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賀向軍 實習記者 李欣彤 報導
日前,西安銀行(600928.SH)發布公告稱,從該行股東西安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西投控股")獲悉,西投控股董事長、西安銀行非執行董事鞏寶生因涉嫌違法違紀被有關部門立案調查,不能正常履職。對此,西安銀行表示,公司各項經營活動開展正常,該事項不會對公司日常經營管理工作產生重大影響。
隨後,西安銀行發布今年上半年的業績報告,數據顯示,該行營收下降至 33.65億元,同比減少0.79%,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3.48億元,同比增長1.12%。
記者注意到,該行的公司貸款及墊款的增速逐漸放緩,個人貸款投放及票據貼現業務規模不斷上漲。其中,票據貼現業務136.16億元,較年初上漲19.21%,而公司貸款和墊款總額增速僅為4.47%。
此前,票據業務經歷了野蠻生長階段,票據大案頻頻發生,涉及數額通常在幾億元,甚至是十幾億元。
對於票據貼現業務上漲的原因,西安銀行回復記者:"一方面是我行基於資產結構的考慮,針對貼現市場利率的變化,動態調整了轉貼現規模;另一方面是今年落實央行"再貼現"、"再貸款政策",加大了直貼票據業務的拓展,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
第三大股東董事長被立案調查
西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是由西安市原41家城市信用合作社和西安市城市信用合作社聯合社、西安市財政局以及西安市飛天科工貿總公司等9家企業於1997年共同發起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正式更名為西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3月,西安銀行以4.68元/股的價格在上交所掛牌上市,上市後總股本由40億股變更為44.44億股。
目前,西安銀行共有四個股東持股比例在10%以上,第一大股東加拿大豐業銀行持股量8.00億股,佔比17.99%;大唐西市文化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持股量6.30億股,佔比14.17%;西安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持股量6.14億股,佔比13.83%;中國菸草總公司陝西省公司持股量6.00億股,佔比13.50%。
2020年8月26日,西安銀行發布了一則公告,其第三大股東西投控股的董事長,鞏寶生因涉嫌違法違紀被有關部門立案調查,不能正常履職,鞏寶生同時也是西安銀行非執行董事。
西投控股成立於2009年8月28日,註冊資本142.30億元,是經西安市人民政府批准並由西安市財政局代表市政府出資成立的國有獨資公司,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為西安市財政局。
西投控股成立之初,鞏寶生任職總經理,後來接棒董事長一職。在此前,鞏寶生歷任西安市財政局城建處、企財處幹部,西安大明會計師事務所(屬於西安市財政局)副所長,西安市財政局收費處副處長,西安市財政投資評審中心主任。
作為西安銀行的非執行董事,鞏寶生被立案調查一事該行是否被牽扯其中?西安銀行回復稱:"我行在收到股東單位西投控關於鞏寶生被有關部門立案調查的通知後,已第一時間進行了披露,該事件與我行無關。"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3月1日,西安銀行正式登陸上交所主板,成為西北地區首家A股上市的銀行。但掛牌不足半年,7月29日晚間,西安銀行便發布公告稱董事、行長陳國紅因個人原因不再擔任該行的職務,為規範公司治理,推進日常經營管理工作,會議同意在董事會聘任新任行長前,暫由郭軍董事長代為履行行長職責。
對此,西安銀行告訴記者:"我行一直與西安市委、市政府以及相關各方保持密切的溝通,積極推進行長的選聘工作。"但記者發現,到目前為止,西安銀行的行長一職仍為懸空狀態。
票據貼現業務上漲19%
日前,西安銀行發布2020年中期業績報告顯示,截至6月末,該行總資產規模達到2962.8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6.47%,其中吸收存款總額和發放貸款及墊款總額分別達到1924.58億元和1650.42億元,較上年末分別增長13.39%和7.85%。
在貸款結構中,西安銀行的對公貸款增速逐漸放緩,票據貼現業務增速較快。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該行發放公司貸款和墊款909.20億元,較上年末增長4.47%;個人貸款和墊款605.06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0.87%;票據貼現136.16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9.21%。
2019年,西安銀行票據貼現業務"大躍進"的趨勢更為明顯。截至去年末,該行發放貸款及墊款總額1530.32億元,較上年末增加 15.32%,其中公司貸款總額870.34億元,較上年末的911.77億元下滑4.54%;個人貸款總額545.76億元,同比增速56.22%;票據貼現業務總額達到114.22億元,同比增速達到73.32%。
對於票據業務增速較快,西安銀行表示,"今年我行適度增加了承兌行的範圍,審慎控制同業額度,在業務辦理過程中嚴格遵循監管要求,加強合規管理和風險控制,總體風險可控。"
"對銀行業而言,票據收益較為穩定,風險較低,但這並不意味著完全沒有風險"。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宏觀經濟下行的情況下,銀行業會適當增加貼現票據承兌行範圍和授信額度,促進企業融資規模增長,由此會加劇金融風險的暴露。
記者獲悉,多年以來,票據業務違規屢見不鮮,更是大案頻發。
2015年,廣發銀行陷入9.21億元票據糾紛案,光大銀行、晉商銀行、中原銀行等多家銀行捲入其中;2016年中國農業銀行北京分行捲入39億元的票據案,"票據變報紙"的情節一時間讓市場譁然;同年,天津銀行上海分行因"不見票轉貼現業務"損失7.8億元。近日,銀保監會對農業銀行罰款5260.3萬元一事引發轟動,其中一項違法違規事宜涉及"票據貿易背景審查不嚴"。
"一方面是票據的真實性有待考證,有些企業利用假票據向銀行實行詐騙,對銀行內部的風險管控提出較大挑戰;另一方面,經濟不景氣,企業信用違約的風險大增,銀行因票據業務產生的壞帳增多,此外,銀行再與其他金融機構進行轉貼現業務時,就會將風險傳導至整個金融系統。"上述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今年1月22日,中國銀保監會陝西監管局開出兩張罰單顯示,西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高新支行、城東支行共計罰款42萬元,涉及違規事由為"存在資金繳存銀承保證金,並轉為存單用於銀承業務質押的行為"、"存在票據貼現業務貿易背景審查不嚴格的行為"。
"兩筆業務屬於個案,目前均已到期全額收回,針對該情況,我行進一步加強了票據業務的合規性管理,強化票據業務風險合規管理全流程、全方位管控票據業務合規性,防止風險發生。"西安銀行回復。
此外,分析人士進一步指出,票據貼現業務提高了貸款總額,這一業務攀升或還存在稀釋不良率的可能性。
截至今年末,西安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為1.17%,較上年末微降0.01個百分點,不良貸款餘額 19.26億元,較去年末的18.02億元上漲6.88%,關注類貸款43.48億元,同比增長18.14%,佔總貸款比例2.63%,較去年末上升0.22個百分點,同期,撥備覆蓋率為268.03%,較上年末上升5.62個百分點。
"票據業務作為企業間、銀企間的融資工具,兼具結算和融資功能,具有較好的流動性和收益性平衡,是銀行資產配置和滿足企業短期融資需求的傳統金融工具。我行不存在用票據業務稀釋不良。"西安銀行表示。
本文由新華融媒·看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