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吃小龍蝦吃到急性腎衰竭!廣州一醫院連續接診8例小龍蝦食客)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輝 通訊員 李湲
10月12日,記者從廣州祈福醫院獲悉,近期已連續收治8例由小龍蝦引起的橫紋肌溶解症,嚴重者甚至出現急性腎衰竭,排出「醬油尿」,到底怎麼回事?
老友相聚「嗦」麻小 ,男子卻半夜痛醒
10月1日晚,34歲的張先生趁著國慶假期與老友相約聚會,4個人要了兩盆小龍蝦,幾支冰啤酒。張先生自己大概消滅了一半小龍蝦。幾人吃完已是凌晨12點多,就各自回家洗漱睡覺了。
沒想到凌晨5點的時候,張先生全身肌肉酸痛被痛醒,同時伴有噁心嘔吐,一夜無尿,天一亮家人便立馬將他送到祈福醫院就診。
而醫院的初步化驗結果卻讓家人大吃一驚,張先生的肌酸激酶達3395u/L(正常值為10~190),肌紅蛋白>891 ug/L (正常值為0~46),肌酸激酶同工酶84u/L(正常值為5~25)。
各項指標遠高於正常值,而這幾個指標是確診橫紋肌溶解症的重要依據。且張先生血壓低、尿量少,好不容易排出一點,竟然是「醬油色」的!血肌酐也呈上升趨勢,這意味著腎功能出現損傷。
引起急性腎衰竭,危急!
祈福醫院腎內科賴德源主任判斷,張先生是由橫紋肌溶解引起的急性腎衰竭。大量肌紅蛋白的產生,堵塞了腎小管,導致腎無法及時排除體內代謝所產生的垃圾和有毒物質,會導致尿毒症、酸中毒、心臟驟停等不堪設想的後果,必須立即採取搶救措施。
因為搶救及時,在接受了水化、補液、補鹼等治療後,張先生的症狀有了明顯好轉,尿量由200ml/日增加到近4000ml/日,小便顏色逐漸恢復正常。
第六天,張先生肌酸激酶下降至150u/L左右,血肌酐恢復正常,肌肉疼痛、乏力症狀也緩解了,肝腎功能恢復正常,肌肉疼痛也消失,大家長舒了一口氣,國慶長假後順利出院。
在醫院度過了「黃金周」,張先生回想起來仍心有餘悸:「要是腎功能一直這樣惡化下去,還可能有生命危險,真的怕了,打死也不敢吃小龍蝦了。」
小龍蝦背鍋沒有直接證據,但也要安全「嗦蝦」
小龍蝦致橫紋肌溶解症的病例比較常見。據悉,近期祈福醫院腎內科已接連接診了8例吃了小龍蝦就出現橫紋肌溶解症狀的病例。不過大部分病情較輕,在醫院補液後就回家了。
小龍蝦真的是橫紋肌溶解症的背鍋「蝦」嗎?賴德源表示:「雖然很多患者都是因為吃小龍蝦所導致的橫紋肌溶解症,但也並非說吃小龍蝦必然會導致症狀的出現,二者關聯仍不明晰。」
有人認為是小龍蝦身體內重金屬超標,也有人認為是洗蝦粉的原因,關於吃小龍蝦得橫紋肌溶解症的傳言有很多種,但目前尚未有證據證明小龍蝦體內有明顯的毒素引起橫紋肌溶解症。
比較一致的看法是,患者發病前都食用了過多小龍蝦,並且都食用了蝦頭,可能某些人對小龍蝦中存在的某種毒素敏感,因此,吃小龍蝦依舊是高風險致病因素。
賴德源特別提醒大家幾個注意事項:
▌吃小龍蝦一定要煮熟煮透
小龍蝦和螃蟹這類動物都攜帶肺吸蟲,而且用烤、炒或者醃的方法不能保證將肺吸蟲的幼蟲殺死。
▌蝦頭部分千萬不能食用
小龍蝦的頭部是吸收並處理毒素最多的地方,也是最易積聚病原菌和寄生蟲的部分。
▌蝦黃要少吃,最好不吃
小龍蝦的腸道等消化系統,往往容易聚集重金屬,烹飪前應把蝦線拉出來。蝦黃是小龍蝦的性腺,與肝臟挨在一起,也容易受到汙染。
▌食用海鮮時最好不要大量飲啤酒
啤酒含有維生素B1,可促使嘌呤類進一步分解,使得血液裡面的尿酸增高,從而引起痛風。
▌螃蟹引起的橫紋肌溶解症也不少見
除了小龍蝦,像螃蟹、魚類、蝦類等各種海鮮,飲食不當也會引起橫紋肌溶解症,隔夜、死掉的,即使扔掉,也不要再吃。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題圖 | 視覺中國
責編 | 吳瑕
審籤 | 呂航
實習生 | 鄭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