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新型肺炎疫,今年的春節檔成為了中國電影市場近十幾年來首個沒有新片的春節檔。
原本,這個春節檔還被認為是「神仙打架」:從有女排隊員們本色出演的《奪冠》(原名《中國女排》)、2018年票房冠軍林超賢執導的《緊急救援》,到徐崢為春節檔特別定製的囧系列第三部《囧媽》、擁有網劇預熱、IP優勢的《唐人街探案3》,再到《哪吒》帶動下的封神宇宙新作《姜子牙》和中國兒童喜愛的《熊出沒·狂野大陸》,以及老牌賀歲檔選手成龍的《急先鋒》……今年春節檔囊括了災難救援、傳記、反恐、神話、喜劇、冒險等題材,無論從質量還是營銷方面都比往年出色。
然而誰也沒想到,它們最大的對手不是彼此,而是突然升級的肺炎疫情。
最命途多舛的春節檔
1月23日中午,這七部大片接連官宣撤檔。同時,貓眼和淘票票的退票機制也已經啟動——要知道,人流密集、空氣不流通的放映廳本就是巨大疫情的傳染隱患,2019年春節七天就有共計1.31億觀眾購票觀影。
影院能採取的防疫措施有限,撤檔是理所當然。但從商業角度,對今年七部加入春節檔的電影片方來說,遭遇這樣的黑天鵝無論如何也都是悲劇事件。
市場對今年的春節檔原本寄予厚望。
事實上,疫情並不是春節檔受到的唯一打擊,今年春節檔的命運實在多舛。
此前,全國範圍內471家影院因為被電影局查出有「偷票房」的行為,在春節前三天拿不到密鑰,因此無法放映《唐人街探案3》《奪冠》《囧媽》《姜子牙》和《緊急救援》五部賀歲片。數據統計,這些影院的票房收入佔全國的5%。
之後,幾部電影的預售情況也不太樂觀。截至1月22日上午,大年初一的預售票房總額僅為3.6億元,其中除《唐人街探案3》的預售超過了2億,《姜子牙》4000萬,之後的《囧媽》《緊急救援》《奪冠》《急先鋒》《熊出沒7》,分別預售約3500萬、3000萬、2200萬、1600萬、1300萬。對比去年春節檔,首日預售總額高達7.1億元,整個檔期四分之一票房來自大年初一,而上映首日預售佔到了大年初一票房的48%。
更雪上加霜的是,今年春節檔各類型電影的投資金額都遠超往年。
據說,《唐探3》的製片成本比《唐探2》多了一倍。根據萬達電影公布的數據,《唐人街探案3》萬達參投佔比為34.5%,投資總成本為4.38億元。按此推算,《唐人街探案3》的總成本已經超過了13億元。
《緊急救援》也是林超賢導演生涯裡拿到的最大一筆投資——7億元。「有四場重要的動作戲,沒有這些錢是做不下來的。」
一般而言,片方能拿到的票房分成在3成左右,這意味著以上兩部電影必須各自達到40億元和20億元的票房才能保本。
除了數億元的製作,還有宣發費用。通常,一部電影的宣發費是製作費的一半,臨到開檔卻突然改檔期就意味著大部分的宣發成本打了水漂。
公開資料顯示,今年春節檔幾部電影背後的出品方超過100家,包括萬達、光線、博納等民營巨頭,騰訊影業、阿里影業、貓眼等網際網路公司,還有橫店影視、歡喜傳媒等。在疫情爆發之前,因為對影片質量的良好預期,這些參與了春節檔影片的上市影視公司一直是二級市場投資者的重點買入對象。
但是隨著疫情突然升級,文化傳媒板塊102隻股票中59隻出現下跌,橫店影視和萬達電影都出現過跌停,中國電影、上海電影和光線傳媒等也有不同幅度的大跌。
《唐人街探案3》本來有很大可能成為此次春節檔票房冠軍,同系列的上一部在兩年前的春節檔就拿到了33.97億的票房。作為2019年年底黑馬電影《誤殺》的監製,陳思誠和他的團隊從2019年12月就開始了頻繁的曝光,網劇《唐人街探案》的播出時間也是從電影上映時間倒推的,等於為電影做了長達一個月的預熱。
但由於撤檔,不僅內地的宣發節奏被打亂,原本計劃同時上映的北美地區也需要跟著協調撤檔。根據新浪娛樂旗下「守望好萊塢」的報導,該片在北美市場由華納兄弟發行,此前曾宣布首周將開150館,並登錄一些IMAX影院,是北美近年來發行規模最大的華語片。
《奪冠》和《緊急救援》這類偏主旋律的電影,則面臨著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觀眾認知和好奇心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淡化的問題。
《熊出沒》系列因為有固定的兒童觀眾群,《姜子牙》自帶《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光環,相對受春節檔的影響可能較小。
這些春節檔重量級電影的改檔也會影響到之後電影的定檔節奏。
更受打擊的還有影院。春節是很多小影院一年到頭為數不多可以賺錢的檔期——一個春節檔的票房甚至達到了全年收入的一半。
從2018年稅收事件之後,中國電影市場就進入了寒冬,現在看,這個寒冬恐怕會持續得更久——唯一稍微值得安慰的是,大部分觀眾紛紛表示會在疫情過後「補上票錢」。
突然「背叛」的《囧媽》
事實上,為了拯救此次春節檔,就曾有網友建議片方與視頻網站合作,改為線上超前點映,但先不論票價如何設計,光是歷史悠久的盜版問題就無法解決。
而7部新片中,受撤檔影響最大的可能就是徐崢的《囧媽》。作為徐崢最後一部囧系列的電影,為春節檔量身定製的《囧媽》不同於之前的《港囧》和《泰囧》式的純商業化喜劇風格,而是加入了更多屬於徐崢私人的溫情部分。而這種討喜親情的故事只能在春節這種團聚的假期中才有價值最大化的可能,離開這個檔期之後會實現多少票房誰也不知道。
《囧媽》還是春節檔唯一保底發行的電影,11月7日其出品方歡喜傳媒曾發布公告,稱擬以總票房24億元的價格將《囧媽》的保底發行權授權給橫店影業。通過這筆交易,歡喜傳媒將會提前獲得不少於6億元的保底收益。若影片最終票房高於24億元,高出的部分歡喜傳媒將會獲得35%的收益,而橫店影業將會獲得65%的收益。
或許是保底壓力過大,也促使《囧媽》屢出奇招:先是1月20日時突然宣布提檔大年三十上午8點,讓其他6部電影也不得不隨之提檔——「提檔」對於電影口碑也是很大考驗,還可能引發很多院線基層工作人員的不滿。
然後就是因疫情嚴峻而不得不宣布撤檔的第二天,也就是除夕當天上午,《囧媽》宣布大年初一在字節跳動旗下的今日頭條、西瓜視頻等平臺上免費播出。字節跳動為此會向歡喜傳媒支付6.3億元。
截至大年初一24時,西瓜視頻App上《囧媽》的評論已超過11萬條,西瓜視頻本身也站上了蘋果App Store免費App排行榜首位。而這才只是免費播出的第一天。
對主要出品方歡喜傳媒和徐崢的真樂道來說,這是一筆穩賺不賠的生意。
因為事態突變,2020年春節檔全部取消,《囧媽》未能在大年初一如期上映,雙方以此不可抗力終止了保底協議。
原本的發行方橫店影業損失了一定的宣發費用,但也算是逃過一劫,此時所有的風險都轉到了以徐崢和歡喜傳媒為代表的出品方這一邊。
根據公開資料估算,《囧媽》的製作成本在2.2億元左右,但先前預售中,《囧媽》在7部新片中僅排第3,賣出3500萬元,與第一名《唐人街探案3》的2億元票房差距不小。票房壓力正是片方此前宣布提檔大年三十的主要原因。
現在,歡喜將其以6.3億元賣給字節跳動,約等於真實上映後的18億元票房。但畢竟春節檔沒了,即使後續再改檔上映,受題材限制,沒有了春節檔的特別氛圍,該片也很難實現理想的票房成績,可能連18億元也不那麼容易達到。
相比之下,6.3億直接入帳比之前協議中的保底收益還要穩妥得多,而且還沒有漫長的帳期。
附帶的,在公布了這一合作放映後,出品方歡喜傳媒的港股直線拉升,漲幅一度超過43%。
而且,交易之後,片方還收穫巨大的輿論果實:在這樣的時間點下,一部變免費的電影在一個只能宅在家的長假裡也突然有了良心善舉的意味。而普通觀眾不太會注意到,高調宣布免費的徐崢以及歡喜傳媒並未讓渡任何商業利益。
在事件相關的盛大討論中,賣家徐崢和歡喜傳媒被評價為「這波神操作可以」,買家字節跳動被廣泛評價為「豪氣,良心企業……」,院線認為片方背信棄義,自己則更多被評價為「酸了……」
當然,徐崢和歡喜傳媒也不是啥代價都沒付出。
就在宣布提供免費在線觀看的當天下午,隨著一封全國院線行業聯署的聲明曝光,行業內尤其是院線方對歡喜傳媒將電影首播權賣給視頻平臺的抗議又被廣泛討論。
在這個最重要的傳統的電影發行渠道,至少,徐崢和歡喜傳媒在此事之後一定會失去一部分支持和院線資源。
這些資源肯定重要。但作為資深的行業玩家,徐崢及其團隊自然比誰都清楚後果——但兩害相權取其輕,面對一部肯定會賠掉的電影,和可能會丟失的一些院線資源,歡喜傳媒選擇了前者。
網上首映會從此成為「常態」嗎?
不能忽視的是,另一個大贏家當然就是花了6.3億元的字節跳動。通過此,它不僅實現長視頻突襲,還正面狙擊了今年春晚的獨家合作夥伴快手。
對於一直虎視眈眈想要進入長視頻領域的字節跳動來說,此次實在是天賜良機。
早在2018年8月份,字節跳動旗下的西瓜視頻就宣布投入40億元進軍自製綜藝領域,隨之公布了九檔綜藝片單,之後又引入更多劇集內容免費播放。
2020年初,西瓜還獨家引進了 BBC年度巨製《德古拉》,與Netflix同步免費播出。
西瓜視頻一直都非常想進入愛騰優的競爭語境,但苦於行業格局已定,儘管目前靠免費拉新,也始終未有大起色。
愛騰優也有自己的煩惱。三大平臺前幾年花大價錢購買版權、投入自製內容,並未有效解決會員增長緩慢、用戶忠誠度低和觀眾注意力不斷被短視頻分散的問題。長視頻仍有機會,這正是字節跳動通過西瓜視頻不斷投入的原因所在。
另一方面,字節跳動旗下主力短視頻應用抖音的頭號對手快手,今年斥巨資成為春晚的冠名合作夥伴,光是紅包就要發掉11億,快手想在2020年與抖音正面競爭,商業化是它今年的業務重點,贊助春晚則是快手實現上述目標的重要一步。
與之相比,頭條系原本在春節期間沒有太多存在感。但現在,局面扭轉了。
字節跳動花這6.3億元,既讓自己站在了輿論C位,狂收市場好感度,還狙擊了快手,同時藉由一部重量級級院線電影有效擴大了頭條系長視頻的用戶基數,為旗下長視頻選手西瓜視頻實現了完美拉新和品牌推廣。
正是因為《囧媽》片方亟需新的買家來轉嫁風險,字節跳動需要好的機會來入局長視頻,此事一出,雙方才剛好一拍即合,互相利用。
但這個案例並無太多複製性,院線抗議聲明裡提到的「電影網絡首播將顛覆電影發行」的焦慮還大可不必。
首先,今年原定春節檔的7部新片裡也只有《囧媽》合適這麼賣。
歡喜傳媒在今年春節檔還投資了另一部電影《奪冠》,但就不像為賀歲定製的《囧媽》那樣過度依賴這個檔期,調檔上映也可以接受;而且,《囧媽》並不涉及到太多特效和大場面場景,在小屏幕上觀看,觀影效果也不會打太多折扣;再者,《囧媽》的投資並不大,如果是《唐人街探案3》(對外宣稱)的13億成本和《緊急救援》的7億成本,任何一家流媒體平臺可能都無法以一個合適、可承受的價格來買進。
對視頻平臺來說,用戶在線時長是一個重要的業績考核指標。顯然,在線看電影是一個時長基本不會超過3小時的活動。這也是為何我們都知道愛騰優曾一度在版權採買上不斷打破費用紀錄,但下大成本的從來都是劇,而不是電影。因為只有看劇,才有可能實現更長的用戶在線時長。
最後,作為《囧媽》的主要出品方,歡喜傳媒也有自己流媒體「歡喜首映」,這幾年雖然已經綁定了寧浩、徐崢、陳可辛、王家衛、張一白、顧長衛、張藝謀、賈樟柯等很多導演的電影在「歡喜首映」上獨播,但實力遠不足以與愛優騰競爭。
此次與字節跳動的協議還包括未來關於「歡喜首映」的引流合作。公告顯示,未來字節跳動將在今日頭條、西瓜視頻等平臺內為歡喜首映平臺設立獨立入口導流,並在內容製作、宣發推廣、廣告合作上展開合作。初一當天,歡喜首映App在蘋果應用商店的娛樂類排行已經上升到第三位,超過了愛奇藝。
也就是說,「歡喜首映」這個流量出口也部分提升了歡喜傳媒和發行院線翻臉的砝碼。但對其他電影製作公司來說,影院發行還是可見的未來裡電影最主要的發行渠道,它們不願意也不可能得罪院線。
至於院線,這次顯然是吃虧了。通常,在電影票房的分成比例中,影院能拿走分帳票房的一半。春節檔期是院線全年最仰仗的檔期,《囧媽》又是其中一部重量級的產品。少了這部分進帳,特別在今年如此困難的境地,對很多電影院來說意味著巨大的經濟損失,尤其很多影院在前期已經付出了一些《囧媽》的院線推廣成本。
但在正常的商業邏輯中,片方有轉賣版權和選擇平臺的權利,它自會衡量和承擔相應的行業代價。只有不斷提升自己在產業鏈中的價值,與上下遊夥伴建立更良性的合作關係,才能在遭遇「黑天鵝」——比如此次疫情——時有更多的避險選擇權。
看起來,院線聯合署名以表達行業抗議和抵制,實在算不上體面的做法。說到底,無論是《囧媽》的版權交易、免費觀看,還是行業的抵制其實都是徹底的商業行為,各方的行事完全都是出於自己的利益考量。
所以,你支持《囧媽》的做法嗎?你最期待這七部電影中的哪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