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學子寒窗苦讀數十年就為有朝一日金榜題名,而如今學生埋頭苦學數十年則是為了能夠進入自己理想的大學,擁有美好的大學生活。在很多高中生眼中,大學生活是理想的象牙塔,是影視劇中快樂輕鬆的小天地,但是只有真正上過大學的人才知道,現實和理想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慢慢地有些事會讓你清醒地認識到大學和你想像中的並不一樣。
原來班裡的同學認不全很正常
高中階段大家都是每天坐在一個教室裡一起上課,一起自習,三年積累的感情無比深厚,原以為到了大學會遇到更多心靈相通的摯友,但是沒有想到大學的上課方式讓同班同學相互認識都成為了難題。
大學一般沒有固定的教室,不同的課程需要到不同的教室裡去上課,所以很多同學一上午走遍大半個校園都是常有的事。除此之外,一起上課的同學也不固定,甚至有百人一起的大合堂,這種異於高中的上課方式最明顯的一個缺點就是很難讓班級的關係變得緊密。
雖然說大家都是一個班的,但是上課時間很難都在一起,即便是人數能夠湊齊,大家也都傾向於和自己熟悉的人坐在一起,所以對那些不熟的同學依然還是不熟。因此常有大學生調侃,「大一不知不覺地過去了,班裡的同學我依舊沒有認全……」
原來大學也要檢查衛生
本以為高中的結束意味著檢查衛生的終結,結果沒有想到大學裡依然要檢查衛生。教室衛生還好說,但是檢查宿舍衛生是讓多少同學頭疼的事情。
每逢宿舍衛生大檢查,就是整棟宿舍樓大搬遷的時候,也是各位同學大顯身手的時候。所有的快遞箱、化妝品、衣服球鞋統統都要收起來,平日裡從來不疊的被子也要疊成豆腐塊,桌子上不能放東西,床上不能有雜物,地上不能有垃圾。
同學們為了迎接衛生檢查把平日裡擺出來的雜物放起來,常常是使勁渾身解數,充分利用每一處空間,比如柜子裡、櫥頂上、牆角處,凡是能放東西的地方都不漏掉。一場衛生檢查下來,很多人都感覺到自己的宿舍仿佛更寬敞了一些。
原來及格萬歲都是騙人的
以前總聽別人說大學裡「及格萬歲,多一分浪費」,但是等到自己真正經歷了才知道,只及格是遠遠不夠的。當然如果你無欲無求,對任何的評獎評優都不感興趣,那成績可能對你沒有太大的影響,但是如果你在大學生活裡稍有些宏圖遠志,成績優秀對你來說就是必備條件。
現在不管是什麼類獎項,不管是院級還是校級,你會看到評選條件上都少不了對成績的要求,條件簡單一些的要求名次至少過半,而苛刻一點的甚至要求在班裡前10%。很多人剛入學的時候放飛自我,沒有好好學習的意識,等到了大二別人都開始獲各種獎的時候才反應過來但也為時已晚,所以在大學裡成績依舊很重要,好好學習依然是我們的第一任務。
原來參加活動也是如此心累
上高中的時候覺得高中生活苦,每天過得都很累,但是高中的累非常單純,心裡什麼都不用多想,只管專心學習就足夠,但是大學不同,除了學習,我們還要被迫做很多不情願的事情。
高中的時候娛樂活動匱乏,偶爾舉辦一兩個活動就高興的了不得,上了大學幾乎每個星期都有活動,但心裡反而感覺到無趣。有的時候一有活動雖然也積極地報上了名但是心裡都清楚,那只是為了加分而已,除了這些,一些被動的社交也會讓人身心俱疲。
原來大學一點也不輕鬆
都說「上了大學就好了」,現在想想都是騙人的。大學雖然沒有了高中那麼嚴格的制度,但是並不代表大學真的就如影視劇中的那般美好。
除了學習之外,參加學生會、加入各種社團、擔任學生幹部,這些看似本來能讓我們生活變得充實的事情其實都不輕鬆,甚至連每天班級群裡時不時冒出來的@全體都能讓我們瞬間抓狂。但是即便如此,大學依然值得我們去用心努力地度過,因為這不僅是我們成長的過程,更是增長才幹提高能力的過程。
大學生活雖然自由,也脫離了老師的嚴格管束,但是依然有人願意自律地度過每一天,無論在什麼樣的環境中,始終清楚自己應該做什麼才是最重要的。關於大學那些事,還有哪些是你沒有想像到的?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積極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