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米亞

2021-02-13 菲林故事

瑪米亞公司於1940年5月由照相機設計師Seichi  Mamiya和出資者Tsunejiro  Sugawara共同建立,所生產的第一臺照相機是Mamiya  6摺疊式原型機,採用了罕見的移動焦平面的後背對焦系統。

60年來,瑪米亞一直將其市場注意力集中在專業攝影與高級業餘攝影,從最早的折合式瑪米亞6一直發展到瑪米亞7以及可以數碼後背的瑪米亞ZD。在中國,瑪米亞並不是一個很受重視的品牌,但是在美國,瑪米亞卻受到很多職業攝影師的追捧。而瑪米亞公司的確始終是一個創造力旺盛的相機廠家,而且深知專業攝影師的要求。

到了20世紀80年代瑪米亞停產35mm相機之後,它更是集中精力發展中畫幅相機。瑪米亞最有名的相機應該是1970年推出的世界上第一臺帶旋轉後背的中幅單反機RB67系列,一種6×7cm畫幅的120單眼相機,完全手動控制,擁有非常多的功能。RB67功能全面價格卻相當便宜,曾經是很多影樓和廣告攝影師的最愛。瑪米亞此後的產品,包括後來電子化的RZ67,以及包括高速鏡頭、變焦鏡頭、PC鏡頭、柔焦鏡頭和APO長焦鏡頭的一個龐大中畫幅體系熱賣多年,直到數位相機侵入商業攝影主流市場之前,一直很受職業——特別是影樓和廣告攝影師的喜愛。

瑪米亞手動對焦的645單眼相機的情況也類似,它們都是靠非常低廉的價格吸引職業攝影師和部分發燒友的。和有些攝影愛好者想像的不同,攝影師並非都要求使用非常頂級的器材,甚至他們並不要求極端優秀的圖片質量,如果客戶要求不高,它們中的很多人當然樂於使用儘量便宜的器材。

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瑪米亞的旁軸系列卻非常出色,包括機身和鏡頭設計方面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瑪米亞早期有多款摺疊的中畫幅相機,因此有非常高超的加工和製造技術,這一點在它為PLAUBEL加工三款頂級旁軸相機的時候展現得淋漓盡致,而其後以自己品牌推出的中畫幅旁軸相機瑪米亞6和瑪米亞7是世界上僅有的6×6cm和6×7cm畫幅可更換鏡頭的測距式旁軸取景照相機,相當有魅力,是很多有個性的職業攝影師和愛好者鍾情的器材。

瑪米亞6

瑪米亞6於1989年上市,是世界上第一臺可交換鏡頭旁軸取景6×6cm畫幅照相機,它可以進行測距對焦(不能更換鏡頭的類似相機有哈蘇的SWC系列;當然,阿爾帕相機也可以使用6×6cm的後背,但是它不能聯動測距)。

瑪米亞6到現在還受到很多人的喜愛,它的體積比很多現在流行的AF單眼相機還要小,還要輕,當然,這正是旁軸相機的優勢,但畫幅確是6×6cm的,比35mm畫幅大3倍多。瑪米亞6的取景器相當不錯,寬大而且明亮,帶視差補償。

瑪米亞6使用電子控制的鏡間快門,配有3支鏡頭,分別是:50mm  f/4、75mm  f/3.5、150mm  f/4.5。曝光上可以使用手動曝光和光圈優先曝光。特別要提到的是,瑪米亞6MF手柄外上面有一很小的凹鈕,那是緊急釋放過片鎖定的鈕,如果碰上B門或長時曝光時正好電池耗盡的極端情況,由於曝光沒有完成,過片也會同時處於鎖定狀態,用筆尖類的東西頂一下這個小凹鈕可以釋放鎖定。

瑪米亞6MF是瑪米亞6的改進型,於1993年上市,MF是Multiple  Format的簡稱,意思是多種畫幅。使用蒙片附件可以選擇120膠片的6×6cm、6×4.5cm和35mm膠片的24×54mm寬畫幅。6×6cm是120膠片的經典畫幅,喜歡的人很多,但是旁軸相機的6×6cm很少。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摺疊相機的高峰過去之後,加上哈蘇的6×6cm一直獨霸天下,極少有廠家願意生產這個比例的中幅相機,即便有,也是使用單獨後背來兼容6×6cm。因此想要找到有測距功能的旁軸6×6cm,瑪米亞6就是最近30年生產的相機中的唯一選擇。所有甚至很多用哈蘇的攝影師也喜歡它。

瑪米亞7

瑪米亞7上市於1995年,和瑪米亞6一樣,也是可以更換鏡頭能夠測距的旁軸取景6×7cm畫幅照相機。

瑪米亞公司特別推崇6×7cm的畫幅,而實際上的確這一畫幅比例很合適標準攝影用和工業印刷用規格的放大,可以最大限度利用膠片面積。根據這一理念推出的Mamiya  RB67在市場上獲得很大的成功,不過它實在是太大太重。為了在達到高畫質的同時,又能夠具備易於攜帶、操作便利、機動靈活的特性,瑪米亞開發了Mamiya  7系列。

瑪米亞7不能使用原來瑪米亞6的鏡頭及其他附件,它最初有4支新的鏡頭,包括65mm  f/4、80mm  f/4、150mm  f/4.5和廣受稱讚的43mm  f/4.5,後來又增加了50mm  f/4.5和210mm  f/8。其中,65mm  f/4、80mm  f/4、150mm  f/4.5可以不使用外置取景器,在換鏡頭時取景器裡相應的取景框線可以自動切換,而其他鏡頭的則需要外置取景器。

瑪米亞7Ⅱ上市於1999年,是瑪米亞7的小改版,沿用了瑪米亞7的所有鏡頭。和瑪米亞7相比,瑪米亞7Ⅱ增加了多次曝光,機身下的帘布旋鈕變大而容易轉動了,此外,曝光補償也可以單手操作了。

瑪米亞系統也很簡單,正確安裝膠捲後,撥動過片撥杆直到進片到第一張時會自動停止,同時完成快門上弦。不過問題是,如果照相機沒有裝膠捲時,快門是不能釋放的,這樣做是為了防止相機沒能正確地裝好膠片,但帶來的問題是你不能不裝膠捲就試驗相機功能,試機的時候必須打開後背才能按下快門。

瑪米亞7Ⅱ在這上面做了改進,可以靠撥動多次曝光杆來解決,沒有裝膠捲的時候也可以按下快門了。瑪米亞7系列的使用方向非常清晰,它的優勢主要在6×7cm的片幅,以及在此片幅中獨一無二的輕巧和便利性,另外在價格上也很超值。你一直用35mm相機,不打算使用沉重、煩瑣的哈蘇之類的中畫幅單反,你會發現瑪米亞7可以在你接受的便利程度的基礎上大大提高畫面質量。

當然,任何一部機器都會有一些小的缺點。瑪米亞7/7Ⅱ也不例外,其中有些缺點屬於旁軸相機的特性,也就是通病(比如視差問題),有些則是設計上的問題。首先是測光的問題,在暗光下有一定的限制,只到3EV。當然這也和它的鏡頭光圈小以及多數是手持拍攝有關,但用高速膠片的時候,你會覺得有時不爽。另外,瑪米亞7系列的測光不是TTL的,而是鏡外的中央重點測光,這樣就有兩個問題。在用43mm、50mm鏡頭的時候實際上更趨近於局部測光,而用150mm鏡頭時已差不多是平均測光了,並且在測光位置上隨著主體位置的遠近會有一點點偏差。所以鏡外測光方式在逆光的時候會比較困難,需要你多積累一些經驗。

▲▲▲

菲林故事

回歸本質——膠捲


長按二維碼請關注!

你不按下麼







相關焦點

  • 「被佔領日本」製造的瑪米亞Mamiyaflex雙反照相機!
    當時瑪米亞生產的雙反相機,主要還是以模仿德國的Rollei雙反相機為主,包括了Mamiyaflex Automat A和Mamiyaflex Junior。到了上個世紀50年代初(一說是1951年),Mamiya公司推出了一款以美國柯達公司的Kodak Reflex為藍本的雙反相機Mamiyaflex I,也就是我今天介紹的這款相機。
  • 【龍sir武器庫】瑪米亞重量級神器MAMIYA RB67使用心得&不完全說明書
    上次我們做了一個哈蘇503的「說明書「,反應沒有想像的那麼強烈,不過可以理解,這種文章比較枯燥就好像字典一樣,關鍵時候才能有用,但是不擔心我沒放棄呀,而且我有點上癮了所以我又來啦這次說的呢是瑪米亞一個的超經典設備,RB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