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清代詩人,卻因一首詩賺盡了讀者眼淚

2020-12-16 是青汐呀

清代已經過了詩歌的紅利期,說起清詩,很多人都不知道幾首,所認識的清代詩人更是極少,今天我們說的這位詩人他的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沒聽過,但他寫的那句「此夜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卻寫盡了愛情的悽苦,使無數人留下了眼淚。一生中,有多少人能讓我們一輩子也放不下,在寂寥無人的夜裡默默思念。

這句詩出自黃景仁的《綺懷》一詩「綺」本意為美好的事物,而這首詩寫的也正是作者本人那些美好的回憶和現實的無奈,黃景仁在少年時與自己的表妹兩小無猜,但是他一身清苦,以至於連追逐愛情的權利都沒有,那名女子後來嫁作他人,當曾經的心上人和其他人組建家庭並有了子女後,一次黃景仁參加故人的宴會,感嘆世事變遷,回去寫了十六首綺懷詩,下面,我們將對其中一首來作分析。

綺懷

【作者】黃景仁 【朝代】清

幾回花下坐吹簫,銀漢紅牆入望遙。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纏綿思盡抽殘繭,宛轉心傷剝後蕉。

三五年時三五月,可憐杯酒不曾消。

首聯以回憶寫起,作者小時候常與表妹一起吹簫,如今唯有回憶,「弄玉吹簫」講的就是愛情故事,所以這裡的作者少年與表妹的「吹簫」本就暗含情愫。一個「幾」字可見這段回憶是刻骨銘心的,這份感情讓作者頻頻去回憶。第二句從回憶轉到了現實,而如今,過去的一切卻那麼遙不可及。

頷聯和頸聯近一步寫道,此刻的夜晚不再是過去快樂的夜晚,為什麼迎著風露夜晚不能入睡久久徘徊在庭院呢?對伊人的思念像蠶絲一樣永不斷絕,往事在心底反覆折磨著自己。正所謂淚眼觀花花含霧,淚眼觀人人多情。作者在痛徹心扉的時候看到曾經使他們快樂的月亮又舔了幾分悲傷。

尾聯再度陷入回憶,當年青春正好的我們也曾一起在月下,但如今唯有借酒澆愁愁更愁。

這首詩妙在時間和空間的反覆轉換,前兩聯將過去與現在反覆對比,寫出了作者對往事的追憶與不舍,第三聯主要寫情,第四聯又回到了過去,這種轉化給讀者創造了一種美感。另外這雖然是一首律詩,但完全可以當做兩首絕句來讀,因為頷聯第二句「為誰風露立中宵」可作前三句的結句。但是作為律詩讀來頸聯也不會顯得唐突,由此可見作者對文字的拿捏還是很有水平的。

從黃景仁的詩中可以看到很多李商隱詩的影子,比如李商隱詩中的「昨夜星城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在這首《綺懷》中都可以找到異曲同工的句子,但並不能就此說黃景仁的詩只會模仿李商隱,雖然兩人寫的詩類型相同,且詩歌中用了共同的意象,但兩人的詩風還是有所差別的。

很多人將這首詩與李商隱的一些愛情詩做對比,與李商隱的愛情詩相比,黃景仁的詩寫的更為直白,沒有李商隱的詩作晦澀難懂,但兩人在寫愛情詩時的心境卻很相似。

或許正是源於黃景仁的特殊的人生經歷,才使得他的詩讀來儘是糾結心酸之感。瞿秋白評價黃景仁「詞人作不得,身世重悲酸。吾鄉黃仲則,風雪一家寒」。繼唐詩之後的清詩中,黃景仁可以說是其中最具代表的一位詩人,是其中很特殊也很突出的一位,有人說他有李白的灑脫,有人說他的詩滿懷憂傷,他的人生經歷正如一句話所說「百無一用是書生」但是,在詩的創作上,他是成功的。

相關焦點

  • 唐代一位詩人因太輕狂傲慢,當皇帝面吟誦一首詩,徹底斷送了仕途
    說起因一首詩而斷送了仕途的詩人,我們首先想到的可能便會是柳永,柳永因科舉落第,一氣之下寫了一首《鶴沖天·黃金榜上》,因裡面的一句「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奉旨填詞柳三變這樣的事並非只發生在柳永身上,唐朝時期也曾有一位著名詩人,因為一首詩而葬送了大好前途,這個人就是孟浩然。
  • 唐朝有一位詩人德行卑劣、惡名遠揚,他的一首詩卻讓人百讀不厭
    文如其人、字如其人,是流傳很廣的一個道理,當然了,只憑藉文化的高低來鑑定一個人的品行是不嚴謹的,不過這句話既然能夠普遍被世人所接受,也說明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因為自古以來,德藝雙馨、德才並重的文壇大師不在少數,但是在歷史上也有為數不多的反面例子,今天我們說的這位唐朝的詩人,以德行卑劣而惡名遠揚,令當世所不齒,然而他的一首詩卻讓人百讀不厭,他就是宋之問。
  • 李群玉一首有關孤獨的詩,詩中描繪的情景想必很多人都經歷過吧
    關於孤獨的詩很多,可總感覺那些詩或格調太高、或太過瀟灑、或境界太過深遠,似乎那只是屬於才子佳人、能人異士特有的孤獨,於普通人而言終究顯得虛無縹緲了些。偶讀「時節慾黃昏,無聊獨倚門。」很是喜歡,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只是覺得句中描繪的畫面似曾相識,如果你願意放棄去理解作者的「真實意圖」,就只是單純的從字面意思去理解一首詩,最好能 再 掐頭去尾的「曲解」一番,那麼你就擁有了一首詩。唐代詩人李群玉也曾作過一首飽含孤獨的詩,含蓄而深遠,詩人所描繪的情景想必也是很多人都經歷過的吧。火爐前坐-李群玉孤燈照不寐,風雨滿西林。多少關心事,書灰到夜深。
  • 史上鬱鬱寡歡的詩人 曾寫過很多謎一樣的詩 一首至今讓人爭論不休
    李商隱,晚唐著名詩人,字義山,出生在今河南滎陽,祖籍今河南沁陽,和杜牧合稱「小李杜」。縱觀李商隱的一生,因捲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旋渦,備受排擠,一生困頓不得志。李商隱的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刻意追求詩的美感,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詩人光是以《無題》為名的詩就有很多首,大部分都寫得悽美絕倫、出神入化。
  • 宋朝詩人寫下一首奇詩,正反表達的意思不一樣,女人需要反著讀
    前言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大家從小就學習唐詩宋詞,因此也知道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的著名的詩人和詞人,比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等,他們的很多作品也在現如今廣為流傳,「詩詞」成為了中國燦爛的文化星空中最閃耀的一顆,除了大家熟知的一些詩人之外,其實在古代還有很多的詩人
  • 清代詩人看到孩子放風箏,寫下一首經典之作,讚美春光與希望
    清代詩人高鼎看著在春天放飛風箏的孩童,寫下了一首讚美春光的詩。村居 高鼎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村居》是清代詩人高鼎晚年歸隱,閒居農村時創作的一首詩。全詩洋溢著歡快的情緒,給讀者以美好的情緒感染。
  • 清代詩人一首別母詩,短短28字,讀來令人斷腸
    清代詩人黃景仁寫過一首詩,寫其在冬日裡拜別老母親,寫得痛徹心扉,字字泣血。讓人極易代入,身臨其境地感知到離別的傷痛。這場離別,沒辦法如同普通友人分別一般輕描淡寫,也沒有辦法如同摯友分別一般叮囑山長水闊,各自珍重。
  • 清代詩人的一首七律,融貫古今,偉人也愛不釋手,還親自手書詩文
    詩人們懷念先賢、再對照自己的身世,更覺得有一種蹉跎和落寞之感。大多數人之所以平淡無奇,既是因為沒有那種身歷險境、劫後餘生的遭遇,也是由於缺少獨立、自信和堅持的精神。曾經有一位詩人研究了五代的歷史,就有這樣的感受。下面介紹清代詩人的一首七律,融貫古今,偉人也愛不釋手,還親自手書詩文。
  • 200年前清代詩人無意間寫了一首詩,竟誕生爆紅名句,你一定見過
    在文學藝術史上,清代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朝代,清代小說的發展,達到了史上空前的繁盛,僅一部《紅樓夢》就足以影響世界文壇,從而更是衍生了三大顯學之一的「紅學」。但無論清代小說如何奪人眼目,卻總也蓋不住清代詩歌的光芒,耀眼的詞客騷人,在清代詩壇上比比皆是,大詩人袁枚便是其中之一。
  • 李商隱最通俗的一首詩,讓人一看就懂,卻仍給讀者留下一個千年難解...
    李商隱最通俗的一首詩,讓人一看就懂,卻仍給讀者留下難解之謎!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到底是寄誰的?妻子還是友人? 引言
  • 清代才子的一首絕句,構思精妙,更充滿了昂揚向上的豪情
    人生於世,總會有很多期待和嚮往。童年時盼望一件流行的玩具,青年時渴望與戀人牽手一生,中年時希冀成功與富足。還有人羨慕詩人才華橫溢,能夠譜寫不朽篇章;更有人模仿飛鳥展翅高飛,可以暢遊千山萬水。過去有一位詩人曾經非常苦悶,也渴望一陣雷聲驚醒那一片死寂,並喚醒很多的夢中人。下面介紹清代才子的一首絕句,構思精妙,更充滿了昂揚向上的豪情。新雷清代:張維屏造物無言卻有情,每於寒盡覺春生。
  • 李商隱最通俗的一首詩,讓人一看就懂,卻仍給讀者留下難解之謎!
    李商隱最通俗的一首詩,讓人一看就懂,卻仍給讀者留下難解之謎!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到底是寄誰的?妻子還是友人?「朦朧詩派」的鼻祖說起李商隱,人們都稱譽他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所以,在一眾唐朝詩人中,李商隱的詩歌受後世追捧的熱度甚至高於李白。清代孫洙編選的《唐詩三百首》中,就收入了李商隱的詩作32首,數量僅次於杜甫(38首),居第二位,而王維入選29首、李白入選27首。
  • 崔郊傳唱千年的一首詩,打動無數讀者,還演變成一個成語
    下面介紹崔郊傳唱千年的一首詩,打動無數讀者,還演變成一個成語。贈去婢唐代:崔郊公子王孫逐後塵,綠珠垂淚滴羅巾。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崔郊是唐代元和年間的一位窮秀才,他寫得一手好詩,長得也文質彬彬、氣宇不凡。可惜他雖然一心上進,卻家境貧寒,20多歲還沒結婚。
  • 呂本中的一首詩,開宗明義,落筆言情,不遜於杜牧的名作
    一首優秀的詩篇,既能激發人們的閱讀興趣,也能從中得到深刻的啟迪。而孩子們頑皮率真,又天性喜歡新鮮,說話更不會遮遮掩掩,但是大人們卻感慨良多。南宋一位才子有一次聽了孩子們的一番言談,就創作了一首佳作。下面介紹呂本中的一首詩,開宗明義,落筆言情,不遜於杜牧的名作。
  • 大唐帝國最後一位詩人韓偓:左手唐詩,右手宋詞
    事實上,從安史之亂開始,唐詩就跟隨著唐帝國開始走下坡路了,李益的「一夜徵人盡望鄉」不過是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的迴光返照而已。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換了人間。(李商隱)(一)大唐帝國最後一位詩人韓偓:李商隱的外甥那麼誰才是唐帝國最後一位詩人呢?這人叫韓偓。
  • 清代詩人別具一格迎春詩,振奮人心,熬過寒冬「只待新雷第一聲」
    一年四季,周而復始,這是大自然的規律,但我們為什麼覺得今年的冬季比以往都要漫長呢?這就是人們說的境由心生吧。疫情讓我們內心對春天的渴望比以往更要強烈些。我們期待李白的「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的早春二月,更期待韓愈的「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的滿園春色。
  • 這首詩王維很容易被誤讀,很多人把他看作是一首愛情詩
    王維中的《相思》非常親切,已被列入小學課本,他已經成為一個熟悉的唐詩,然而很多人會認為這首詩是描寫愛情的,而表達的對象是情人,詩人只不過是訴說相思的苦澀。熟悉王維的讀者都知道他也精通音樂,而且在藝術方面有很好的才華,所以,兩個人也很珍惜對方。王維欣賞李龜年和友誼之間的才華也很感人,當李龜正要離開長安,王維寫了這首詩作為禮物。至於這首詩是什麼時候寫的,沒有記載。可以肯定的是,那時候,兩人一定捨不得放棄,王維也充滿了悲傷,在這首詩中,表達了一種深切的感情,以及思念朋友的痛苦。
  • 為什麼乾隆皇帝的四萬多首詩,卻比不上無名乞丐的一首絕命詩?
    什麼樣的詩算是好詩?什麼樣的詩代代相傳,能夠流傳千古?小編認為,一個詩人發自內心的,感同身受,寫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情感,發出自己內心的呼喚,能夠觸動讀者的心靈,和讀者產生共鳴,能夠被讀者認可,這樣的詩,就能夠流傳下來,就是好詩。
  • 「林深時見鹿」這句話,竟化用了李白的一首詩,原文美得讓人心醉
    但是很多人會好奇地尋找這句話的出處,如果尋根問底,其實這句話是化用了李白的一首詩。李白,唐朝時期最傑出的詩人,他的詩風格俊朗豪邁,影響了詩歌文壇幾千年的歷史走向,開闢了詩詞的新天地。根據清代的黃錫珪《李太白年譜》記載,李白在十八、九歲的時候,還在戴天山讀書學習,在此期間,李白訪問戴天山的道士,卻並未見到,於是他曾寫下一首詩,名曰《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詩中的第三句正是此句的源出處,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詩: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雨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 詩人李益的一首小詩,寫盡了人生的聚散離合,悲喜交集,令人感動
    這四大喜中,除了「久旱逢甘霖」說的是農業天時以外,剩下的三喜說的都是人生際遇。「金榜題名時」說的是事業。「洞房花燭夜」說的是人倫。「他鄉遇故知」說的是人在承擔人倫責任,追求事業成功的過程中難免要經受磨難,特別是在背井離鄉,舉目無親的情況下,人會格外渴望得到情感的慰藉。這種感覺對於普通人也許很模糊,但詩人的心是敏感而豐富的,特別是經歷離亂後的重逢,那種悲喜交集的情感就更加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