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進攻法國為何要繞道阿登森林?而沒有直接進攻法國本土

2020-12-11 青史之名

德法兩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積怨頗深,希特勒在二戰前的一系列閃擊操作,其最後的目的也是稱霸歐洲大陸,打破英法為主的歐洲秩序,所以註定德國與法國終有一戰,而當時的法國號稱有全世界最強悍的陸軍,兵力高達300多萬,部隊機械化程度比德國高,這第一陸軍的名稱並非是浪得虛名,德國進攻法國這在當時簡直是匪夷所思的事情,然而隨著德國吞併奧地利,閃擊捷克、波蘭後,英法兩國才開始有所恐慌,他們才意識到這並不是它們制定的《凡爾賽條約》壓制下的德國了。

事實上,德國在進攻法國之前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對法國陸軍的軍事實力可謂是了如指掌,而法國對德國的軍事實力還只能通過德國閃擊波蘭而所知一二,德國才有機會在英法兩國面前大做文章,我們都知道德國在閃擊波蘭後便迅速謀劃向法國動手,德國當時的策略是進攻西歐,陳兵百萬進攻荷蘭、比利時,這讓英法兩國的視線聚焦於荷蘭,英法甚至派重兵與德軍在荷蘭糾纏,豈料德國的目標並不在此,希特勒密令德軍繞道比利時與法國交界處的阿登森林,出現在了法國的背後,接下來的戰鬥我們都清楚了,英法聯軍一敗塗地,逃至敦刻爾克上演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大潰退-敦刻爾克大撤退。

那麼,德國與法國有漫長的邊境線,德國為何不直接進攻法國本土,而是處心積慮密謀了這樣一個大騙局,轉了一個大彎間接進攻法國呢?是軍事實力不夠,還是擔心法國在邊境線上布置重兵呢?事實上,希特勒此舉是非常明智的,英法兩國不僅在邊境線上布置了重兵,法國在德法之間還構築了人類史上偉大的軍事工事-馬奇諾防線,這條防線在二戰前足以阻擋千軍萬馬的進攻。

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任何土木防線在飛機大炮坦克的進攻面前貌似都不足為慮,然而馬奇諾防線可絕不僅僅是土木防線,它是耗費了法國50億法郎,12年的時間潛心修建的專門針對德國報復進攻的偉大工程,全長390多公裡,不僅僅擁有堅不可推的混凝土工事,在各個掩體內還有數不勝數的巨型火炮,當然既然是防線,法國早就為德國坦克集群設置好了反坦克壕、路障等多種針對措施,法國人對馬奇諾防線非常放心。

這條防線的確讓希特勒大傷腦筋,雖然他堅信德國的鋼鐵洪流一定會衝破馬奇諾防線,但是勢必會在那裡耗費寶貴的時間,德國能在短時間內稱霸歐洲,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利用閃擊的戰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給敵人以重擊,如果德國的坦克被困在馬奇諾防線數日,將失去閃擊的機會,英法部隊也會有足夠的時間來對德國進行一系列的反擊,這對當時的德國處境非常嚴峻。

早在進攻波蘭之前,希特勒早就對突破馬奇諾防線有所準備,他命令西線部隊進攻荷蘭與比利時,當時的英法兩國並沒有看清楚希特勒的真實目的,當波蘭被攻克,德國對法國的進攻已經迫在眉睫,希特勒才命令位於阿登森林附近的中路集團軍群迅速穿越阿登森林進入法國境內,巧妙地繞開了馬奇諾防線出現在了英法部隊的後面,而此時的法軍目光依然聚焦於馬奇諾防線對面的東路集團軍群,妄想著希特勒可能會用古斯塔夫巨炮猛烈轟擊馬奇諾防線,等回過頭來已為時已晚。

戰前曾有人質疑馬奇諾防線的意義,固若金湯的防線固然會阻擋德軍的進攻,然而法軍過分依賴馬奇諾防線,當德軍一旦突破了馬奇諾防線,法軍勢必會失去最後的依靠,軍心渙散,潰不成軍,戰鬥的結果也正說明了這一點,當德軍神奇地出現在英法聯軍的背後時,可以想像兵敗如山倒的場面。

在德國進攻法國的過程中,法國部隊被德軍俘虜的還是佔大多數,只有在荷蘭與比利時防禦德軍進攻的一小部分跟隨英軍撤退到敦刻爾克,上演了人類戰爭史上最為悲壯的大潰退,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馬奇諾防線固然是防禦德軍的一道堅實屏障,但是完全依賴卻是弊大於利,話又說回來了,如果號稱是世界上第一陸軍的法國沒有憑藉這道屏障,與德軍硬碰硬的進行一番較量,也絕不會落下個短短時間便被滅亡的下場。

相關焦點

  • 二戰:如果德國沒有繞道阿登森林,能否攻克馬奇諾防線進攻法國?
    德法兩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積怨頗深,希特勒在二戰前的一系列閃擊操作,其最後的目的也是稱霸歐洲大陸,打破英法為主的歐洲秩序,所以註定德國與法國終有一戰,而當時的法國號稱有全世界最強悍的陸軍,兵力高達300多萬,部隊機械化程度比德國高,這第一陸軍的名稱並非是浪得虛名,德國進攻法國這在當時簡直是匪夷所思的事情,然而隨著德國吞併奧地利
  • 法國在二戰中的第一次進攻,為何卻是德軍為它設下的巨型圈套?
    但比利時防線和馬奇諾防線之間有一個缺口,那就是阿登森林,一個森林茂密丘陵地區,對大多數坦克來說太過茂密和險峻,基本無法通行。與此同時,德國的計劃是以法國的計劃為前提的。德國知道馬奇諾防線幾乎是不可逾越的,對它的攻擊將是自殺性的。他們也知道比利時,一個歷史上中立的國家,有一個年輕的國王, 是一個相對較弱的盟友。
  • 二戰的真相:修建馬奇諾防線的法國到底圖啥?
    二戰歷史中,提起馬其諾防線,許多人都會認為這完全就是法國的一個「笑話」。法國耗時數年,花費大量的財力、物力修建的固若金湯的軍事防線,結果卻被德國繞道,讓德軍在3個月內就將法國滅亡,確實顯得可笑。但是,歷史的真相往往並不是我們所認知的。二戰時期的「馬其諾防線」,絕非一無是處。
  • 為何馬其諾防線抵擋不住德軍的進攻?真的是法國無能嗎?
    法國不是傻瓜,馬其諾防線沒有發揮應有作用的原因是許多因素的結合,首先,法國不是傻瓜,不可能不預料到馬其諾防線的環球航行,如果簡單到一個網民,那麼我怕德國在二戰中已經被打敗了。所有這些軍事戰略實際上是天衣無縫的,法國對馬其諾防線的防禦使得德國不太可能成功,按照德國人最初的計劃,直接繞過防線將意味著死亡,此時,希特勒雖然已經開展了軍事擴張的戰爭,但並沒有多少信心一口氣吃掉法國,所以這條防線確實給希特勒帶來了很多麻煩,特別是英法合作後填補了馬其諾防線的缺口,希特勒撓了撓頭,但德國著名的將軍曼斯坦卻不為所動,他採取了一項反制計劃,表面看來
  • 沒人能在法國投降前佔領巴黎?為何法國會在德軍進攻下不堪一擊?
    但在德國法西斯的進攻下,法國僅40多天就繳械投降,還不如蘇聯一座巴甫洛夫大樓堅持的時間長,實在是令人大跌眼鏡!那麼,為何實力如此強大的法國在德軍面前就如此的不堪一擊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1、尷尬的區位條件尷尬的區位,是法國一敗塗地的根本因素。
  • 力阻侵略,法國二戰前修建390公裡「長城」,德國:這是個笑話
    9月17日,德國人驕傲地宣稱波蘭走廊已經被打通,此時波蘭首都華沙同各地的聯繫,早被從東普魯士向南進攻的德國軍隊和從德國本土向東進攻的軍隊完全切斷,同時從捷克斯洛伐克向北進攻的德軍也順利佔領了波蘭南部地區。 同樣是在這一天,早已陳列在綿長的東方戰線上的蘇聯軍隊也耐不住寂寞進入波蘭。
  • 馬奇諾防線,人人都能想到德軍會繞道後方,為何法國卻沒想到呢?
    法國的炮兵部隊歷史由來已久,規模龐大,拿破崙正是炮兵出身,因此依賴各種大炮,他們採取的也是以「防禦代替進攻」的戰略,在一戰期間,法國的幾次主動進攻,都付出了極為沉重的代價,反而是「凡爾登戰役」等數次依託要塞的防守戰,給予了德國人沉重的打擊,因此法軍也憑藉一戰取得的經驗,堅定了「野戰炮兵掩護下的經過要塞加強的不間斷線性防禦」的策略。
  • 如果當年德軍硬剛馬奇諾防線,二戰結局會怎樣?德國將被法國擊敗
    第一次世界大戰雖然以法國勝利,德國戰敗而告終,但是整個世界大戰的大部分作戰區域都在法國境內,法國慘勝所受到的損失實際上比德國戰敗所受到的損失更為巨大。為了防範德軍鐵騎再次入侵法國,法國人動用巨資修建了舉世矚目的馬奇諾防線,這條防線橫跨全部法德邊境,並延伸至比利時境內,幾乎隔絕了德國可能的地面入侵,法國人也因為這條防線的修建而感到心安,從此在軍備上開始鬆弛。而二戰爆發後,一切出乎法國人意料,德國人居然繞過法德邊境的馬奇諾防線,轉而從防守薄弱的比利時和盧森堡南部阿登山區一路南下,迅速以閃電戰逼降了法國!
  • 二戰法國戰役,號稱300萬陸軍強國為何投降?閃擊戰的試驗場
    德國是二戰發起國,其對外擴張的軍事理論是以閃擊戰為依託。但是,閃擊戰理論從成型到實踐也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起來的,它也需要戰場效果來檢驗。如果說德國閃擊波蘭是閃擊戰初試牛刀的話,那麼,德國佔領法國就是閃擊戰在戰場上的綜合試驗。可是,當時擁有300萬陸軍,號稱歐洲第一陸軍強國的法國,為何在閃擊戰面前僅6周時間就輸得體無完膚呢?
  • 出奇制勝:論曼斯坦因奇襲阿登森林與張自忠臨沂保衛戰之異曲同工
    法國人拍的六集紀錄片《天啟:第二次世界大戰啟示錄》及國產電影《血戰臺兒莊》,都是不可多得的二戰題材影片,絕大部分情節有史料可考,甚至部分對白都符合史實。這一效應最典型的事件可謂世人皆知,二戰初期,德國一群高級將領向希特勒提交了對法作戰計劃,大體與1914年一戰時的對法作戰計劃相同,出兵比利時,經由比利時進攻法國。希特勒看後甚是不悅,德國軍人已經淪落到如此地步了嗎?居然要用一戰時用過的招數來同法國開戰。馮·曼斯坦因提出了大膽的計劃,德軍繞過馬奇諾向北,奇襲與比利時交界處的阿登森林,越過阿登森林,從後方包抄英法聯軍。
  • 二戰時德國為何不吞併法國,反而去扶持傀儡政府?日本也是這套路
    二戰時德國為何不吞併法國,反而去扶持傀儡政府,日本也是這套路我們知道,二戰時期三大法西斯國家分別是德國、義大利、日本,而這三大法西斯國家之中,最厲害的就是德國。德國的軍事裝備非常強悍,基本上旁邊的國家都無法阻擋德國的攻勢,但是二戰時期的德國為何不佔領法國,反而要去扶持一個傀儡政府呢?日本也是這個套路。在戰爭之初的時候,法國的戰略思維就發生了錯誤,以為德國會跟一戰時候一樣,先從比利時下手,但是德國卻突然從阿登森林攻克法國的重鎮。法國的軍隊根本無法對抗德國,雖然法國有正規軍90萬,但是在戰爭中並沒有起到多少作用。
  • 法國號稱第一陸軍強國,為何毫無戰鬥力,二戰迅速向德國投降?
    在1940年的歐洲戰場,德國在東線戰場發動了閃電戰,滅掉了波蘭百萬大軍。回師西線對陣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五國同盟軍隊。可是不管怎麼說,盟軍也有100多萬大軍,裝備精良,戰鬥力根本不比德軍差。
  • 同樣是戰勝國,為何二戰後,日本本土沒有法國英國的駐軍?
    為什麼日本沒有英法兩國的駐軍?這還得從二戰時期日本的主要戰場說起。 二戰時期日本的主要戰場是在亞洲方向以及太平洋戰場,而當時的美軍是日本太平洋戰爭中的主導力量,主要是美國的實力強,有進攻日本本土的能力,其它國家都實力弱小,能戰勝日本卻沒能力佔領日本,海軍力量這一條就做不到。
  • 二戰時期,法國實力比日本還強,為何僅38天就全國淪陷?故意的?
    要是把德國換成日本根本就打不過法國了,因為日本的裝甲部隊沒有繞過馬奇諾防線的能力,死磕馬奇諾防線就算突破了馬奇諾防線,法國人也做好戰鬥準備了。二戰前日夲的科技和工業實力遠遜法國,那些全是因為日本早已進入國民經濟軍事化狀態,所有經濟活動都服務於戰爭機器!如果法國也像日本那樣,不要說陸軍,就是海空軍同樣完爆日本!
  • 二戰中為何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依舊沒有擋住德軍的鋼鐵洪流
    在德軍強大的攻勢之下,波蘭在不到兩周的時間內便被德國佔領。德國佔領波蘭後,又將侵略矛頭對準了西歐。1940年5月10日,德國向法國、比利時、丹麥、荷蘭等西歐國家發動大規模進攻。號稱世界第一陸軍第一強國的法國在抵抗了44天之後向德國投降,1940年6月22日,德軍開進巴黎,法國宣布停止了抵抗。我們可能都知道,在二戰西線戰場打響之前,法國政府曾耗費巨資打造了一條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
  • 普通人都知道要繞開馬奇諾防線進攻,為何法國人就想不明白呢?
    其實法國在曾經修築了一段「長城」——馬奇諾防線,現如今也成為了法國著名的旅遊勝地,但是馬奇諾防線根本不具備輝煌的歷史,更像是法國的一個笑話。長城在以前是非常重要的軍事設施,具有非常多的戰略價值,在古代戰爭中,長城保衛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疆域,但是馬奇諾防線卻是一個失敗的案例,由於法國錯誤的戰略戰術,將馬奇諾防線的作用弱化到了極點。
  • 法國戰役時,為何英法聯手都打不過德國
    而法國是世界第二殖民強國,國力也不弱,陸軍更是世界第一。但有趣的是,英法兩國聯手竟然仍然不是德國人的對手,在法國戰役中輸的一敗塗地。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英法都非常強大,為何聯手仍然不是德國的對手?第一,雖然英法的國力總和要遠遠超過德國,但英法的軍事投入不足。
  • 法國投降:歐洲第一軍事強國六周之內滅亡,德軍閃電戰的巨大威力
    二戰法軍的消極避戰1939年10月2日,波蘭最後一個城市還在抵抗德軍的格丁尼亞市宣布投降,至此波蘭戰役結束,波蘭亡國。而作為波蘭盟友的法國和英國在西線戰場沒有發動對於德國的進攻,反而無事可做,盟軍指揮部甚至給前線不打仗的軍人組織體育和娛樂活動,以免英法聯軍軍心渙散。
  • 二戰中戰敗投降的法國,為什麼會被這麼多人嘲笑?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號稱歐洲陸軍第一強國的法國,二戰中在德國的凌厲攻勢下,僅堅守一個多月就宣布投降被亡國了,作者居然還認為二戰法國的投降很明智的,真是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國家都滅亡了,居然還是很明智的,這是自認為高貴血統浪漫主義的法國人嗎?開戰前,法國擁有擁有一支數百萬規模的部隊,擁有的火炮、坦克和戰機方面,自認為均優於德國,加上盟軍英國方面的援助,憑藉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三百萬的英法聯軍擺開陣勢,貌似誓死要和德軍決一死戰的架勢。
  • 馬奇諾防線,是個人都知道能繞開,為何英法還是讓德國鑽了空子?
    二戰爆發後,德國正是利用了這一漏洞,從馬奇諾防線北面的阿登高地迂迴進入法國境內,以閃電戰的方式迅速擊敗法國,並迫使其投降。那麼這裡我們不禁要問,連一個不懂軍事的普通人都能看出來馬奇諾防線的問題所在,難道英法兩國都是傻子嗎,不知道德國人會鑽比利時方向的空子?今天我們就來深入的盤點一下這一事件背後隱藏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