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比你自己意識所想像的,更像你的父母!

2020-12-16 騰訊網

一個人的命運,好與壞,基本是自己的性格和一言一行在起作用,由此引發的因果關係,就是我們看到的命運。

—— Jon

大部分的人一生都不會意識到,我們有多像我們的父母,如果我們沒法完全接受自己的父母,我們也就沒有辦法接納自己。

大部分的人一生都不會意識到:我們加在自己身上最大的壓力之一,就是來自我們對父母的排斥。

我們大多數人都有意或無意地抱怨自己的父母,我們期望他們有所不同,而這種期望其實也是一種抱怨。

有時這些抱怨強烈到讓我們想斷絕與某一方父母,甚至父母雙方的聯繫,我們可能移居到世界的另一端,又或者拒絕和他們對話。

但奇怪的是,無論何時如果我們重新聯繫,我們竟毫不困難地重拾那時的情緒反應——那些我們以為早已卸下了的反應。

什麼也沒有改變,因為我們無意識頭腦中攜帶著我們的父母,也攜帶著我們對他們的抱怨。

與父母之間的鬥爭反而讓我們無意識地執著於與他們糾纏,這當然是跟我們真正的意願相反。

但所有我們拒絕的事物都是如此——拒絕某種事物就等於在我們的生命中授予了它一種特殊的重要性,一種凌駕我們的特殊力量。

還記得那句古老的諺語嗎?「你越來越像你的敵人」。

是的,無論你排斥你父母的什麼,都給了你一個很好的機會在你身上發展它們。因為你令那些特徵變得重要,你給了它們太多的關注和能量。

一個很容易觀察到的事實是:不願意像他們父母的人,最終往往無法抗拒地變得和自己的父母一樣。

他們自己可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他們身邊的人總會意識到。

你比自己所意識到的

更像你的父母

另一個相關的古老諺語這樣說到:在你娶一個女人之前,先了解她的母親(或是在你嫁給一個男人之前,先了解他的父親),因為你這位身邊人,將來可能也是那個模樣!

聽起來很可怕?

好好地看看你父母的父母親,假如他們還活著。留意他們有多少相似的地方,也許不在表面的明顯處。

但請以純淨新鮮的眼光去觀察,看看他們在對生活和對他人的態度,在價值觀和信念,甚至在他們的個人習慣和情緒反應上,有多少相同的地方。

你也一樣。

帶著許許多多你以為是你的觀念、價值觀和批判,但事實上,那是你在小時候無意識地從父母那承接過來從未質疑過的東西。而這些觀念影響著你對待生活和對待他人的全部態度。

用一張紙和一支筆來驗證。

讓我們現在做一個小測試,拿出一張紙和一支筆,列出那些你父母最影響你的主要人格特點、態度和習慣,包括你對他們的主要抱怨和批判,他們讓你惱火、欽佩或尊敬的事。

完成後,從頭到尾看一次,逐一的問自己:「我是不是……?」

比如,如果你清單裡的一點是說你父親是個控制欲很強的人,你就問自己:「我是一個控制欲很強的人嗎?」

花點時間感受你的每個答案,靜下心來去做這件事,倉促會讓你錯過!

最後不帶自我批判地簡單留意一下:你無意識中從父母身上繼承了多少他們的特徵——你事實上跟他們有多相像?

想像自己分別對父親和母親說:「我有點像你」。感受說這句話帶給你的釋放,以及真正的謙虛,你甚至可能開始看到事情有趣的一面。

當你能夠接受自己在無意識中和父母相像的事實,你便有可能有意識地去選擇,哪些該繼承,哪些該摒棄,沒有對抗或批判。

只需要當覺察到自己正像你的父母一樣行為思考時,簡單地向自己承認:「啊,這是我母親」,或者「這是我父親」。

如果你能記得這樣做,它將讓你能在那個當下做出一些完全不一樣的事——一些你父母從來不會去做的事。

這不是一種即時反應,而是一種探索真我,與父母的模式分離的方式;這是一種遠離頭腦、走向體驗者的方法,它是你對當下任何情境的自發回應。

審視我們對父母的態度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當我們以期望他們有所不同的方式對父母說「不」時,其實是在削弱我們自己,或者覺得自己比他們優越。

父母是我們的根:我們來自我們的父母,拒絕他們,或者拒絕他們身上我們不喜歡的地方——這抗爭侵蝕著我們的能量,也阻止我們獲得生命之根所帶來的支持。

你是否想過你對父母的抱怨等同於你對存在、對生命說「不」?生命通過這兩個人來到你身上,如果他們如你有時期待的那樣變成不同的人,你也不會是你。

對生命說「是」意味著對你的父母說「是」,也就是說承認他們是你的父母,你有一半來自母親,一半來自父親——這是一個簡單的生物事實。排斥父母任何一方,也就是排斥一半的你。這就是為什麼說,排斥會削弱你。

那麼,我們該怎樣做呢?

去接受你的父母並不完美

沒有父母是完美的

他們怎麼可能完美呢?他們有他們自己的制約,有他們自己的問題要面對。甚至,他們可能相當醜陋,而你可能理所當然在心理上生他們的氣。

但假如你有足夠勇氣誠實面對自己,你會看到在無論什麼樣的憤怒和排斥背後,是你對來自父母的愛與接受的渴望,希望他們愛與接受你本來的樣子,而你感覺你並未得到。

否則,為什麼要生氣?

或許你的父母無法以你所需要的方式給於你愛與接受,因為他們自己從未感受過真正的愛,所以他們不知道如何給予你真正的愛。

然而他們始終是你父母,他們給了你生命,生命本身就是最棒的禮物!

即使這樣,他們也把他們能給的全部都給了你,這已經足夠了,不是嗎?

如果你允許自己以感恩的心面對這個事實,它將轉化你和父母間的整個動力,衝突會消失,你內在的某種東西得以放鬆,你將感受到一種全新的力量與踏實感。

也只有這時,你才有可能從能量和心理的層面脫離他們,進而在一個健康純淨的基礎上,建立你自己的家庭。

要了解的很重要的一點是,對父母說「是」,並不是對他們的品格或性格說是。你要做的只是單純地承認——從他們給予你生命的意義上說——他們就是做你父母最正確的人選。

如果他們不是你的父母,也不會有你。

如果他們不是他們本來的樣子、不是你的父母,也就不會有你了。一個簡單的生物事實,如此而已。

停止與父母抗爭

首先,困難是由於我們都十分執著在我們的抗爭中。

多少年來,我們都執著於憎恨父母的合理的理由。我們寧願傲慢和憤怒,或者覺得我們知道的比他們多,而不是感恩。

傲慢、憤怒和頑固比什麼都容易,這是頭腦和自我的拿手強項,這讓它們感覺到與眾不同,但這也帶來孤單寂寞,造成與他人相處的困難,這鐵一般的事實影響著我們與他人的聯繫。

因為,如果我們不去接受來自父母或父母雙方的愛和支持,我們會轉向別人身上去尋求,尤其是向我們的上司和伴侶。然後我們會繼續陷入索求和得不到的痛苦中。

再沒有其他人能充當你的父親或者母親,這種期待(通常是無意識的)將帶給對方巨大的壓力,上司被期待去認同你,伴侶被期待無條件地完全接受你和愛你。

然而他們永遠不可能達到你的要求,他們只有繼續讓你感到挫敗和焦慮。而事實上他們也沒有義務充當你的父親和母親,對嗎?

感激父母給予我們生命

其次,我們要感激父母給予我們生命。

完全的接納與感激父母之所以不容易,是因為我們與父母的關係,我們感覺自己比他們弱小,我們是索求方,對方理所應當的來給我們。

而另一方面當我們有了自己的能力,我們又覺得自己懂得的比他們多多了。一邊乞討、一邊驕傲,我們無法讓自己真正的臣服下來。

然後我們每一個人都如此的孤獨和痛苦。

於是我們的餘生將繼續依賴和渴求,讓別人來填補我們內在由於與父母抗爭而無法得到父母愛的空洞。

就像一個從小到大一直伸著手乞討愛的乞丐:如果父母沒能給我們,那我們再繼續問別人要。

做一些對自己有意義的事情吧,當一個乞丐的感覺真的很好嗎?

假如你能夠足夠誠實地區識別你內在的一些東西,並準備好了為它做點什麼,那麼你可以嘗試以下的練習,它基於家族系統排列的技巧。

選擇一個你感覺到比較疏離的父母一方,想像他(她)就站在你面前。閉上眼睛試試看你是否能去掉傲慢,容許自己渺小,容許自己臣服下來,感覺就像小時候的你。

這並不容易,因為你對父母有著太多的埋怨,而且你懂得比他們多,這些想法都會在這時不斷的湧上心頭。堅持對自己說:「我是小的,我是無助的。我只是一個小孩,我需要愛。」

假如你能夠感覺到渺小,那麼睜開你的眼睛大聲地對你的母親或父親說:「親愛的媽媽/爸爸,通過你,生命降臨在我身上,這是一份很棒的禮物,就算除此之外你不能再給我更多,也已經足夠了。謝謝你給了我生命。」

如果這樣做你感到自發和真實,那麼你可以嘗試對他/她鞠躬。不是因為尊敬,不是因為責任,跟愛對方也沒有任何關係。

他們可能曾經很糟糕,給他們鞠躬只是一種承認,承認他們賦予你生命這個生物事實。鞠躬是一種接受,接受他們就是他們,他們是你的父母。你沒有權利,去評判他們。

假如你能夠發自內心地真誠的去這樣做,而不只是把它當作一個練習,你的內在會感到一種深層的放鬆——它釋放了一些你甚至從未察覺到的舊有的緊繃。

這個釋放,會讓你感到一股新的力量:一種踏實感。因為通過承認你的父/母,你承認了你的一半來自他們的事實。

你就接納了你一直否定的那一部分自己。

這才是你完整的力量。

這個練習你也許要嘗試很多次才能成功。

假如你已能夠發自內心地做這個練習,那麼試試說「你就是最適合我的媽媽(爸爸)」。重申,這樣做只是承認沒有你的那位父/母也不會有你這個簡單事實。一個當我們期望父母有所不同時從未想過的事實!

做這個練習並沒有什么正確或不正確的方法,它只是一個途徑。讓你看看有什麼無意識的東西在阻礙你承認你的父母。假如阻礙出現了,我們都有著很好的理由,所以不要去批判你自己。

只是看清楚一點,在你能夠放下導致你和父母爭端的任何舊創傷之前,你永遠不會擁有你完整的力量。

相關焦點

  • 10問10答,其實嬰兒比你想像的更懂自己,他只是不懂你
    到15個月以後,嬰兒已能利用外表特徵來認識自己。三、為什麼嬰兒在你身邊更容易摔倒?嬰兒經常在做一些動作和行為之前、做的過程中或者做完之後,尋求和觀察大人的反應。比如嬰兒在摔倒了以後,會向父母望去,如果父母表現得很緊張,他可能就會哭起來。
  • 毀掉孩子自信的三句話:父母別不在乎,兒童心靈比你想像中更敏感
    如果想要改變自己的人生,就必須謹慎選用字眼,因為這些字眼能使你振奮進取和樂觀。——安東尼 羅賓斯我們總是能從書上的一句話或電影的一句臺詞裡獲得自己前進的力量,對於孩子來說鼓勵的話語,比貶低的評價更能使其進步。
  • 【檢事簡說】性侵,比你想像的更近
    【檢事簡說】性侵,比你想像的更近 2020-12-18 1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張譯:生活不像你想像的那麼好,但也沒想像的那麼遭
    張譯的演技再一次經受住了考驗,並受到了觀眾誇讚,張譯一路走來,就像莫泊桑說的:生活可能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美好,但也沒想像的那麼遭。青年張譯當年父母為讓張譯學表演,欠下了幾萬元債務。張譯將微薄存款悉數交給父母還債,自己陷入前所未有的困窘中。
  • 【淚點】足球比你想像的更孤獨
    於是你一個人在空曠的綠茵場上帶球盤球,一個人射門,一個人撿球,一個人跑步,一個人突破,一個人練習動作。突然之間你停了下來,你看到不遠的籃球場上人聲鼎沸,那一刻你才明白,原來足球比你想像的更加孤獨。你會有自己的家人,他們對足球沒有感覺。當你要去看球時他們阻止你,他們嫌浪費錢浪費時間。可你就是喜歡。
  • 秘笈,尋找自己的優勢,你比想像得更優秀
    解決問題的關鍵,不是讓我們想辦法把自己不勝任的事情做好,而是要想清楚我可以把什麼事情做得最好。也就是說,你必須最先弄清楚自己的優勢是什麼,你有什麼與眾不同的能力,你是否會在某方面遊刃有餘。而更重要的是,你是否已將其運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
  •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你要過怎樣的人生,只有你自己說了算
    這種感受並不以你所處的環境而有所改變,無法想像作者是如何在這樣的情緒下生活了那麼多年。也許是作者的筆觸實在像是一種面對面的「訴說」,讓人有很深的「畫面感」,分分鐘都會化身為那個「擔驚受怕」的小女孩,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只是現在,那個「小女孩」長大了,並長成另外一個「自我」。一如作者自己所說,在別人眼裡,也許叫作:轉變,蛻變,虛偽,背叛,但她稱之為:教育。
  • 比實際能力更重要的是,如何看待你自己
    你有沒有在某件事情上失敗過?你有沒有犯過錯誤或遇到過挫折?然後發現自己吃了太多的苦頭。 能從困境中恢復過來的人和像胎兒一樣蜷縮著的人的區別在於他們選擇如何應對這些事情。 韋氏詞典將「韌性」定義為「從逆境或變化中恢復或輕鬆適應的能力」。
  • 賽裡格曼定律:你所不知道的,挫折遠比你想像的更加脆弱
    別讓自己陷入真正的絕境,你所遇見的挫折比你想像的更加脆弱。打破賽裡格曼定律,闖下屬於自己的苦難之門,沒有誰會一直失敗下去的,或許你現在無法突破現在所經歷的挫折和困難,不妨換個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你的問題也許就像魯珀特之淚,無法從最堅硬的頭部著手,但你可以找到困難當中最為脆弱的尾部,做到一擊即碎,挫折遠比你想像的更加脆弱。
  •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能拯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在閱讀《當你像鳥飛往你的山》之前,我對傳記的概念非常模糊,也不明白為什么叔本華會建議思想還未成熟的少年們讀傳記。但當我讀完這本書之後,它裡面蘊含的我所不知道,但又確實存在的「另一個世界」的內容,以及讓人震撼的複雜人性卻深深打動了我。這本書和這本書的作者堪稱奇蹟。
  • 原生家庭:父母不是不愛你,只是他們沒有你想像的那麼愛你
    似乎現在的年輕人更能去思考自己和父母的關係。但不可否認的是原生家庭優越的人,活得太容易也讓人太羨慕了,有的人是真的原生家庭不好,不僅物質窮精神也窮。像這類家庭就是有些父母不是有多大本事的人自己沒有掙很多錢反而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成為很優秀的人,更甚者年紀輕輕,40歲出頭就說自己老了,幹不動了要求自己的孩子養老。
  • 我遠比你想像的要更喜歡你,為了你,我放棄了全世界
    放下好像很容易,可又好難,所以我瞞著所有人繼續愛你,我做不到及時止損,但心甘自負盈虧,我遠比你想像的要更喜歡你。這幾天我確實很難過,但是能熬過去,你不用擔心我。即使是現在,我依然會嚮往和你走完餘生。曾經想和你走下去的決心也不是一時衝動,但我也確實高估了自己在你心裡位置,咱倆以後可能都不會再見面了吧!你皮膚愛過敏,別總臭美噴香水,酒要少喝,應酬的話記得先吃飯,胃病真的太難受了,煙能不抽就戒了吧!喜歡的東西就買給自己,要知道心情好了創造的財富可是現在的幾倍不止。
  • 你是宇宙中唯一有意識的生物?
    當然,從字面意義上,「你永遠無法真正理解另外一個人」的表述是沒有問題的,畢竟,所謂的感同身受其實也只是變向的以己推人的想像和猜測罷了。這是人類生活的核心困境——要比痛苦和死亡更加緊迫、更有爭議,也更不可避免。多年以來,我一直在和學生叨念這個問題。毫無疑問,在這段由疫情主導的時期,這個困境帶給我們的困擾有增無減。
  • 《你當像鳥飛向你的山》:除了你自己,誰也不能定義你!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自己的命運一般。父母都是地道的農民,家庭貧窮,更加糟糕的是父親還欠了很多外債。但讀完《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後,卻發現自己真的是個幸運兒。《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是美國作者塔拉·韋斯特弗所寫。塔拉·韋斯特弗( Tara Westover),美國歷史學家、作家。
  • 或許,你比你想像的更信命
    當然,我不能給你一個簡單的答案。其實我也不很知道。但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卻讓我想到另外一個問題:我們信自己的過往嗎?我們信命嗎?賭徒迷信自己的過往,輸的是自己的賭資。而我們迷信自己的過往,失去的會是什麼呢?是的,你沒想錯,我們會直接輸掉未來。
  • 選擇決定人生,破除原生家庭宿命論——評《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肖恩可以說是父親意識的絕對繼承者,擁有極強的掌控欲,暴虐且唯我獨尊。塔拉稍有不合肖恩心意的言行,就會遭到他的侮辱虐待,事後卻又放低姿態向塔拉道歉。面對這樣的哥哥,父母卻沒有給塔拉應有的保護。對塔拉而言,第三個哥哥泰勒像是來自另一個世界的引路人。
  • 不管你是誰的孩子,你都沒有理由一輩子活在父母的羽翼下
    然後清查一下自己的行為中哪些是習慣性地依賴別人去做,哪些是自作決定的,也可以每天作記錄,記滿一個星期。接著將這些事件按自主意識強烈、一般、差分為三等,並每周做一小結,對自主意識強的事,以後遇到同類情況應堅持自己做,雖然有些事情很小,但這也是你改正不良習慣的突破口。
  • 告白文案:我真的比你想像中的,更想留在你身邊
    我真的比你想像中的,更想留在你身邊I really want to stay with you more than you think你總是覺得我不在意你,其實恰恰不是,我比任何人都要在意你的一舉一動。
  • 告白語錄:其實我遠比你想像中的,更愛你
    其實我遠比你想像的更愛你。I love you more than you think.其實我遠比你想像的更愛你,只是你不了解罷了。慢慢來,其實我很好,我又不差,我怎麼得不到你呢?所以接受不同就是努力變得出眾,這樣才知道我對你的愛有沒有那麼熱烈。你知道嗎,我在問你一遍變得失控,是因為我對待這段感情有最大的忠誠。
  • 小二樓|《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永遠不要讓別人定義你的人生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2018年出版處女作《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各種榮譽便紛至沓來,比爾.蓋茨年度推薦書第一名,美國亞馬遜年度編輯選書第一名,《紐約時報》暢銷榜第一名。2019年塔拉.維斯特弗被評為「年度影響力」人物。豆瓣評分8.8分,英文版評分高達9.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