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觀一些類似哥斯拉、金剛的時候,有沒有思考過:為什麼史前生物基本都很龐大!現在陸地上的生物卻長不到以前那麼大高個兒了呢?
首先是溫度的差別!
就以恐龍舉例,恐龍是冷血動物,而冷血的大小跟當時的氣溫成正比,史前時期,經科學家研究發現,當時的大氣沒有現在的厚,而太陽比現在照射到地球的能量更強,氣溫比較高。當時的地球全部是熱帶雨林,食物豐富。大家根本不必為食物發愁!
其次是氧氣濃度的變化!
遠古時期的的氣候溫暖溼潤,森林覆蓋率比現在高很多,植物繁多並且茂盛,植物又是生態系統的基礎,所以氧氣含量也高!而現在動物普遍變小就是氧氣含量較低。
充足的氧氣也是大型生物生長的必要條件,如果把恐龍拉到今天這個環境估計會因為含氧量較低窒息而死。
而目前地球上最大的生物是藍鯨,其實水中生物和陸地生物需氧量不一樣,所以海中一些生物以藍鯨為代表,體型相對陸地生物而言還是比較大的!
不過海中生物也受到氣溫氣候變化從史前變小了,所以藍鯨才是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大的動物,據說藍鯨的尾巴一甩,就能讓大象腦袋被打碎!!!
最後就是自身基因不同!
史前生物恐龍其基因並不如現在完全,恐龍時代的動物們身體裡缺少抑制細胞生長的繁殖基因。遠古時期的生物很多都不具有這種基因,所以體型就不受控制的增大,現在的藍鯨也不具有這種基因。
就像現在的鱷魚和恐龍同屬一個時代,鱷魚只要不死,身體細胞一直在生長,但因為氣溫,氧氣含量等各方面因素,鱷魚長不到史前那麼大了。
近幾百年來,人類的濫捕濫殺也更多地針對身高體大的動物,多數大型動物都遭到不同程度的分布退縮和數量銳減,現在動物滅絕的速度堪比史前的5次生物大滅絕的速度!
在這個人類代替自然選擇起作用的時代,人類的濫捕濫殺也更多地針對身高體大的動物,動物會發現小型化才更有利,更容易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