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把一直很想看的《原來你還在這裡》看完了,是電視劇。早在電影剛上映的時候,我就在電影院看完了首映。其實現在已經不記得電影帶給我的感覺,因為小說帶給我的印象實在是太深刻了,所以才會在電影上映的時候去看了首映。
在電影中,比較側重描寫了蘇韻錦內心的自尊與倔強,反而只是將程錚塑造成了一個任性而幼稚的男孩。相比於電影,電視劇中的程錚稍微多了一絲死的成熟。電影上映後很多人說吳亦凡的演技一如既往的不好,其實我覺得 ,吳亦凡比較青澀的演技反而將程錚的孩子氣表現得十分到位,包括他的霸道,任性,獨斷專行。但是很遺憾的是電影中的程錚內心的痛苦掙扎與委屈難過都被忽略了,痛苦的是他感受不到蘇韻錦對他的愛,掙扎的是他是不是還要繼續這份沒有回應的愛,委屈的是蘇韻錦為什麼總是很討厭他的樣子,難過的是蘇韻錦到底是不夠愛他。電影不是電視劇,無法體現的細節太多了。
與電影不同,電視劇中的程錚不僅是那個幼稚孩子氣的大男孩了,他的痛苦掙扎委屈難過,還有他的愛而不得,都得到了全面的體現。可惜的是,與電影中的蘇韻錦相反,劇中的 蘇韻錦是一個固執,只會拼命維護自己自尊而不在乎程錚的負心渣女,編劇沒有將蘇韻錦內心的心路歷程進行很好的展現。
我想對於很多原著黨來說,應該都是不太喜歡電視劇中成年後的蘇韻錦吧。時隔多年,程錚似乎已經褪去了曾經的幼稚與任性,不再霸道獨斷,懂得平等相處。而蘇韻錦呢,似乎已不再自卑,卻一副看淡生死,高興與難過都是一臉的呆板,也許是每個人對蘇韻錦的理解都不同,而楊子姍的理解恰巧與我的不同,相比於楊子姍,李蘭迪飾演少年時期的蘇韻錦卻獲得了一眾好評。李蘭迪的蘇韻錦自卑而倔強,卻不自憐,對生活的和學習帶給他的壓力不屈不撓,文靜而秀氣,一雙滿含眼淚的雙眼充滿了對人生的不甘。就是這樣的一個眼神讓程錚在往後的日子裡對她念念不忘。
在電視劇的後半段,大部分的彈幕都在指責蘇韻錦,說他鐵石心腸,說他不配被愛。我想他們應該是沒有看過原著的人。
原生家庭帶給一個人的影響是無法被感同身受的,而蘇韻錦的家庭帶給他的就是自卑彆扭,自尊心強,還有就是極度缺乏的安全感。最開始的程錚是從未理解過蘇韻錦的,自以為是的對蘇韻錦好,程錚的成長環境塑造了他的任性與幼稚,陽光與自信。他沒有接觸過蘇韻錦那樣的生活,所以他無法感同身受,只會一味地以自己的任性行為對蘇韻錦好,他永遠不知道蘇韻錦做出與他在一起的決定是付出了怎樣的決心與勇氣,對他來說只是一個點頭或者一句回答而已。
原著中程錚說:「原以為你只是還不會去愛別人,原來你只是不會去愛我。韻錦,我是特意來找你的,你至少告訴我,我是哪裡不夠好。韻錦,你教我,怎樣才可以愛上一個人,而且是一次又一次。」
蘇韻錦說」其實這些年來我並不經常想起他,這個城市並不太大,可我從來沒有遇見過他,假如有一天我們重遇,我唯一的心願是——我希望他不幸福,至少不要比我過得幸福。因為我還沒有放下。很多時候,我都恨他:可是更多時候,我愛他。」
所以愛得更深的其實是韻錦吧,比起愛而不得的程錚,愛而不敢的蘇韻錦才更難過吧,明明深愛的人也愛她 ,卻愛而不敢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