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王洹星):記者22日從中國教育部獲悉,目前,全球有70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此外,「十三五」期間,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二十國集團、金磚國家等多邊機制框架下的教育合作,中國教育國際影響力邁上新的臺階。
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劉錦在當天舉行的發布會上介紹,「十三五」期間,國際中文教育影響力顯著提升。
劉錦表示:「目前,全球有70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中國以外正在學習中文的人數約2500萬。『十三五』期間全球參加HSK(中文水平考試)、YCT(中小學中文考試)等中文水平考試的人數達到4000萬人次,這表明國際中文教育擁有廣泛而堅實的基礎。」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年底,中國共有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2332個,其中本科以上1230個。目前,國內本科以上中外合作辦學在讀學生超過30萬人。劉錦表示,「十三五」期間,中國教育國際合作聚焦「一帶一路」,同時提升了全球行動能力。
劉錦表示:「2019年在我國學習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佔比達54.1%。同年,中國與俄羅斯雙向留學交流人員規模突破10萬人,提前一年實現兩國元首確定的目標。『十三五』期間,我國新籤11份高等教育學歷學位互認協議,已累計覆蓋54個國家和地區。與此同時,我國各級各類教育赴境外辦學穩步推進,啟動中國特色海外國際學校建設試點。今年9月1日,杜拜中國國際學校作為首批試點正式開學。」
另有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中國出國留學學成回國人數佔出國留學人數的八成。劉錦說:「2016年至2019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251.8萬人,回國201.3萬人,學成回國佔比達八成。與此同時,我們通過引進國外高水平教育資源進一步豐富國內高等教育資源供給,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元化的需求。目前,國內本科以上中外合作辦學在讀學生已超過30萬人,我國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合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