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秋節的吃,許多人會覺得沒什麼好談的,不就是吃月餅嗎?其實不然,即便是月餅,也有很多值得了解的事情,比如月餅是什麼時候成為中秋節食品的?為什麼過中秋選擇吃月餅?下面我們就討論一下以月餅為主的中秋節習俗。
這裡說的「中秋月餅」 專指作為八月十五節令食品的月餅。「月餅」這個詞一開始並不是指中秋節吃的月餅。「月餅」作為食品名稱最早出現於宋代的兩本書:南宋周密的《武林舊事》和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但是在這兩本書中,月餅只是一種日常吃的點心,還不是中秋節吃的節令食品。宋代中秋節時還不吃月餅。宋代鄭望的《膳夫錄》中有「卞(卞梁)中節食」一項,列舉一年中各個節日的食品,其中有「中秋:玩月羹」,而沒有提月餅。
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最早出現於明代。明代文獻中出現了關於中秋節吃月餅的大量記載。沈榜所寫的《宛署雜記·民風》中說,無論士紳官宦之家,還是庶民百姓家庭,在八月都要做麵餅相互贈送,餅大小不等,叫作月餅。市面店鋪有的用果仁果脯做餡,巧立名稱,形狀多樣,有的月餅一塊就值幾百錢。由此可知,這時的月餅是在八月裡為中秋節特製的,成為各家饋贈的禮品。而且這時的月餅已經有各種花色,甚至有了比較華貴的月餅。田汝成著《西湖遊覽志餘·熙朝樂事》中說:「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是夕,人家有賞月之宴。」 這裡點出了中秋吃月餅的含義,就 是親友團圓。明萬曆年間有一位太監寫了《明宮史》,其中寫道:「從八月初一開始,就有賣月餅的。人們買了月餅,還有西瓜、藕等,贈送親友。到八月十五,等到月亮出來燒香之後,就大吃大喝,很多人家到夜盡才散席。如果有剩下的月餅,就存放在乾燥通風的地方,等年底全家人分吃,叫團圓餅。」明代此類記載還有很多。毫無疑問,明代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已經出現並風行於世。
月餅在中秋節的最初用途是作為拜月的供品。月餅作為供品從供桌上撤下來之後,不能扔掉。民間向來有祭神儀式完成之後分食祭品的習慣,所以月餅很自然地又成為人們的中秋食品。到後來拜月習俗淡化的時候,月餅作為團圓餅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了,這時它作為祭品的作用就減弱了,以至於到後世拜月習俗基本消失的時候,吃月餅成為中秋節的主要習俗之一。明代還重視親友間的人情往來,在初期月餅主要作為祭品的時候,它就跟時令瓜果等成為中秋期間親友饋送的禮品。這就是中秋月餅在明代形成的主要原因和過程。自明代開始,月餅就成為中秋節習俗的一種特色元素,吃月餅在中秋節習俗中越來越重要。數百年來,中秋節吃月餅已經成為中華民 族的根深蒂固的文化傳統,月餅的製造業也很發達了,月餅的種類也有很多。
中秋月餅又叫團圓餅,是天上月圓與人間團圓的象徵物。它本身是一種精美的食物,但它的價值遠遠超出了物質層面,比如送月餅、接受別人的禮品,我們表達了對別人的感情或享受到別人對自己的情意、尊敬,使我們感到自己生活在一個和諧、愉快、相互關愛的人際關係裡,從而得到感情的慰藉和滿足。如果不參與這種活動,作為一個中國人,就會有一種生活不完滿的感覺,有一種感情的失落,有一份幸福感的缺失。這種體驗主要不在於生理上的滿足,而在於人的文化身份得到確認的幸福感。這與單純的吃好喝好的幸福感是不同的。
無疑,月餅在傳統社會本來是一種人們喜歡吃的美食。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變化,我們現在很多人不喜歡吃傳統做法的月餅了。傳統月餅大多是高糖、高脂肪、高熱量的,如今有不少人,尤其是要保持苗條身段或要減肥的城市姑娘們是基本不吃它的,大多只是嘗一點而已,表示吃過了。但是,這不是月餅這種節令食品本身的錯,而是月餅生產廠家沒有跟上人們口味的變化,或者品種不夠豐富、不能滿足人們多方面需要的問題。這樣,傳統月餅就變成了中秋節少不了,但只能是懷著戒心嘗一丁點兒的東西,它在很多人的眼裡不再是美食了。然而,月餅畢竟是食品,月餅製造方要能跟上時代,研究特定時代的大眾口味,使月餅成為大家在過中秋節時離不了又喜歡吃的食品才好。
近年來,月餅市場上確實出現了許多新品種:冰皮月餅、果蔬月餅、椰奶月餅、納涼月餅、茶葉月餅、保健月餅、象形月餅等。在保持傳統月餅適當的生產規模並對傳統月餅進行改良的同時,不斷推出適應現代消費者健康飲食新觀念的新產品,將是月餅市場的發展趨勢。但是,應該說,目前月餅生產方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新產品的研發遠沒有跟上人們口味變化的速度。
從餅食的發展史上說,月餅的前身是芝麻燒餅,或稱「胡餅」「胡麻餅」。胡餅在東漢劉熙《釋名》中就有記載了。胡麻餅的製作技藝一直傳承至今,在有些地方,這種餅還被當作中秋月餅,如浙江省衢州市的邵永 豐胡麻餅就是如此。這在某 種程度上可作為胡麻餅是月餅前身的一種見證。邵永豐胡麻餅是手工作坊製作的一 種小芝麻餅,在烤爐裡烤熟, 很香、略甜、酥脆、不油膩,是適合現代人口味的一種傳 統美食。據當地人說,歷史 上衢州很早就有麻餅了,到清朝光緒年間創立邵永豐品牌。舊時邵永豐麻餅可用作賞月、婚嫁、壽誕、上梁、祭祀、喪事等的食品、禮品和供品,也有特製的中秋賞月祭月的大麻餅。到中秋節時,邵永豐麻餅在當地往往供不應求。2006年,邵永豐食品廠入選全國首批「中華老字號」。2007年,邵永豐 麻餅製作技藝成為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現在,邵永豐麻餅平時就很受歡迎,中秋節時就被當作月餅來賣。
內容來源/記住鄉愁——留給孩子們的中國民俗文化《中秋節》
作 者/黃 濤
出版單位/黑龍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點擊左下方原文連結進入龍小貓書城限時優惠購買優秀圖書!
黑龍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全民閱讀微信公眾號,專為0-15歲少年兒童讀者推薦優選好書、推送健康閱讀內容、開展線上線下閱讀活動,並聘請知名閱讀推廣人對少年兒童讀者進行閱讀專業指導,致力提高全民閱讀內容規模與質量,推動我國全民閱讀工作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