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時代如何構建新金融安全體系?大咖們這樣說

2020-12-14 中新經緯

中新經緯客戶端11月27日電 (張燕徵)11月26日至27日,2020北京國際金融安全論壇在北京金融安全產業園舉辦。論壇上,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等三十多位嘉賓共同探討了金融安全、信息安全、網絡安全、風險管理等熱點話題,為保障國家金融安全,促進經濟和金融良性循環、健康發展提出前瞻性的建議,為北京金融安全產業園的發展建言獻策。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 來源:主辦方供圖

林毅夫在致辭中表示,「中國的經濟像一艘『航空母艦』,雖然外面的風雨飄搖會對這艘航空母艦有影響,但是我們不是一艘小船,我們還是可以穩定地前進。」他指出,過去中國主要是以出口導向為主的經濟發展模式,如今已經形成了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發展格局。

金融安全監管要與時俱進

李東榮指出,金融業從業機構作為金融安全防火牆的第一線,最前沿和重要關口,應該積極履行金融安全責任,落實金融管理部門要求,從理念、制度、技術、人才等各方面綜合施策,加快建立更加適應數位化時代的金融安全管理和保障體系。「應該通過建立試錯容錯機制,完善風險補償措施,申請納入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等方式,促進安全和發展,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動態的平衡。」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說道,「數字經濟的潮流是勢不可當,我們所有的活動都會被捲入數字潮流之中。數字經濟徹底地改變了經濟活動的樣貌,改變的方向就是不斷解構,把它分成專業的分工,在專業分工的基礎上進行更加有效率的交易。我們的監管、我們安全的一套體系要與時俱進,跟上數字經濟發展的特徵,跟上步調。」

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長張曉燕指出,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數字經濟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並存。一方面可以通過技術有效地配置資源,通過大數據改善徵信質量,幫助平臺更精確地預測違約率;另一方面也面臨著金融安全、用戶隱私洩露、監管方面的風險。「金融科技帶來的紅利我們要吸收,它帶來的風險和不好的東西,我們就應該把它攔在門外。」

2020北京國際金融安全論壇現場 來源:主辦方供圖

加強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建設

談及近期市場上的信用債違約,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長謝平表示,國有企業出現違約可以看出這些中介機構不夠盡職,反映出金融市場基礎設施還有缺陷。「國企債券違約反映出交易商協會自律監管有限,長期以來對債券市場的監管沒有像股票市場這麼嚴格重視、有力。債券違約也揭示了債券市場在市場有效性方面、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監管方面還需要加強。」

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副院長李欲曉表示,要加強數字金融網絡安全的體系化建設,一要嚴格落實金融機構的網絡安全主體責任;二要鼓勵金融機構和網絡安全企業大力開發專用、通用的金融網絡安全的產品、工具和服務;三要完善金融網絡安全的路徑設計,強化金融企業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核心崗位人員和產品服務的安全管理;四要堅持在開放環境下的安全能力的塑造,鼓勵科研機構和企業加強基礎研究,堅持創新驅動,開放合作,努力實現金融科技和金融安全核心技術的突破。

談及數字經濟、數字金融領域等壟斷的問題時,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表示,進入的門檻要永遠是打開的,不管今天是做什麼業務,做信貸、做保險,做投資,不能自己設置壁壘,不讓其他人進來。但是,如果是在一個公開市場上公平競爭,不要去想把它打成三個公司、五個公司,將來就有競爭了,這個恰恰把數字金融和數字經濟的一些優勢給滅掉了。

2020北京國際金融安全論壇現場 來源:主辦方供圖

建議成立數字金融監管機構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表示,新科技來了以後,傳統的金融風險其實沒有降低,局部的風險可能控制住了,但是系統的跨平臺的風險沒有控制住。對於這一問題,李稻葵表示,首先,相關研究要跟上;其次,監測系統要跟上。李稻葵說:「新基建裡面重要的一條,應該是監測的系統。新基建不僅是充電樁,不僅是超高壓輸電網,也應該包括金融安全的監測系統,這個需要花錢去做,而且需要帶動相關的企業一起來做。」另外,李稻葵建議監管層應該成立相對獨立的科技金融、數字金融的監管機構。

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副所長狄剛指出,數字金融和新基建,實際上是互為驅動、互為發展的,新基建的安全本身是促進了數字金融的安全技術的發展,同時,數字金融本身的安全技術的發展,又反哺了新基建基礎的創新和應用,這裡面運用到了很多的技術,其實是相輔相成,不謀而合的。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財政部原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表示,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支持新基建,體現在某些項目要加快建設,和這個項目打包的綜合開發、連片開發,要更具有吸引力,更具有重要意義的凸顯,這樣的PPP的創新機制裡面,既要鼓勵創新,又要保障規範和安全。

據了解,本論壇由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等部門聯合在京舉辦。本屆論壇以「新金融、新基建、新安全」為主題,討論在金融風險管理、金融科技發展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旨在推動進一步加大金融業在服務經濟社會與民生保障方面的改革創新力度。

北京市房山區委副書記、區政府黨組書記、區長郭延紅指出,當前,房山區正全面積極投入北京市「兩區三平臺」的建設,並且進一步聚焦金融科技安全產業,支持企業加強金融科技安全核心技術的研發,引導金融領域風險防範技術的應用,全力打造金融科技安全產業集群。(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相關焦點

  • 網際網路+新經濟如何破局、突圍?廣州這場峰會上的大咖們這樣說
    網際網路+新經濟如何破局、突圍?廣州這場峰會上的大咖們這樣說金羊網  作者:鄢敏  2020-08-28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鄢敏圖/通訊員供圖一場疫情,對傳統企業生產和線下消費造成衝擊,限制人們正常的社交與工作方式。
  • 銀行大咖復盤2020不凡之年:數字經濟與普惠金融逆風前行
    中國電子銀行網訊 12月10日,由中國金融認證中心(CFCA)聯合百家成員銀行舉辦的「2020銀行數字生態與普惠金融峰會暨第十六屆中國電子銀行年度盛典」在京成功舉辦。  2020年,在全球疫情常態化的大環境下,數字經濟已成維繫社會運轉的重要支撐。銀行業既承載發展普惠金融的社會責任,也具有推動數位化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自身需求。
  • 狄剛:數字金融和安全本身是密不可分的
    來源:金融界網站11月27日,2020北京國際金融安全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主題為「新金融 新基建 新安全」。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副所長狄剛出席並發表演講。狄剛表示,新基建是構建經濟雙循環發展最重要的關鍵,對於新基建和數字金融,從產業視角來看,實際上新基建本身是數字經濟重要的基礎,而數字經濟也給新基建帶來了很好的發展機遇。同時,對於數字金融和數字經濟而言,數字金融又是數字經濟的核心產業,數字金融也給數字經濟帶來了產業布局和結構優化。
  • 漢交會上產業網際網路大咖共話數字經濟
    作為武漢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20全球數字貿易大會以及第十一屆中國武漢(漢口北)商品交易會的分論壇,峰會邀請了國聯股份、齊心集團、慧聰集團、京東工業品等全國上百家產業網際網路平臺齊聚江城,探討產業網際網路發展前沿,論道「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產業網際網路的發展機遇,探索創新方向,為武漢數字經濟發展「集資引智」,注入新動能。
  • 巴曙松:數字經濟時代中國銀行業轉型的趨勢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29日電 題:《巴曙松:數字經濟時代中國銀行業轉型的趨勢》作者 巴曙松(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滙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在數字經濟時代,中國銀行業的轉型趨勢備受關注。目前全球化非常分化,在這樣一個非常分化的時代,數字經濟是一個難得的各國都在著力發展的共識,其中既有短期的疫情推動,也有中長期對發展趨勢的把握。
  • 【大咖建言兩江數字經濟】重慶雲江高莎:建設西部十省賦碼中心...
    【大咖建言兩江數字經濟】重慶雲江高莎:建設西部十省賦碼中心 推進數字經濟發展 2020年07月13日 14:43 兩江新區官網  閱讀量:
  • 林毅夫、李揚、郭為等雲集北京國際金融安全論壇 論道金融安全
    新發展格局下,如何凝心聚力保障國家金融安全,如何進一步提升中國金融體系韌性,並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來自金融監管部門、金融機構、金融科技公司等與會嘉賓齊聚一堂,深入研討。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表示,數字經濟帶來了很多新的挑戰,第一個挑戰是有很多的新產品,第二個挑戰是安全問題,第三個挑戰是不當競爭問題。現在我們能知道的解決辦法,無非是兩個思路,第一個思路是監管機制,第二個思路是行為監管。數字經濟的潮流是勢不可當,我們所有的活動都會被捲入數字潮流之中。
  • 2020中國遊戲行業年會成都舉行 關於數字娛樂發展大咖們這樣說
    大咖說點讚成都數字娛樂產業發展新場景「剛參觀了東郊記憶時尚產業園,讓我們進一步感受到了這裡濃厚的文創氛圍,這裡與本次遊戲年會氣質高度吻合。我感覺成華區的文創資源和環境,很適合『遊戲+』『電競+』等文創產業落地發展。」
  • 對話開鑫科技總經理周治翰:構建數字供應鏈金融應具備「四力」 |...
    從2017年提出「推進供應鏈應用」,到2019年落腳至「供應鏈金融」並指明「服務實體經濟」,再到2020年進一步細化供應鏈金融政策,明確場景化、生態化、線上化和數位化的發展方向。在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金融科技的助推下,數字供應鏈、數字供應鏈金融方興未艾。那麼,供應鏈金融在數位化浪潮下將如何助力產業升級?數字供應鏈將如何更好服務小微企業?
  • 網際網路「大咖」熱議數字人民幣:迎千億級新賽道 需加強網絡安全
    中新網福州10月14日電 (記者 龍敏)於12-14日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辦的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剛在深圳市試點的數字人民幣備受網際網路「大咖」的關注。新大陸數位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物聯網研究院院長林林說,數字貨幣從概念邁出走向千萬百姓家的第一步。
  • 郭為民:數字經濟時代的新挑戰和新格局
    金融機構應充分利用數據,讓數據產生價值,降低融資成本同時擴大融資服務的可得性,滿足實體經濟的需要。關於新金融與新基建,有三個思考:我們處於什麼樣的新階段?新階段有什麼新挑戰?面對這些挑戰有什麼新格局?第一,關於新階段:數字經濟時代加速到來。
  • 對話開鑫科技總經理周治翰:構建數字供應鏈金融應具備「四力」
    供應鏈金融作為一種新興的金融服務模式,被時代賦予重任。從2017年提出「推進供應鏈應用」,到2019年落腳至「供應鏈金融」並指明「服務實體經濟」,再到2020年進一步細化供應鏈金融政策,明確場景化、生態化、線上化和數位化的發展方向。在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金融科技的助推下,數字供應鏈、數字供應鏈金融方興未艾。
  • 民營經濟如何參與構建新發展格局?聽全國工商聯主席與各位大咖怎麼說
    面對新階段,迫切需要研究清楚的就是民營經濟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指導民營企業家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在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之下,要研究新一輪科技革命對民營經濟的影響,新一輪產業變革中民營企業的發展路徑。在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不斷增大的國際形勢之下,要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深遠影響,分析對不同行業民營企業的影響。
  • 競逐數字時代新賽道 ——「2020中國金融科技創新大賽」啟動
    近五年間,中國金融市場發生了重大而深刻的變化,銀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大變局。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5G等新興技術與銀行金融業務快速融合,不僅帶動了金融科技的蓬勃發展,也賦予了銀行業轉型發展的新動能。
  • 極棒首屆新基建安全大賽即將開幕 構建新基建下前瞻安全攻防體系
    新一輪智能科技創新浪潮正在掀起,從中央密集部署,到行業市場追捧,新基建勢必成為2020年中國經濟的一大「熱詞」。在這樣的背景下,8月3日,國內首個關注新基建的安全賽事——GeekPwn(極棒)新基建安全大賽啟動會將在北京中國大飯店舉辦,屆時將重磅發布詳細的新基建安全賽制,面向全產業鏈招募安全技術精英,從攻防視角探索新基建安全。據悉,本次大賽由中國產業網際網路發展聯盟指導,騰訊安全與安信天行、任子行、深信服、拓爾思、衛士通、知道創宇等多家企業聯合發起,KEEN主辦。
  • 中電數據董事長李世鋒:數位技術重塑大健康,將成數字經濟新增長點
    2、數據+新一代技術+醫療應用是一個融合的事業,需要構建一個創新體系,政產學研用。以下為演講速記(根據現場演講有所刪減,未經本人審定):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構建產業發展的支撐體系。疫情不僅嚴重影響了社會經濟,也嚴重影響了各位的生活,加速了世界經濟的數位化轉型。我們的生活生產方式正在發生著深刻的改變,核心的改變就是數位化轉型。世界經濟數位化轉型,大健康成為數字經濟新增長點目前,在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的背景下,數字經濟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也成為各國提振經濟的重要方向。
  • 長三角數字聯盟成立,大咖聚首論道數「智」未來
    觀安信息、趣鏈科技等長三角一體化核心城市的優秀科創公司及智庫機構參與組建,旨在聚焦長三角數字一體化,立足數字城市建設,以具有前瞻性、包容性的視角,構建長三角數字創新體系,提升長三角數字產業創新能力及競爭力。
  • 10位金融大咖加盟,特許全球金融科技師CGFT加速完善應用課程體系
    上海2020年11月4日 /美通社/ -- 數位技術創新突飛猛進,交融應用,提高了生產效率和資源配置效率,更為重要的是,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社會的商業模式。今年以來,以數位技術為核心的「新基建」正成為我國新一輪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也是我國經濟轉型的關鍵所在。「新基建」不僅催生了新的產業,也使得傳統產業更為高效。
  • 保建雲:主權數字貨幣、金融科技創新與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兼論數字...
    以數字人民幣為代表的主權數字貨幣發行、流通與國際化有利於改變以美元為代表的少數西方國家貨幣主導國際貨幣體系的缺陷和不足,促進公平、公正、高效的新國際貨幣體系的構建與完善。隨著以5G為代表的高速網際網路技術、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及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及其在金融領域的應用,現代金融科技創新正在改變著人類社會的金融活動方式及國際貨幣體系並推動全球金融治理體系的變革,主權數字貨幣的構建及其應用則是當代金融科技創新及全球金融治理體系變革的直接結果。
  • 數位化如何賦能智能製造?大咖齊聚羊城共話數字經濟
    大咖齊聚羊城共話數字經濟   1月15日,由南方日報社主辦的「2021南方智享會主題沙龍——數字賦能新智造」在廣州舉行,行業內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共聚一堂,共同探索數字經濟時代,數字賦能新智造產業路徑,為廣東製造共謀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