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色即是空」,空是什麼?

2021-01-07 一隻修行的老鷹

文/一隻孤獨的老鷹

生活百味雜陳,世界其實很美好

今天給大家講講平時在生活中最常見到的經文,你也許會在網上看到文字解讀,在朋友圈看到有人抄寫,在音樂中聽到。沒錯,就是《心經》,全稱是《波若波羅密多心經》(拼音讀音:Bo Re Bo Luo Mi Duo Xin Jing),這是心經的題目,什麼意思呢?大體就是登上彼岸,獲得智慧。具體每個字的意思大家可以百度查詢。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心經簡單來說就是經文的核心經,這個「心」不是內心,心靈的意思,要弄清這一點,全篇很短只有260個字,整篇貫穿一個「空」字,如「照見五蘊皆空」、「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諸法空相」等等,我想最難以理解的就是這個「空」字吧。理解了「空」就明白了整篇《心經》在講得是什麼了。

在漢語裡面,「空」的意思就是沒有,空的,連小學生都會用「空」造句子,比如「這個屋子是空的,沒有任何家具」,「錢包是空的,連一毛錢都沒有」等等,這是生活中我們對「空」字的理解和應用。《心經》裡面的「空」字可就不能這樣理解了,它的意思更加玄妙。

那麼這個「空」字到底該怎麼解釋呢?有時候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因為解釋出來也很難精確表達其中的本義,如果硬要解釋的話,只能用慧能大師曾經舉的例子來儘量描述了。他拿屏幕和屏幕裡播放的各類節目作例子,屏幕裡的各類節目就像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是是非非,你想看哪個節目,屏幕就播放出哪個節目,這些如夢如幻的節目播放完了,節目沒有了,再精彩的節目播放完也會煙消雲散,但是屏幕還是屏幕,沒有變化,節目轉瞬即逝,而屏幕依舊在那。這裡的屏幕就像《心經》中的「空」字意思,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空」字是宇宙真相,我們的心性也具足空性,為什麼還是放不下呢?因為迷了,沒有覺悟,所以要修行,讓空性自現,認識到事實真相,開拓了心量,心量大了,福報就大,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只有心清淨了,妄想分別執著才會放下。《心經》裡也說了,菩提薩埵(就是菩薩)修行此經,沒有了掛礙雜念,得到清淨心;三世諸佛憑藉此經,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可見心經的作用法力無邊,很有力量。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學一學,或抄寫,或朗誦,清淨心性,增長智慧,何樂而不為。

相關焦點

  • 「色即是空」從何而來?玄奘與《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不解之緣
    在佛教的眾多經典著作中流傳最廣的當然要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了。無論是耄耋的老者,還是年幼的孩童,無論是在鄉間,還是在大都市,人們都會時不時地朗誦這篇經文。人們最為熟悉的那段「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出處便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的空與色,本就是一體!
    《心經》中的內涵比較深奧,這是因為,它是一部真正指導人修行的佛經。經過許多年的品讀,很多人逐漸指導,《心經》中主要講的是「真空妙有」。但是,到底什麼是真空妙有呢?既然真的空了,又怎麼會存在有的可能呢?今天,如是就與大家圍繞《心經》中,空與色的關係,來與大家討論這個問題。如果大家有什麼想法,不妨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
  • 《心經》逐句解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心經》-玄奘法師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
  • 《心經》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到底是什麼意思?
    前幾天,有個朋友問我,《心經》中有一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到底是什麼意思?要想明白這句話,不僅要結合整部《心經》來看,還要結合自己的修行來看。缺少其中的某一部分,都不會使你真正明白這句話。《心經》裡面提到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關於「五蘊」的問題。什麼是五蘊呢?也就是「色、受、想、行、識」到底是什麼呢?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解釋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解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以法和喻來立它的名字。「般若波羅蜜多」:是法。「心」:是喻。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心經概談「心經」即「般若波羅蜜心經」,又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是般若經系列中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極為重要的經典,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誦的佛經第二轉無相法輪,藉由對空性的認知,證明煩惱是可以斷除的,從色法到一切遍智空,一切法皆無自性。有些論師不了解甚深空性,佛陀便對無自性再做解釋,第三轉善分別法輪的《解深密經》、《如來藏經》、慈氏菩薩的《相續本母經》,詳細說明心的體性是惟明惟知,具有原始自然之光明。◤ 《般若經》及諸部般若,為佛陀在二轉無相法輪時所宣說,乃大乘佛法中之深法。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說什麼?
    因此,玄奘再譯《心經》時,即以觀自在菩薩起頭,示其梵文原義。在印順導師《般若經講記》中提到:「觀自在菩薩可作2說:一、特別指補怛落迦的觀自在菩薩。二、凡是能觀察真理獲得痛苦解脫者,都名觀自在菩薩。」在《心經》的解釋中,特別指的是後者。
  • 讓你一目了然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解釋!
    心經原文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心經解釋1、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
  • 心經全文: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注音)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shè lì zǐ, sè bù yì kōng ,kōng bù yì sè , sè jí shì kōng , kōng jí shì sè。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shòu xiǎng xíng shí,yì fù rú shì。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詳解(一)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罽賓國三藏般若共利言等譯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及菩薩眾俱。時佛世尊即入三昧。名廣大甚深。爾時眾中有菩薩摩訶薩。名觀自在。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離諸苦厄。實時舍利弗承佛威力。合掌恭敬白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若有欲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者。云何修行。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六)
    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摩竭提國三藏沙門法月重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大城靈鷲山中。與大比丘眾滿百千人。菩薩摩訶薩七萬七千人俱。其名曰觀世音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彌勒菩薩等。以為上首。皆得三昧總持。住不思議解脫。     爾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在彼敷坐。於其眾中即從座起。詣世尊所。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心經來源:佛典 作者:唐代三藏法師玄奘《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又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是般若經系列中一部言簡義豐
  • 國家一級美術師篆刻-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國家一級美術師篆刻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其印石為正方形,印面方正十釐米,材質壽山石。印頂刻篆字: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八個大字,中刻佛像。印石柱四面用隸書篆刻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260字,用刀工整,排版布局均勻,結構章法恰到好處。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念誦儀軌和功德!
    附:《心經》全文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陲.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 司馬南楷書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 草書長卷: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桂永沐手敬書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 得,以無 所得故,菩提薩埵依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罣礙,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 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 是大 明咒,是無上咒,是 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 波羅蜜多咒, 即說咒曰:揭諦!揭諦!
  •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玄奘 譯—原文及註解
    《心經》全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略稱《般若心經》,是般若經系列中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極為重要的佛典,是修學佛法者日常修誦的佛經,因其在佛經裡字數最少、含義最深、傳奇最多、影響最大。《心經》白話文舍利子啊!那作為物質界的色本來就與空沒有什麼區別,那作為世間一切存在的本來之相,那作為存在之底蘊的空也與任何物質形式沒有什麼不同。其實,從現象反映本質的角度看,色就是空;從本質依託現象的角度看,空則就是色。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回遮儀軌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回遮儀軌】【加倍咒】 (三遍)嗡 桑巴Ra 桑巴Ra 波瑪納  薩Ra 瑪哈臧巴巴吽帕的梭哈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遠離一切顛倒夢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八個字究竟是什麼意思?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現流傳最廣的版本是唐代三藏法師玄奘所翻譯的,全文僅二百六十字,是大乘佛教六百卷般若經中最短的一篇。《心經》雖然字數最短,但卻講明了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緣起性空的大智慧,可謂是文字簡略而涵義廣博。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彼岸花開正盛
    所謂色即是空,就是讓我們放棄執著,佛經中通過各種故事闡述了這一點:《金剛經》中用木筏的比喻,闡明了執著的愚蠢。釋迦牟尼說:現在就讓我們聆聽佛陀的教誨,一邊聽著木魚的敲打聲,去看看能引導我們「到達彼岸」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吧。(《心經》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