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的亞洲四小龍,現在發展得如何,最後一個最有錢

2020-12-26 多邊形的歷史

說起亞洲四小龍,很多人都知道這個詞。這些詞當年的影響非常大,因為這四小龍當年的發展之快讓所有國家羨慕。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這些地區和國家都開始推行出口導向型戰略,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加工花闖那也,在短時間內迅速實現經濟的騰飛,成為亞洲經濟發展的領袖。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這地方和國家發達程度和發達國家不相上下。那麼,如今這些國家都發展的如何?

首先看一下韓國。韓國是亞洲四小龍中地區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韓國面積近10萬平方千米,人口五千多萬,三面環海。在樸正熙執政期間,韓國經濟騰飛,被稱為為漢江奇蹟。1963年的時候,韓國人均GDP只有100美元。1990年的時候人均GDP達到了6500多美元。雖然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但2000年人均GDP依然有12000美元之多。目前韓國人均GDP3.1萬美元,步入了中等發達國家之列。韓國也成為了亞洲為數不多的發達國家。而且韓國的半導體、電子、汽車、造船、鋼鐵、化工、機械、紡織、化妝品等產業產量均進入世界前10名。可以說在世界上的影響日益增強,韓國的國力也在不斷上升。

再看一下臺灣。臺灣在上世紀愛八十年代和開始崛起,在90年年代臺灣的發展水平和步入了發達地區之列。1990年,臺灣的人均GDP為8300多美元,比當時的韓國要高得多。2000年,雖然有亞洲金融危機影響,臺灣人均GDP仍有1.5萬美元之多。目前臺灣人均GDP5.2萬美元。這個數值相當於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的數據。而且灣製造業與高新技術產業發達,在半導體、IT、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領先全球。總體來說,臺灣的目前的發展還是很快的。

緊接著看一下香港。香港面積為1104平方千米。現在的香港成為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人均GDP4.8萬美元。1990年的時候,香港人均GDP1.3萬美元,在亞洲四小龍裡還算是比較高的,是當時韓國的兩倍。香港回歸之後,發展更加迅速。目前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及完善的法治聞名於世。

最後看一下新加坡。新加坡是個城市國家,面積非常小,只有724平方千米,比我國的香港地區還要小。上世紀六十年代,新加坡被迫獨立,不過之後在李光耀的帶領下經濟迅速崛起。1990年的時候,新加坡人均GDP1.2萬美元。目前人均GDP6.4萬美元,已經成為了發達國家。而且新加坡還成為了世界金融中心之一。新加坡以穩定的政局、廉潔高效的政府而著稱,是全球最國際化的國家之一。

總的來說,這四個國家和地區都在迅速發展,在人均GDP方面新加坡是最高的。不過在總體實力上韓國非常高。畢竟韓國面積、人口、經濟總量都比較高。

相關焦點

  • 「亞洲四小龍」落寞?中國大陸已經崛起,現在亞洲誰最強?
    你知道「亞洲四小龍」嗎?這個問題要是放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話,想必絕大多數人都能回答得上來。但要是把這個問題放在現在的話,恐怕絕大多數人年輕人都回答不上來。而之所以把亞洲四小龍定義在60—90年代,主要是因為亞洲四小龍是在60年代之後崛起的,而到了90年代之後,這四個國家或地區在亞洲已經逐漸不再那麼耀眼了。以前的亞洲四小龍到底有多強?就拿當時排在亞洲四小龍之首的韓國來說,眾所周知的是,韓國的國土面積很小,但一直是一個發達國家。
  • 寶島最發達的城市,發展至今,還是曾經的「亞洲四小龍」嗎?
    現在人們的生活質量越來越高,手裡的可支配收入越來越多,出行欲望也變得更加強烈,所追去的東西也變得不一樣了,想出去走走看看,遊遍大好河山,跟人生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現在國內好多的城市都發展得很好,可供出行的選擇也變得多了起來。
  • 30年前亞洲四小龍之一,臺灣GDP佔大陸GDP總值的一半,現在如何了
    說起亞洲四小龍,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他們分別是臺灣、新加坡,香港和韓國,作為聞名於世界的亞洲四小龍,在經濟的發展潛力上遠超其他的一些貧困國家與地區,而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便是作為中國省區之一的臺灣省。作為中國領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也有著自己得天獨厚的優勢與經濟發展方式,臺灣由八十多個島嶼組成,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島嶼。自上世紀六十年代起,臺灣的經濟發展方向便轉到了導向型工業戰略,而這也幫助臺灣的整體經濟得到了突飛式的增長,後面就有了成為亞洲四小龍的故事。
  • 2020年廣東經濟將超越韓國,廣東屆時全面超越「亞洲四小龍」
    中國經濟經過四十多年的高速發展,創造中國速度,中國2010年經濟總量超越同是亞洲的日本,位居世界第二。日本東京城市夜景六七十年代亞洲國家地區中以韓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新加坡經濟發展最為迅速,被稱為「亞洲四小龍」,創造了經濟發展的奇蹟。
  • 深圳40年,人均GDP超過20萬,和亞洲四小龍相比如何呢?
    40年前,深圳只是珠江口東岸的一個小漁村,現在的深圳是全國的科創中心、計劃單列市、經濟特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海洋中心等,GDP超越香港,排名全國第3,人均GDP大陸地區排名第1。
  • 「亞洲四小龍」為何落寞?背後原因是什麼?新舊時代已完成交替!
    曾幾何時,我國的經濟實力還不足以在世界舞臺上佔據重要位置,即便是在亞洲範圍內,實力也難言在第一梯隊。彼時亞洲經濟開始崛起,韓國、新加坡以及我國的香港和臺灣地區開始飛速發展,它們一同被稱為「亞洲四小龍」,一時間風光無限。
  • 在「亞洲四小龍」當中,GDP總量排名墊底的是哪個?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亞洲的韓國、新加坡、中國臺灣和中國香港推行出口導向型戰略,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加工產業,在短期內經濟實現騰飛,並且成為亞洲最富裕的地區,因此,誕生了「亞洲四小龍」的說法。當然,這些國家和地區人均GDP都較高,尤其韓國和新加坡早已邁入發達國家行列,其綜合經濟實力超過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因此,在亞洲佔據較高的地位。另外,中國臺灣最近幾年經濟發展緩慢,從而在中國國內經濟排名出現下調,而新加坡與中國香港經濟差距較為突出,因此,在亞洲的綜合經濟實力各不相同,對應GDP排名差別明顯。那麼,在「亞洲四小龍」當中,GDP總量排名墊底的是哪個呢?
  • 亞洲四小龍:韓國、新加坡、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前三季度GDP對比
    韓國、新加坡、中國香港以及中國臺灣是亞洲最早一批發達經濟體。上世紀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期,這四個國家和地區利用本地廉價而良好的勞動力優勢,吸引外國大量的資金和技術,同時利用發達國家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機會,實現經濟的騰飛。這便是「亞洲四小龍」的由來。
  • 這四個地區由於經濟增速飛快,曾經被稱為亞洲四小龍,不包括日本
    現在中國越來越發達,經濟文化和整體硬實力不斷提高,但美國為了抵抗中國的經濟發展,日前不斷提出中國的微信論, 這從側面反映了中國近年來的經濟發展是多麼迅速。曾經在亞洲地區,發展最快的四個地方,被稱為亞洲四小龍,但這四個地方不是日本, 當時的日本經濟非常繁榮,但增速下降了,所以沒有列入名單, 這四個地區中有兩個在我國,臺灣位於中國的東南沿海,一直是非常發達的地區之一,臺灣的自然資源非常豐富,這個地方不大,但近幾年的經濟發展確實大家看到了, 評選亞洲四小龍時,臺灣由於自己經濟體系的完善和高新技術企業的發達,幸運地選出了四小龍之一
  • 曾是「亞洲四小龍」之一,如今卻經濟「衰退」,GDP大跌超40%!
    文:七七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已經成為越來越強大的國家,但是由於我國人口基數大,貧富差距嚴重,所以我國一直沒有成為發達國家,而是發展中大國,但是,我國的臺灣地區可是被稱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相信大家對"亞洲四小龍"並不陌生。亞洲四小龍是指自1960年代末至1990年代期間,西太平洋四個發展迅速的經濟體韓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及新加坡。 它們因推行出口導向型戰略,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加工產業,在短時間內實現了經濟的騰飛,成為了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的經濟火車頭之一。
  • 臺灣為什麼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亞洲四小龍是指韓國、臺灣、香港、新加坡,這些國家和地區都是面積非常小,但人均GDP達到了發達國家水平,亞洲四小龍國民都非常富裕,臺灣是亞洲四小龍之一,臺灣抓住上世紀歐美發達國家的工業和產業轉移,使得臺灣經濟迅速發展並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 亞洲四小龍,新加坡GDP增長不到1%,香港下降1.2%,韓國和臺灣呢
    文/龍小林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香港曾是我國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之一。如今,香港仍然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人均GDP在全國處於前列。只不過其經濟的增長速度已經慢了下來,在全國屬於墊底的存在。很顯然,香港的亞洲四小龍的光環已經不復存在。那麼,除了香港之外,亞洲四小龍的其他幾個情況又如何呢?首先來看韓國。韓國是亞洲四小龍中經濟規模最大的一個,其2019年的GDP總量在1.65萬億美元左右,比我國廣東省還高一些,而香港GDP總量只相當於廣東省的深圳市。韓國2019年的GDP增速也是過去十年來最低,但仍然實現了2%左右的增長,情況還是比香港好得多。
  • 經濟增長率是「亞洲四小龍」之首?龐建國:臺灣人均GDP墊底
    毋庸置疑,這將對目前及未來的全球經濟發展狀況都巨大影響。而中國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一個實現了人均GDP增長率呈正增長的國家,也成為了各國羨慕的對象。此前,美媒就報導稱中國的現狀令世界各國羨慕不已。
  • 臺灣,曾經引以為傲的亞洲四小龍,現在經濟究竟如何?真的那麼差
    當時俞鴻鈞是中央銀行總裁,是將國庫黃金運往臺灣最直接的當事人,第一批黃金起運時間是1949年12月1日夜晚。目前,偷運到臺灣的其體數據仍有爭論,據專家估算,偷運到臺灣的黃金400萬兩,白銀及美元等,折合約當年的3億美元。國民黨偷運到臺灣的黃金、美元等硬通貨約佔臺灣當年GDP的23%,這麼多錢是老蔣在臺灣立足、起步的重要資本。
  • 18年的亞洲四小龍,1國GDP與廣東相當,另兩個地區被我國1市超越
    亞洲進入了學習和引進的時代,1960年代亞洲開放學習了歐美等西方的四個國家和地區,經過高速工業化,經濟迅速發展,成為亞洲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並被人們稱為「亞洲四小龍」。那麼50年後,現在亞洲四小龍的經濟發展怎麼樣?和我國的一些省市相比,誰強誰弱?為了便於比較,這裡以18年的GDP為基礎,用人民幣計算。
  • 深圳人均GDP接近三萬,那趕上了曾經的「亞洲四小龍」了嗎?
    深圳是我國最早實行開放的城市,當初也是最早引進外資的地方,尤其是來自港臺地區以及韓國,日本等亞洲國家的投資就是最先進入深圳,並以此為跳板,慢慢地擴展到全國。應該說80到90年代,香港,臺灣,韓國以及新加坡這些曾經的「亞洲四小龍」是投資深圳以及珠三角的主力軍,在深圳早期的經濟發展中發揮了很大作用,「亞洲四小龍」就是深圳前進中的標杆。
  • 蔡英文「報喜」:臺灣經濟增長率居「亞洲四小龍」第一,網友:都2020...
    【環球網報導 記者趙友平】臺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今天(1日)又在臉書「報喜」:臺灣第三季度經濟增長率居「亞洲四小龍」第一。對此,島內網友諷刺她,「還四小龍,果然還活在20年前」。蔡英文去年也曾熱炒臺灣經濟重返「亞洲四小龍第一」話題,國臺辦發言人當時對此表示,臺灣經濟民生的狀況怎麼樣,臺灣民眾的切身感受才最有說服力。
  • 亞洲四小龍:韓國、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新加坡,首季度GDP對比
    目前,歐美地區疫情較為嚴重,相比較之下,亞洲地區的疫情已經逐步得到控制。韓國、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新加坡合稱為亞洲四小龍。上世紀60年代開始,亞洲四小龍推行出口導向型策略,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加工產業。在很短的時間內,亞洲四小龍成為亞洲經濟最發達的地區。那麼今年第一季度,韓國、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新加坡經濟表現如何?
  • 闖進亞洲四小龍,新加坡靠的是哪些優勢?
    從獲得自治的1959年,到新世紀的鼎盛期1980年,新加坡結合自身國情和東南亞的經濟環境,不斷探索出一條屬於自己的發展道路。1980年對於世界來說都是一個拐點,那麼在1980及面向21世紀後,新加坡要如何保持自身的優勢呢?
  • 從1990到2019,亞洲四小龍與中國GDP對比,三十年發生的巨變!
    「亞洲四小龍」,是指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亞洲的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新加坡和韓國推行出口導向型戰略,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加工產業,在短時間內實現了經濟的騰飛,一躍成為全亞洲發達富裕的地區。但時至今日,亞洲四小龍發展情況各有差異,中國大陸經濟經過幾十年的高速發展,境況也與當初也大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