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是高級生物具有的最富有特性的特徵之一。小孩子生下來時,牙牙學語,他可能什麼都不知道,但是他在成長,成長的過程中,大千世界教會他無數的技能,最後他是一個智慧的生命體了。
這說明智慧他是個生長體,是慢慢長成的,有個累計和學習的過程。
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圖書館發展的過程中也出現過很多個名稱,如今圖情yon界所說的智慧圖書館,這個概念方興未艾,正煥發生機,這個概念也引發了很多爭論、辯論,人們對智慧圖書館是什麼,都有自己的看法,有極力否定的,也有極力推崇的,每個人對事物的看法,其實都是受他自身的認知所限制的。我不願意把圖書館的發展階段割裂開來,好似藕節一樣,段段分明,事物哪有那麼簡單,藕斷還絲連呢。我更願意將現在的圖書館稱作「複合圖書館」。
智慧圖書館的發展也是一個學習和積累的過程,他也是一個生長體,從自動、智能、學習、挖掘慢慢到更高級的階段。我所理解的智慧圖書館,它是由智慧硬體、智慧軟體、智慧館員等部分有機結合而成,他應該包括但不限於這些元素:1、基於大數據(塊數據)的資源推薦功能,根據用戶的使用習慣,推薦相關的書本期刊資源、電子資料庫等資源,甚至可以追蹤其學術軌跡、學術畫像,給用戶完全可以信賴的數字科研保障。
2、智能門禁結合空間感知。不管是刷卡、刷臉還是二維碼進館,智慧圖書館都能認識這個讀者,知道這個讀者的喜好,提供相應的個性化服務。
3、智能研討間。研討間預約後,用戶來到這個房間,房間裡的牆壁平板即會根據讀者身份推薦相關資源。不論是紙電資源、考博考研、託福雅思等信息,還是電影推薦、音樂會推薦,甚至是中午吃什麼的推薦,就是手機掃一掃定個瑞幸咖啡也是沒有問題的。
智慧空間類的服務都可以從這方面入手考慮。
4、下一代圖書館管理系統中中央知識庫作用的發力。圖書館的核心服務就是資源的服務。下一代圖書館管理系統作為智慧圖書館的軟體入口,應該保存所有數據、記錄所有行為,為大數據分析收集第一手的數據,將紙電資源也看作一個生命體,從開始到結束。這麼做的好處是能全程監控紙電資源的利用狀況,為圖書館購買資源做到真正的評估依據。
5、基於「我的圖書館」,為讀者學習打造一個個性化的社區。讀者和圖書館所有的交互都有跡可循,在每個階段,比如本科階段等,為讀者形成一個完全個性化的「我和圖書館的那些事兒」之類的電子書或電子檔案。
6、VR、AR、3D等應用。圖書館空間的虛擬導覽(靜態、隨實際場景更新兩種);增強現實(智慧終端比如手機內應用和圖書館實體內部結合為一體的應用);3D場景(結合高清攝像頭,定位到人、定位到書、定位到開水間、定位到座位等)。
7、基於RFID感知應用。智慧通道(小空間)感知用戶,比如溫馨歡迎、學術推薦、資源推薦;智能朗讀亭感知人,亭內溫度個性化調節、個性化記憶、個性化素材推薦、朗讀打分和推廣等。
8、機器人的應用。圖書館迎賓機器人,充當一個溫情的接待者;Information服務臺FAQ機器人,能解決非專業學術方面的圖書館相關知識諮詢;引導找書機器人,可以帶你去拿書。圖書館智能盤點機器人,這個非常重要,對於採用RFID管理的圖書館來說,盤點機器人解決了最基礎的「圖書在哪裡」的難題。基於這個一手資料,可以衍生出智能書車(帶借還功能、帶智能書架功能),這個江蘇圖客在做。
9、無接觸借還書機器人。幫你還書取書,還消毒~
10、結合資源的智能圖書館座位管理系統,帶學習周邊服務,也帶疫情模式。
11、智慧館員。人的智慧:不斷學習、不斷創新、勇於嘗試、勇於擔責、緊跟時代、緊跟技術……始終牢記服務。
12、智能文印、照片列印、證件列印,列印數據大數據分析……
13、智聯網是建立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基礎之上,是具備智能的連接萬事萬物的網際網路,是智能時代的重要載體和思維方式。智聯網通過將物理世界抽象到虛擬世界,並藉此建立完整的數字世界,構築新型的生產關係。智聯網將改變舊有思維模式,從而實現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大規模社會化協作。智慧圖書館要做到一切的數據互聯、數據聯動。在獲得大數據的情況下,利用這些數據做什麼是智慧圖書館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