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又到中秋月圓時

2021-02-17 慄鼠閱讀

說到中秋節的吃,許多人會覺得沒什麼好談的,不就是吃月餅嗎?其實不然,即便是月餅,也有很多值得了解的事情,比如月餅是什麼時候成為中秋節食品的?為什麼過中秋選擇吃月餅?下面我們就討論一下以月餅為主的中秋節習俗。

這裡說的「中秋月餅」 專指作為八月十五節令食品的月餅。「月餅」這個詞一開始並不是指中秋節吃的月餅。「月餅」作為食品名稱最早出現於宋代的兩本書:南宋周密的《武林舊事》和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但是在這兩本書中,月餅只是一種日常吃的點心,還不是中秋節吃的節令食品。宋代中秋節時還不吃月餅。宋代鄭望的《膳夫錄》中有「卞(卞梁)中節食」一項,列舉一年中各個節日的食品,其中有「中秋:玩月羹」,而沒有提月餅。

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最早出現於明代。明代文獻中出現了關於中秋節吃月餅的大量記載。沈榜所寫的《宛署雜記·民風》中說,無論士紳官宦之家,還是庶民百姓家庭,在八月都要做麵餅相互贈送,餅大小不等,叫作月餅。市面店鋪有的用果仁果脯做餡,巧立名稱,形狀多樣,有的月餅一塊就值幾百錢。由此可知,這時的月餅是在八月裡為中秋節特製的,成為各家饋贈的禮品。而且這時的月餅已經有各種花色,甚至有了比較華貴的月餅。田汝成著《西湖遊覽志餘·熙朝樂事》中說:「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是夕,人家有賞月之宴。」 這裡點出了中秋吃月餅的含義,就 是親友團圓。明萬曆年間有一位太監寫了《明宮史》,其中寫道:「從八月初一開始,就有賣月餅的。人們買了月餅,還有西瓜、藕等,贈送親友。到八月十五,等到月亮出來燒香之後,就大吃大喝,很多人家到夜盡才散席。如果有剩下的月餅,就存放在乾燥通風的地方,等年底全家人分吃,叫團圓餅。」明代此類記載還有很多。毫無疑問,明代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已經出現並風行於世。 

月餅在中秋節的最初用途是作為拜月的供品。月餅作為供品從供桌上撤下來之後,不能扔掉。民間向來有祭神儀式完成之後分食祭品的習慣,所以月餅很自然地又成為人們的中秋食品。到後來拜月習俗淡化的時候,月餅作為團圓餅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了,這時它作為祭品的作用就減弱了,以至於到後世拜月習俗基本消失的時候,吃月餅成為中秋節的主要習俗之一。明代還重視親友間的人情往來,在初期月餅主要作為祭品的時候,它就跟時令瓜果等成為中秋期間親友饋送的禮品。這就是中秋月餅在明代形成的主要原因和過程。自明代開始,月餅就成為中秋節習俗的一種特色元素,吃月餅在中秋節習俗中越來越重要。數百年來,中秋節吃月餅已經成為中華民 族的根深蒂固的文化傳統,月餅的製造業也很發達了,月餅的種類也有很多。

中秋月餅又叫團圓餅,是天上月圓與人間團圓的象徵物。它本身是一種精美的食物,但它的價值遠遠超出了物質層面,比如送月餅、接受別人的禮品,我們表達了對別人的感情或享受到別人對自己的情意、尊敬,使我們感到自己生活在一個和諧、愉快、相互關愛的人際關係裡,從而得到感情的慰藉和滿足。如果不參與這種活動,作為一個中國人,就會有一種生活不完滿的感覺,有一種感情的失落,有一份幸福感的缺失。這種體驗主要不在於生理上的滿足,而在於人的文化身份得到確認的幸福感。這與單純的吃好喝好的幸福感是不同的。

無疑,月餅在傳統社會本來是一種人們喜歡吃的美食。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變化,我們現在很多人不喜歡吃傳統做法的月餅了。傳統月餅大多是高糖、高脂肪、高熱量的,如今有不少人,尤其是要保持苗條身段或要減肥的城市姑娘們是基本不吃它的,大多只是嘗一點而已,表示吃過了。但是,這不是月餅這種節令食品本身的錯,而是月餅生產廠家沒有跟上人們口味的變化,或者品種不夠豐富、不能滿足人們多方面需要的問題。這樣,傳統月餅就變成了中秋節少不了,但只能是懷著戒心嘗一丁點兒的東西,它在很多人的眼裡不再是美食了。然而,月餅畢竟是食品,月餅製造方要能跟上時代,研究特定時代的大眾口味,使月餅成為大家在過中秋節時離不了又喜歡吃的食品才好。

近年來,月餅市場上確實出現了許多新品種:冰皮月餅、果蔬月餅、椰奶月餅、納涼月餅、茶葉月餅、保健月餅、象形月餅等。在保持傳統月餅適當的生產規模並對傳統月餅進行改良的同時,不斷推出適應現代消費者健康飲食新觀念的新產品,將是月餅市場的發展趨勢。但是,應該說,目前月餅生產方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新產品的研發遠沒有跟上人們口味變化的速度。

從餅食的發展史上說,月餅的前身是芝麻燒餅,或稱「胡餅」「胡麻餅」。胡餅在東漢劉熙《釋名》中就有記載了。胡麻餅的製作技藝一直傳承至今,在有些地方,這種餅還被當作中秋月餅,如浙江省衢州市的邵永 豐胡麻餅就是如此。這在某 種程度上可作為胡麻餅是月餅前身的一種見證。邵永豐胡麻餅是手工作坊製作的一 種小芝麻餅,在烤爐裡烤熟, 很香、略甜、酥脆、不油膩,是適合現代人口味的一種傳 統美食。據當地人說,歷史 上衢州很早就有麻餅了,到清朝光緒年間創立邵永豐品牌。舊時邵永豐麻餅可用作賞月、婚嫁、壽誕、上梁、祭祀、喪事等的食品、禮品和供品,也有特製的中秋賞月祭月的大麻餅。到中秋節時,邵永豐麻餅在當地往往供不應求。2006年,邵永豐食品廠入選全國首批「中華老字號」。2007年,邵永豐 麻餅製作技藝成為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現在,邵永豐麻餅平時就很受歡迎,中秋節時就被當作月餅來賣。

內容來源/記住鄉愁——留給孩子們的中國民俗文化《中秋節》  

作     者/黃  濤

出版單位/黑龍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點擊左下方原文連結進入龍小貓書城限時優惠購買優秀圖書!

黑龍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全民閱讀微信公眾號,專為0-15歲少年兒童讀者推薦優選好書、推送健康閱讀內容、開展線上線下閱讀活動,並聘請知名閱讀推廣人對少年兒童讀者進行閱讀專業指導,致力提高全民閱讀內容規模與質量,推動我國全民閱讀工作持續發展。

相關焦點

  • 又是中秋月圓時,多少遊子淚滿襟
    兒時,最盼望的節有兩個,一個是春節,另外一個就是中秋. 之所以盼望,是因為在物質比較匱乏的七八十年代,這兩個節是父母大張旗鼓地很隆重地過的。中秋的地位儘管亞於春節。但它帶給我們的歡樂與欣喜絕對不遜色於春節。每到中秋這一天,父母都會準備出一桌有魚有肉,讓我們唾涎三尺的團圓飯。
  • 月圓中秋,人圓月下
    觀潮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燃燈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
  • 【中秋】| 河海月圓人團圓
    (匿名)在河海的第一個中秋是略帶傷感的,從未如此長時間離開家的我看著隱約露出來的月亮終是體會到了那句句思鄉的詞句。「每逢佳節倍思親」,是的,遠鄉的人最是在節日裡對月思鄉。在河海的第一個中秋也是略帶喜悅的。
  • 中秋月圓夜,闔家團圓節
    9月13日,我們迎來了中國的傳統節日,八月十五「中秋節」。 古人用夏曆,稱七月「孟秋」,八月「仲秋」,九月「季秋」,八月十五恰在「三秋」正中,也便有了「中秋」的稱謂。 「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半人間,家家團圓。」 中秋是團圓的節日,也是思念的節日。
  • 今日中秋!願月圓人團圓!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中秋時節,氣溫已涼未寒,天高氣爽,月朗中天,正是觀賞月亮的最佳時令。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  今天,農曆丁酉雞年中秋節。人民網微信在此祝您中秋節快樂,願月圓人團圓!
  • 【快料】《神魔》喜迎月圓中秋,各路精彩活動搶先看!
    ,《神魔》給友友們準備了許多精彩活動,豐富的禮物,各路英雄,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喲~活動時間:2014年9月04日~2014年9月10日活動一:嫦娥中秋送月餅,三星Galaxy Tab3、萬元話費充值卡免費送金秋佳節,為了讓大家體驗到節日的歡樂和喜氣,特意準備了一份好禮「月餅禮包
  • 中秋團圓夜 與詩共赴約:盤點中秋月圓詩句18首(圖)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一。把酒問青天」「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仿佛是與明月的對話,在對話中探討著人生的意義,其意境廣闊,胸懷樂觀而曠達,既有理性,又有情趣,很是耐人尋味……歌詠中秋月圓詩詞有託月言志的,也有賞月寫景的,有望月思鄉的,也有對月傳情的,形式多樣,風格各異,這一首首詩詞在詩人筆下讓月更媚,情更深。
  • 朗誦|中秋月圓思念長
    年年中秋,相思如鉤,年年今夜,月華如練……轉眼,又到了中秋,時間如水般靜靜地流淌,它聚集了所有的思念,在這一天匯積成河。我站在岸邊翹首遙望,望故鄉的山水,和那一輪明月。故鄉是個夢,在每一個月圓的日子被想起,故鄉是長在心裡的一棵樹,根須早已扎入每一個毛孔,每一根血管。中秋,我思念故鄉的山水,思念掛在老屋屋簷上的那些清純的歲月。
  • 【中秋特稿 第六篇】「國際神探」李昌鈺:祝願月圓、人圓、家圓...
    由江蘇省僑聯指導,金陵之聲廣播電臺、我蘇特稿、蘇州新聞廣播、南通新聞廣播、揚州新聞廣播聯合出品「中秋『家』年華 情濃月圓夜」,邀請華人華僑、港澳臺同胞們共話中秋,世上最美的風景是團圓。(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此視頻)   又是一年月圓夜,又是一年團圓時。
  • 宋維東朗誦《中秋月圓思念長》
    中秋月圓思念長 朗誦:頌歌神暢 作者:碑林路人年年中秋,相思如鉤,年年今夜,月華如練…… 轉眼,又到了中秋,時間如水般靜靜地流淌,它聚集了所有的思念,在這一天匯積成河。
  • 【創新東寶】第802期 月圓中秋健康相伴||通化東寶祝全國家人中秋快樂!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曆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 又是一年中秋到,東亞各國的中秋你可知曉?
    年年中秋月圓時,歲歲中秋各不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說到中國傳統佳節——中秋節,它始於唐初,盛於宋朝,到了明清兩代已然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主要節日之一。中秋月圓之夜,是一年中月亮最圓最亮的時刻,因此中秋=團圓,人們在中秋節吃月餅賞月闔家歡聚,其樂融融。
  • 福田泰然學校舉行「月圓情濃話中秋」文化節
    從上周開始,福田泰然學校開始進行系列「月圓濃情話中秋」活動。大家在活動中,既領略到了中華文化的古韻古香,又能感受到中秋節的溫馨氛圍。
  • 「社科網評」又是一年中秋至 月圓人圓家國情
    本文轉自【中國社會科學網】;又是一年中秋至。暑退九霄淨,皓月麗天,澄如玉宇。 中秋節又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據史籍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到唐朝初年,中秋節已成為固定節日,《唐書·太宗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到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節有著獨特的民族精神內涵,蘊藏、流淌著民族血脈的傳統文化基因,積聚著中華民族豐厚的情感意蘊,牽引著中華兒女的情感歸依,塑造著中華兒女共同的精神追求。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中秋月圓夜,話景美好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寧夏華圖發布: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中秋月圓夜,話景美好,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   寧夏華圖同步寧夏人事考試中心為大家準備了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中秋月圓夜,話景美好時,大家可點擊下方公告預約連結預約2021年寧夏事業單位公告並收藏本頁面(ctrl+d),以便隨時關注最新公考信息
  • 中秋月圓之際,我國有一個少數民族獨特的節日,類似於中秋節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而我國有一個少數民族,在八月十五,他們過的節叫月亮節。月亮節類似於我們的中秋節,是拉祜族民族當地的特色節日,拉祜族非常重視月亮節,在這一天會舉行很多民族特色的活動來慶祝月亮節!
  • 中秋節 | 中秋月圓追夢人 百安維穩進行時
    團聚,才是中秋 一種味道 一份思念不止於行,不止於味,也為內心愛意的傳達 中秋團聚,才是中秋。小時候,每到中秋佳節,印象中總會有月餅。民警也好,戒毒人員也罷,你都可以聽到不同的口音,甚至體會到不同的生活習慣。只是,中秋這個節日,對大家來說,都是一樣的。思念家人,人之常情。戒毒人員因為特殊身份,戒毒期間難以和家人團聚。想來,也是情理之中。
  • 月圓人圓,濃濃中秋情 ———記外馬四小中秋節活動報導
    為了充分發掘傳統節日的內涵,讓學生更加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節日,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激發師生的民族情感,我校開展了「月圓人圓,共度中秋」一系列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月是故鄉明,餅表節日情。中秋佳節,月餅是中秋團圓必不可少的食品。品月賞月,是中秋節一道必不可少的美味佳餚。望著皎皎明月,學生們也紛紛發照片到班級群,與同學互動,做月餅,品月餅,賞月餅,感悟舉家團圓的幸福。
  • 中秋遇上國慶:國泰民安,家和月圓
    中秋遇見國慶,家與國再次相遇。又到國慶了,我的祖國,,十二度圓皆好看,其中最圓是中秋。加上天人合一的思維模式:天上月圓,地上人圓。二者遙相呼應,所以這一天團圓的人內心滿足而幸福。不管你在哪裡謀生,這一天都要回家看看,人到中年,閱盡千帆,才發現,家裡的尋常,才是不尋常。
  • 看《宮裡過中秋》,品宮中節日味
    月亮是中秋永恆的主題,中秋節的所有活動也都是圍繞著月亮展開。吃月餅、擺瓜果,天上月圓、地上團圓,不論在宮廷還是民間,所求的都是闔家團圓,喜樂清安。所謂「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農曆八月十五恰是秋季七、八、九三個月的中點,此時天高雲淡,水草豐美,瓜果成熟,夜色中的一輪明月更是映出了中國人對中秋節特殊的感情和情思,月亮自然成為是中秋永恆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