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餘市渝水區全力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
日前,2019年度縣(市、區)黨政領導幹部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評價結果公布,渝水區以優異成績榮獲「優秀等次」,這也是該區連續三年獲此榮譽。
近年來,該區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緊緊圍繞「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目標,不斷加大教育投入,大力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提升師資隊伍水平,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進一步提升。先後榮獲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區、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先進區、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全省教育工作先進區等160多項榮譽。
建機制強投入,保障教育優先發展
體制機制不斷健全。該區壓緊壓實教育發展主體責任,建立了區、鄉(鎮)兩級政府及區級職能部門教育工作責任制,成立了以區委書記為組長、區長為第一副組長的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落實「一把手」責任,發揮「一把手」作用。政府主要領導統籌抓,分管領導具體抓,部門、學校抓落實,層層籤訂責任書。同時,強化教育督導,成立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將教育督導專項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全區分為13個責任督學區,所有中小學(幼兒園)都實行了掛牌督導。
教育經費優先保障。該區持續加大教育經費投入,優先保障教育發展,優先落實教育重大項目,優先解決教育突出問題。嚴格按照「兩個提高」和「三個增長」要求,及時足額兌現教育資金;抓好財政轉移支付、教育費附加、公用經費等專項資金的落實,及時足額用於教育;建立了中小學校舍安全保障長效機制,將中小學校舍安全建設資金納入財政預算。
破難點補短板,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入園難、入園貴」加速破解。以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專項治理為抓手,通過國資新建一批、國資改造(回收)一批、民資幼兒園移交一批「三個一批」的舉措,致力增加公辦幼兒園學位數量,加速補齊學前教育短板。截至目前,全區新增公辦幼兒園23所,新增公辦園學位5640個,有效緩解學前教育「入園難、入園貴」民生難題。
「大校額、大班額」有效化解。該區加快城區學校建設,在學校擴容增量上做足文章,先後改擴建渝水五小、渝水八小,新增學位2300個,投資680萬元啟動渝水六小擴容工程,投資1.2億元新建渝水七小,目前均已投入使用,共新增學位4260個。下一步,該區計劃投入7億餘元,啟動推進渝水二中、松山小學、袁河學校、北湖小學、燕子山學校等一批中小學新建、擴建項目,完成後新增學位16700個。
農村學校「改薄」全面完成。投資1.22億元,實施農村薄弱學校、校舍維修改造項目34個,改善了辦學條件,提升了鄉村學校的校容校貌。「全面改薄」項目任務完成率達100%,全區完全小學以上的學校全部實現「三通」。
優結構促能力,師資隊伍提質升級
不斷優化教師結構。依法保障教師的工資並及時足額發放,完善教師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制度,住房公積金、特殊崗位、特殊教育、鄉鎮工作等津貼發放到位;「有編就補」,優先補充鄉村教師,讓他們「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積極爭取「特崗教師計劃」招聘名額,全面落實省市鄉村教師支持計劃,鼓勵鄉村教師回原籍任教,落實好「免費師範生」安置工作。2019年全區新補充教師共85名,其中招聘三支一扶教師5名、免費師範生3人、外地調入教師62人、接受南昌師範學院音體美專業15名大學生羅坊希望小學等5所農村規模較大的完小實習支教,為教育事業注入了新鮮血液。
持續提升師資水平。加強教師培訓培養,通過設立「名師工作室」、開展「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加強校長及教師交流輪崗力度等方式,科學配置教育資源。同時,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先後在全區教育系統開展三輪師德師風教育月活動,規範教師廉潔從教的行為。結合全區創建「共產黨員示範市」、「萬師訪萬家」、「道德大講堂」等活動,加強對優秀教師和師德標兵的宣傳,努力營造爭當優秀教師的濃厚氛圍。
來源:新餘市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