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戰爭要花掉多少預算?兵力又要從哪裡徵召?
日本戰國時代,戰爭時常爆發,對於大名的財力及動員能力是一個極高的考驗。戰時所花的費用往往不惜血本,耗資龐大;同時,戰爭時期動員的兵力同樣會佔用大量費用,那麼日本戰國時代,戰爭到底要花掉多少預算?兵力又要從哪裡徵召?
花錢如水的軍事費用
不論古今中外,軍事費用都會佔去國家預算中相當大的比例。在日本戰國時代一樣沒有例外。只不過,我們難以得知戰國時代的戰爭花掉的金額具體預算,其主要的原因,在於年代久遠,資料已不存在,大名和家臣會個別負擔部分的戰爭費用,但個別要負擔的項目並不明確。
一般而言,大名要負擔戰爭期間的補給物資和軍事工程費用;家臣則要依據軍役規定的數量,提供武裝、負擔勞力的陣夫的薪資、前往戰場途中的夥食、及將物資運輸到戰場用的運輸費。
舉例來說,在豐臣秀吉發動小田原攻城戰,攻打關東地區的大名北條家時,準備了20萬石的白米作為補給物資,還投入了一萬枚的金幣。當時的金幣一枚為10兩,相當於40貫錢。有人表示一石白米的價錢為一貫,總金額共計60萬貫。如果將一貫銅錢換算成15萬日元,那麼當時的戰爭費用將高達900億日元,約59.8億人民幣。在戰役中還有築城工程費用末包含,估計費用應該不只如此。
至於家臣在提供軍役時的記錄,我們以九州地區的大名島津家在第一次侵略朝鮮時的記錄為例。當時豐臣秀吉要求島津家提供15000人,其中有4000人是陣夫。為了這場出徵,島津家準備了10522石白米、616石大豆,做為5個月份的補給物資。為了解決運輸問題,還另外投資4305貫錢打造66艘戰艦。
一石的大豆價格同樣約為一貫,因此光是補給物資和打造艦船的費用,就將近23億日元,約1.5億人民幣。這還沒有包括11000名士兵和4000名陣夫的薪資。雖說這些數據都是戰國時代末期的大型戰役費用,不過我們可從中得知戰爭是多麼消耗資金的行為。
召集部隊
在戰爭中需要武器、食物、軍事費用等各種物資,不過最需要的還是兵力。那麼,當時的大名要如何聚集作戰必備的兵力呢?
戰國大名的兵力基礎,是大名向家臣武將課徵軍役所取得的人力。軍役規定武將在參戰時,必須率領多少名以上的部隊投入戰鬥,人數會隨知行地(領地)的面積與豐碩程度而更動。在戰國時代後期發展出兵農分離制度以前,軍役的中心是武將所統治區域內的居民,其中尤以農民佔的比例最多,如果不挑農閒期間作戰,甚至可能無法召集足夠的兵力。
除了參戰或要入城值班的情況以外,武將一般會待在自己的領地內。因此,一旦進入戰爭期間需要用兵力時,大名會向各地發出召集令。在當時稱作陣觸。陣觸多半會以鐘聲、鼓聲等聲響,或以狼煙發布。不過,當雙方距離遙遠時,還是必須派遣使者通知。
身在遠方的武將與士兵當然會需要額外的集合時間,所以通常會改成在行軍途中或目的地會和。武將會和後,「著到奉行」會評估武將率領軍役規定的人數,及是否照規定期限到達,並頒發「著到狀」作為憑證。著到狀與在戰場上的活動一樣,皆用在日後評估武將的功勳上。
在匯集所有兵力後,會分發到重要武將之下,建構複數的軍團。為了避免陷入混戰,各個軍團會發放統一的旗幟或指物(辨別個人的標誌)。如果時間有寬裕的話,還會從事各種訓練。比如:教導士兵了解戰時的訊號與陣形、武器的使用方法等。
從整理的資料來看,在日本戰國時代,為了戰爭花費的金額絕非小事,如果連士兵的薪資都計算在內,將會佔據大名絕大部分收入。這恐怕也是最終能夠奪取日本的大名,一定時手握大量資金的有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