
一是,對於監管者的明確。此次精準提及是金融管理部門,定位清晰地指明了「金融管理」職能,呼應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到的要求。
二是,流程調整,不同於首次談完後對外發布,本次是先對外界通知政府部門的履責,減少不必要的震動。
三是,監管內容更公開透明,旨在對螞蟻集團後續的發展原則、監管目的等進行了明確。
拆彈思路:分業與反壟斷
而從更宏觀的視角來看,這場對網際網路巨頭的出擊是高層將經濟社會的天平端從「效率」到「公平」的傾斜。螞蟻的暫緩上市、網際網路平臺經濟反壟斷愈演愈烈,都體現了監管態度中公平的意味。
有著16年金融監管從業經歷的嵇少峰坦言,中國的金融科技公司,對中國的金融業而言,不應是顛覆者與革命者,而是同行者與補缺人,是競合而不是對陣。未來擺在螞蟻面前的,一個是拆,順應監管的分業經營思路;一個是落實反壟斷,消除科技與資本的無序混合。
對於螞蟻而言,與其被視為金控集團這樣一個整體被監管(全體系數據都將需要接受第三方機構的檢查與評估),不如明智地早些進行數據、科技服務的單獨拆分,以更好保持靈活性與創新空間,這既符合監管強調的分業經營思路,也有利於為金融科技平臺形成示範。
對於未來平臺的反壟斷而言,11月1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意味著反壟斷序幕的開啟。監管層未來將更多關注大公司是否妨礙新機構進入,是否以非正常的方式收集數據,是否拒絕開放應當公開的信息,是否存在誤導用戶和消費者的行為等全新的現象與問題。
螞蟻或許已是網際網路大象,但不管多大,仍然是需要服從監管一隻螞蟻。
目前來看,無論是境內境外都對監管態度表示肯定。
橋水基金創始人達利奧稱,螞蟻或許正在做一些會對貨幣以及中國的信貸風險和機遇產生重大影響的新嘗試,因此監管機構正試圖找出最好的監管方法,我認為他們公道合理,行事謹慎。
螞蟻集團也回應,「將認真學習和嚴格遵從監管部門的要求,不折不扣地做好相關工作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