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中秋月圓時,多少遊子淚滿襟

2020-12-14 廣秀的聊吧

兒時,最盼望的節有兩個,一個是春節,另外一個就是中秋. 之所以盼望,是因為在物質比較匱乏的七八十年代,這兩個節是父母大張旗鼓地很隆重地過的。中秋的地位儘管亞於春節。但它帶給我們的歡樂與欣喜絕對不遜色於春節。

每到中秋這一天,父母都會準備出一桌有魚有肉,讓我們唾涎三尺的團圓飯。我們兄妹四個團團圍坐在父母周圍,享受著美味的飯菜,也享受著父母的笑臉。團圓飯吃罷,父母會很鄭重地在平房的小院裡擺上一張小矮桌,上面放著月餅,蘋果,和紅棗等吃食,全家圍桌而坐,一邊欣賞天上那輪皎潔的明月,一邊聽父親繪聲繪色地講述「嫦蛾奔月」 .「吳剛折桂」等古老的傳說。

父母遇事都講究個吉利,過節對我們絕對的慈愛和平和。所以,中秋節,我們總是沉浸在物質和精神的雙重滿足所帶來的喜悅裡。父親每年中秋都會樂哈哈地說「中秋節是團圓節,只有一家人都團聚在一起,才有節的模樣,這節才過得有滋有味」.

我只顧跟弟弟搶吃月餅,並不明白父親這話中的自得與期盼。因為那時,我們年齡尚小,都在父母溫暖的羽翼下生活,並不明白人間有一種無奈叫離別,並不懂得很多人在這個原本是團聚的日子裡,只能在「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悽涼與煎熬中度過。

後來,我們兄妹先後離家,當兵的當兵,讀大學的讀大學。再後來,我把家安在了海南,弟弟妹妹在寧夏但在不同的小城,哥嫂在西安。於是,在中秋這個本該團圓的傳統節日裡,想闔家團聚,過一個團團圓圓,有滋有味的中秋節,竟是父母再也無法實現的奢望。「月圓人不圓」才是無法改變的現實。所以,不管是對於父母還是對於我,最圓的月與最甜的節,都只濃縮在童年的記憶裡。

母親說,他們過的最悽涼的中秋節是1988年,我讀大一的那個中秋節,因為那年,我和弟弟同時離開家,一個在西安讀書,一個在蘭州當兵。平素熱熱鬧鬧總是顯得有些擁擠的家頓時空了一大半。所以,那個節對父母來說,是無滋無味,心神不寧的。父母不知道,那個節對我,也是終生難忘,百感交集的。

那時,我們正在陝西隴縣的縣城裡,接受為期一個月的軍訓。軍訓艱苦又枯燥,一大群剛離家的半大孩子,在隴縣總是陰溼的天氣裡,心也總是溼漉漉的,想哭!中秋節那天,部隊教官在下午組織我們包餃子,晚上發了月餅和蘋果,還組織我們搞聯歡。我們每個人都興高採烈,載歌載舞,拼命揮灑著青春和熱情。曲終人散,回到營房,一屋子16個女孩,突然全沉默了。來自新疆的慶梅,一個大眼睛,長得很漂亮的女孩,突然帶著哭腔說:「對不起,我真的想家,真的想哭」,然後就放聲大哭起來。於是,所有的人都哭作一團。我當時正伏在床鋪上寫日記,寫著寫著,淚水就模糊了雙眼,字跡也一片凌亂。

憨厚的教官聞訊趕來。看著這群梨花帶雨的女孩,想說什麼,終於什麼也沒說,輕輕帶上門走了。那是我此生擁有的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那麼多同齡人在一起,大喜大悲的中秋。關於那個中秋,我至今還清晰記得的,是被淚水打溼的日記裡完整抄錄下的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的詩。內容如下: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這首詩既是我們第一次遠離父母的學子們思鄉思親的真實寫照,也好像也喻示著我們之後所經歷的那段多愁善感,起伏不定,喜憂摻半,難以評述的青春.

來海南後,一直怕過節.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當本地人樂滋滋地享受著節日的喜慶與團聚的歡樂時,我們這些客居他鄉的遊子總是經受著思鄉與思親的煎熬.不管如何過,不管怎麼過,心底的蕭索與落寞總是揮之不去,如影隨形. 有時候,我們會和朋友老鄉約齊了,一大群人熱熱鬧鬧地在飯店裡過. 大家吃喝談唱,觥瓠交錯,嘻嘻哈哈,打打鬧鬧,看起來融洽又親密.節日的氣氛也很濃.只有我心裡明白,每個人都不快樂,每個人的心都至少有一半是空蕩蕩的,那一半,只有故鄉的親人才能填滿.

有時候,我也會在家裡擺了月餅和瓜果,和一大群學生談笑著過. 我眉飛色舞地告訴他們,青春是多麼美好,一大群年輕人無拘無束地在一起過節是多麼難得.讓他們不要想家,好好享受現在. 學生們爽朗的笑聲只差把屋頂掀翻,青春四溢的面容也把我的心逐漸變暖,讓我有一種勝似故鄉的錯覺. 只是,在他們揮手告別,掩門而去之後,留給我的依然是滿室的蒼涼。

最難忘的是那一次. 兒子遠在上海讀書,父母親朋散落在寧夏,西安等地,跟幾位朋友熱熱鬧鬧地吃了頓團圓飯. 回到自己的小家,分別給父母和公婆家打了電話.分享了他們團聚的喜悅之後,老公突然說:「今晚我們住酒店去吧,到酒店找點過節的氣氛.我不想在家裡待著。

我們住進小城最好的酒店,要的是18樓的一個房間. 還從家裡帶去了月餅,蘋果,葡萄等應景的果品. 然後我倆在酒店裡,讓電視大大地開著,又故作風雅地透過窗戶。並肩看天邊那一輪皎潔的圓月,貌似浪漫美好,但夜深人靜,枕著老公的臂彎,默默地望著窗外那一輪清冷的明月,淚水沒來由的就淌了一臉。

每年中秋月圓時,多少遊子淚滿襟!原來,中秋節只有在舉家團圓的時候,才是一個快樂祥和的節. 對於客居他鄉的遊子來說,對於「月圓人不圓」的父母來說,這個節帶給他們的更多的是難以承受又無法擺脫的情感煎熬啊!

年年歲歲節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即使是司空見慣的一個節日,細細思量和回憶起來,竟也承載著這麼多的喜怒哀樂,演繹著這麼多的人世滄桑. 好懷念兒時故鄉那輪又大又圓的明月,又甜又美的中秋啊!

相關焦點

  • 長使英雄淚滿襟
    所以,當54歲的杜甫拜謁武侯祠時,應是百感交集,杜甫不知道如何安放他那顆曾經驕傲的心。他老淚縱橫,對諸葛丞相,他除了羨慕感嘆,還能有什麼呢?《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 月圓華誕,情滿中秋|岱宗詩社詩詞慶雙節
    一剪梅.中秋一縷蟾光照九州,鴻雁來時,獨上西樓。何人萬裡覓封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古往今來多少愁,筆下新詞,夢裡舊遊。一江春水向東流,人過古稀,月到中秋。李紅梅中秋明月夜玉輪光滿撥琴弦,銀漢秋澄妙曲闐。舞袖嫦娥雲外客,飄香桂子酒中仙。月圓人聚乘吟興,花好情深感別年。
  • 中秋遇上國慶:國泰民安,家和月圓
    中秋遇見國慶,家與國再次相遇。中秋遇上國慶,舉國同慶,闔家團圓。舍小家為大家,多少艱難險阻,我們都挺了過來。,十二度圓皆好看,其中最圓是中秋。在外工作、學習的遊子,在這一天都要回家團圓。加上天人合一的思維模式:天上月圓,地上人圓。二者遙相呼應,所以這一天團圓的人內心滿足而幸福。
  • 朗誦|中秋月圓思念長
    年年中秋,相思如鉤,年年今夜,月華如練……轉眼,又到了中秋,時間如水般靜靜地流淌,它聚集了所有的思念,在這一天匯積成河。我站在岸邊翹首遙望,望故鄉的山水,和那一輪明月。故鄉是個夢,在每一個月圓的日子被想起,故鄉是長在心裡的一棵樹,根須早已扎入每一個毛孔,每一根血管。中秋,我思念故鄉的山水,思念掛在老屋屋簷上的那些清純的歲月。
  • 宋維東朗誦《中秋月圓思念長》
    年年中秋,相思如鉤,年年今夜,月華如練…… 轉眼,又到了中秋,時間如水般靜靜地流淌,它聚集了所有的思念,在這一天匯積成河。 故鄉是個夢,在每一個月圓的日子被想起,故鄉是長在心裡的一棵樹,根須早已扎入每一個毛孔,每一根血管。 中秋,我思念故鄉的山水,思念掛在老屋屋簷上的那些清純的歲月。
  • 中秋團圓夜 與詩共赴約:盤點中秋月圓詩句18首(圖)
    把酒問青天」「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仿佛是與明月的對話,在對話中探討著人生的意義,其意境廣闊,胸懷樂觀而曠達,既有理性,又有情趣,很是耐人尋味……歌詠中秋月圓詩詞有託月言志的,也有賞月寫景的,有望月思鄉的,也有對月傳情的,形式多樣,風格各異,這一首首詩詞在詩人筆下讓月更媚,情更深。
  • 【中秋】| 河海月圓人團圓
    中秋節之於每個中國人來說都是特別的存在八月半 團圓節古往今來無數遊子在這一天歸家
  • 【中秋特稿 第六篇】「國際神探」李昌鈺:祝願月圓、人圓、家圓...
    在他的記憶裡,中秋節是異國他鄉商場外的紅燈籠掛飾;   在她的記憶裡,中秋節是母親親手做的那塊又圓又甜的月餅;   在他的記憶裡,中秋節是多少膾炙人口的詩句,填充著這一天裡的百感交集   由江蘇省僑聯指導,金陵之聲廣播電臺、我蘇特稿、蘇州新聞廣播、南通新聞廣播、揚州新聞廣播聯合出品「中秋『家』年華 情濃月圓夜」,邀請華人華僑、港澳臺同胞們共話中秋,世上最美的風景是團圓。
  • 206位聯友中秋楹聯大團圓,共祝節日快樂!
    羅善德  江西泰和佳節思親,霓裳傳玉笛;冰輪望滿,雲錦擁金輝。 王東兵  天津南開朗朗乾坤,國泰同歡秋收季;欣欣華夏,家和共聚月圓時。30張海萍  黑龍江富錦透影臨窗,月滿當空,桂花馥溢飄杯外;聽音洗耳,情濃在目,孩子歸來享樂中。
  • 節日|又到中秋月圓時
    其實不然,即便是月餅,也有很多值得了解的事情,比如月餅是什麼時候成為中秋節食品的?為什麼過中秋選擇吃月餅?下面我們就討論一下以月餅為主的中秋節習俗。這裡說的「中秋月餅」 專指作為八月十五節令食品的月餅。「月餅」這個詞一開始並不是指中秋節吃的月餅。「月餅」作為食品名稱最早出現於宋代的兩本書:南宋周密的《武林舊事》和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
  • 中秋月圓至,人間好時節
    走進楓紅的十月,菊開遍野,月桂香溢,秋思濃稠,秋韻綿長,一個團圓融暖的日子——中秋佳節,伴著良辰美景,舉國歡慶,不期而至。「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平分秋色一輪滿,常伴雲衢千裡明。」古往今來,中秋月圓至,人間好時節。
  • 中秋佳節|皓月當空,人生幾何
    騷客文人對酒當歌,觀月吟詩作下流傳千古的詩篇文章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的惆悵也有「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蘇軾把酒問青天的的豪放豁達中秋佳節古往今來,人們常在中秋節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遠離故鄉的遊子,更是以明月來寄託深情。「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 【新城要聞】月圓中秋、民族團結一家親
    【新城要聞】月圓中秋、民族團結一家親 2020-09-22 19: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秋月圓夜,闔家團圓節
    古人用夏曆,稱七月「孟秋」,八月「仲秋」,九月「季秋」,八月十五恰在「三秋」正中,也便有了「中秋」的稱謂。 「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半人間,家家團圓。」 中秋是團圓的節日,也是思念的節日。 一年一度,我們同在一個世界,同觀一片晴空,同賞一輪滿月,同擁一個中秋,表達著對生活的熱情,對親人的思念,對明天的期盼。「幾處笙歌留朗月,萬家簫管樂中秋」。 當一輪明月,如同白鴿徐徐翔落,所有的炎黃子孫都在追尋團聚的歡樂。
  • 月圓中秋,情滿國慶,博浪邀您集贊送好禮!
    月圓中秋,情滿國慶,在雙節來臨之際,為感謝大家對博浪的關注,特舉辦集贊免費送好禮活動!活動參與方式:1、關注微信公眾號2、①轉發此連結集68個贊,領取價值68元的博浪吉祥物「波波」一隻     ②轉發此連結集98個贊,領取價值288元洗浴套裝一套(限量10套)     ③轉發此連結集288個贊,領取價值2799元博浪淨水器一臺(限量3臺)活動時間:即日起至10月8日24時
  • 庚子年國慶中秋相逢,聯友們作何感懷?
    愛茶人國安玉鼎齊天樂;時兆金甌共月圓。蔣昌典紅燈玉鏡交輝,雙節巧相逢,對火樹銀花不夜天,風景有情欣獨好;赤縣金甌尚破,七旬終太久,須風狂雨橫開晴日,江山無恙更多嬌。李抱真江山傷反覆,且暫懷劫火經年,不絕烽煙雲散處;草木莫飄零,遙相念故人千裡,一消物我月圓中。
  • 月圓中秋,人圓月下
    觀潮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燃燈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
  • 【我和我的祖國】月滿中秋 舉國同慶
    【我和我的祖國】月滿中秋 舉國同慶 2020-10-01 18: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九城的老少爺們、姑娘大妞們,中秋快樂!
    老北京中秋節習俗呢 老北京家家都要設置拜月臺,供以瓜果、月餅、毛豆枝、雞冠花、蘿蔔、藕、西瓜等品,用於祭祀唯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諺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當然,水果的擺放很有講究。桃和石榴要放在一起,過去老百姓認為,多子多孫才是多壽多福;慄子和柿子擺在一起,名曰「利於商家的繁榮」;撒上一把桂圓,意在「貴在團圓」;遠方的遊子無法回家,擺上藕,義喻「藕斷絲連」。
  • 「長使英雄淚滿襟」—— 「吉林省優秀共產黨員」、長嶺縣前七號鎮...
    「長使英雄淚滿襟」—— 「吉林省優秀共產黨員」、長嶺縣前七號鎮黨委副書記姜娜事跡在全省基層黨員幹部中引起強烈反響 作者:張爽 吳爽 史豔昭    編輯:崔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