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生物多樣性的「仙境」

2020-12-14 開屏客戶端

美麗的致命吸引蘭花螳螂、將螞蟻屍體背在背上獵蝽、雌雄雙態的絡新婦、和蜘蛛長得一樣的蟻蛛、喜歡埋藏種子的姬鼠……12月5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活動走進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在熱帶雨林感受生物多樣性的神秘和獨特。身處熱帶雨林,從草叢中的蛇蟻,到懸掛半空絞殺的植物,俯仰之間皆是生命。

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環境教育中心科普專家劉光裕介紹道,西雙版納土地面積佔全國土地面積的0.2%,目前卻擁有約5000種高等植物、102種哺乳動物佔全國、427種鳥類、98種兩棲爬行動物和100種淡水魚,有153種本地種和56種珍稀瀕危物種。

龍腦香科植物(雲南信息報)

其中,西雙版納植物園佔地面積約1125公頃,收集活植物13000多種,建有38個植物專類區,保存有一片面積約250公頃的原始熱帶雨林,是我國面積最大、收集物種最豐富、植物專類園區最多的植物園,也是世界上戶外保存植物種數和向公眾展示的植物類群數最多的植物園,但園內的生物多樣性仍然是個謎。

雪苔蛾的蛹(雲南信息報)
王蓮(雲南信息報)

多年來,西雙版納植物園致力於保護瀕危物種,近日,生長在園中的瀕危植物白旗兜蘭花開正盛,預計花期將持續到12月中下旬。這是園內最珍貴的蘭花,產自印度北部。2003年,首次在雲南普洱發現野生的白旗兜蘭,當時僅有10餘株成年植株。經過多年的努力,目前西雙版納植物園已經掌握了白旗兜蘭種子共生菌萌發技術和種苗快繁技術,擴繁的種苗已回歸野外。

白旗兜蘭(雲南信息報)
蘭花螳螂(雲南信息報)
地湧金蓮(雲南信息報)
蓮池(雲南信息報)

據悉,園內還收集保存了國內、外的龍腦香科植物8屬30餘種,成為了國內收集、保存龍腦香科植物最大、最全的單位。望天樹、東京龍腦香、羯布羅香等園內深受大家喜愛的樹種就屬於龍腦香科。此外,園中還有 「一葉當舟誰敢比?凌波馭浪頌王蓮」的西雙版納王蓮等譽滿中外的「明星植物」。

熱帶雨林特有的「絞殺現象」(雲南信息報)

西雙版納植物園立足中國熱帶,面向我國西南地區和東南亞國家,開展以森林生態學、資源植物學和保護生物學為主要研究方向的科學研究、物種保存和科普教育,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版納植物園設有熱帶森林生態學和熱帶植物資源可持續利用2個院級重點實驗室、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生態系統和哀牢山森林生態系統2個國家級野外臺站。

目前,建有綜合保護中心、元江乾熱河谷所級野外臺站、公共技術服務中心、標本與種質保存中心等支撐系統。西雙版納植物園是國家知識創新基地、全國科學普及教育基地、國家環保科普基地、全國「AAAAA級旅遊景區(點)」、全國文明單位、中國十大科技旅遊基地。

來源:雲南信息報

相關焦點

  • 「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記者團探訪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12月5日,「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記者團帶著各樣疑團探訪了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以下簡稱版納植物園),了解熱帶、亞熱帶地區的生命多樣性。蘭花螳螂 劉昶希 攝白旗兜蘭 和曉 攝絞殺榕 譚江華 攝版納植物園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勐侖鎮,佔地面積約1125公頃。
  • 納板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參加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與國家...
    11月18至20日,由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與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主辦的2020年度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理)局科技合作與交流年會在元江縣召開。來自西雙版納植物園與省內13個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的100餘名代表參加會議,納板河保護區派出了4名專業技術骨幹參加會議。本次會議主題為「自然保護地的全域化生態監測與研究」, 植物園專家就2020年度與各保護區合作項目進行了專題匯報,各保護區代表依次做交流發言,介紹各保護區基本情況及開展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研討與植物園的合作事宜。
  • 色誘獵物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再次出現蘭花螳螂
    12月5日,記者跟隨「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的採訪團走進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在這裡看見了被譽為「昆蟲皇后」的蘭花螳螂。(攝影: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張文凌)(攝影: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張文凌)(攝影: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張文凌)據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環境教育中心科普專家劉光裕介紹, 蘭花螳螂主要生長在馬來西亞和印尼的熱帶雨林中,因外貌酷似蘭花,因而得名蘭花螳螂。
  • 西雙版納植物園告訴你
    △蘭花螳螂(新華網 馮雨釤 12月5日 攝)△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四數木 (中新社記者 康平 12月5日 攝)12月5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活動走進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體會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成果
  • 【聚焦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生物如此多嬌
    為迎接COP15大會,展示東道主良好風貌,以積極行動回應習近平總書記的「春城之約」,由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COP 15雲南省籌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的「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於2020年11月30日—12月6日舉行,本報記者跟隨採訪團深入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動物研究所、澄江化石地博物館、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探訪雲南生物多樣性之美,原來,生物如此多嬌。
  • 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與中科院版納植物園開展項目驗收...
    近日,中科院版納植物園主任助理權銳昌研究員一行三人到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就「雲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項目」驗收工作進行深度交流和商討。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局長楊雲、項目辦主任、科研所副所長郭賢明、科研所支部書記楊鴻培等參與交流。
  • 2019年中國植物園學術年會在廣西南寧成功舉辦
    、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副總工趙世偉,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成員、廣西壯族自治區藥用植物園黨委書記繆劍華,中國植物園聯盟理事長、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主任、中國科學院植物園工作委員會主任、國基植物園保護聯盟(BGCI)國際諮詢委員會委員陳進,中國植物學會副理事長、國際植物園協會(IABG) 秘書長、中國科學院戰略生物資源管理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廬山植物園主任黃宏文,中國公園協會植物園專業委員會主任
  • 「生物多樣性宣傳周」採訪團啟程,10285種野生植物種子保存在昆明
    12月3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在昆明啟程。「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活動由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COP15雲南省籌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雲南廣播電視臺承辦。
  • 綠會國際部向IPBES提交中國土著人民和地方社區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
    | 西雙版納傣族「竜林」 (II)日前,綠會國際部向政府間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平臺(IPBES)提交雲南西雙版納傣族保護「竜林」的故事。如今生物多樣性異常豐富的「竜林」數量已從1958年以前的1000多處減少至約200多處(估計數字),其面積也急劇縮小,面臨著嚴重的威脅,亟待保護。 傣族保護「竜林」的故事,是中國的好故事、中國的好聲音,是我國土著人民和地方社區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經典案例。
  • 「生物多樣性宣傳周」採訪團啟程 10285種野生植物種子保存在昆明
    宣傳周期間活動精彩紛呈,中央駐滇新聞媒體、省內主流新聞媒體組成「生物多樣性宣傳周」採訪團,將深入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等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地現場採訪。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採訪團參觀了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種子博物館,了解了一粒種子收集後是如何處理、保存的。
  • 「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走進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央廣網昆明12月10日消息:作為《生物多樣性公約》作為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的室外展覽展示項目,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生物多樣性體驗園項目正有序推進建設。生物多樣性體驗園按照「一宮一線多園」的規划進行建設,展現雲南省豐富的物種資源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傳遞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理念。雲南是全球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地形複雜,氣候多樣,擁有從熱帶到寒帶的不同生態系統類型。在雲南分布的1000種高等植物中,包括大量的珍稀瀕危和特有植物。
  • 雲南發布全國首部生物多樣性方面的白皮書——《雲南的生物多樣性》
    5月22日,記者從雲南省2020年「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為廣泛宣傳生物多樣性,同時為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以下簡稱COP15大會)在昆明舉辦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雲南發布全國首部生物多樣性方面的白皮書《雲南的生物多樣性》白皮書(以下簡稱《
  • 勐侖中學觀鳥俱樂部舉辦「鳥的繁殖」觀鳥活動---中國科學院
    勐侖中學觀鳥俱樂部舉辦「鳥的繁殖」觀鳥活動 2017-03-22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字體:大 中 小】   三月份,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的大部分鳥兒都在為「結婚生子」而忙碌,
  • 夜遊西雙版納雨林驚喜連連
    夜幕降臨後的西雙版納熱帶雨林裡,生活在雨林中動物和植物會發生什麼故事?它們有什麼精妙絕倫的智慧?12月5日,記者跟隨「萬物生長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的採訪團走進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在科普專家劉光裕的帶領下,夜遊植物園,獨特奇妙的經歷讓參與者驚喜連連。
  • C.Hughes:利用新工具更好地了解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及監測模型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景觀生態學組首席研究員兼綜合保護中心副教授、綠會副秘書長Alice C.Hughes博士在線進行了題為《利用新工具更好地了解保護和監測生物多樣性的模式》的主旨分享,內容總結如下:開篇中Alice提到,目前生物多樣性研究的問題主要在於三點:管理的優先級如何劃分,怎樣分清物種面臨的危機孰輕孰重;對於多樣性時空變化的監測;如何監測供應鏈以保證數據被可持續使用。
  • 中科院西雙版納版納熱帶植物園對2620種嚴重受威脅本土植物進行...
    12月4日下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COP 15雲南省籌備情況暨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專題新聞發布會,COP15雲南省籌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省林草局、中科院昆明分院就COP15雲南省籌備情況、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等相關工作進行發布。
  • 西雙版納植物園發現世界最大巨松鼠!
    普洱市分別管轄思茅區、寧洱哈普洱市位於雲南省西南部,地處北緯22°02′—24°50′、東經99°09′—102°19′之間,東臨紅河、玉溪,南接西雙版納,西北連臨滄,北靠大理、楚雄。東南與越南、寮國接壤,西南與緬甸毗鄰,國境線長約486公裡(與緬甸接壤303公裡,寮國116公裡,越南67公裡)。
  • 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有如此多奇異的花花草草
    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由著名植物學家蔡希陶教授建於50年代,是中國面積最大、收集物種最豐富、植物專類最多的植物園,收集有活植物12000多種,建有38個植物專類區,好多你聽過的、沒聽過的奇花異草、熱帶樹木在這裡都可以看到。
  • 生物多樣性保護之路在何方 | 分享《不二星球-中英共話生物多樣性...
    本次網絡會議邀請了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首席研究員安迪·普維斯教授、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主任理察·德維萊爾先生、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員李德銖教授、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執行董事克萊爾·馬特森女士、生物多樣性保護及氣候變化專家唐瑞先生、雲南生態環境研究院高級工程師楊碩女士、倫敦動物學會中方項目協調員陳姝女士,分別就以下三個主題發表主旨演講,並與觀眾在線互動,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