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什麼樣的年齡做什麼樣的事情,什麼樣的人生階段做什麼樣的人生決策,不同的年齡階段,每個人的側重點會不同,不同的人生階段,每個人的決策點也會不同。」
該學習的時候一定要潛心學習,專心修身,該闖蕩的時候一定要不畏艱險,迎難而上,該結婚的時候一定要珍惜感情,成家立業,該創業的時候一定要敢於冒險,行動中定,該負責的時候一定要勇挑重擔,穩中求勝,該放下的時候一定要敢舍敢棄。
生活就是如此,人生就是如此,什麼樣的階段追求什麼樣的目標,什麼樣的年齡堅定什麼樣的自我。
兒時的時候求知求學是我們的重中之重,青年的時候敢想敢闖是我們的處世核心,壯陽的時候敢作敢為是我們的人生中心,中年的時候擔當擔責是我們的人生責任,老年的時候善舍善得是我們的人生境界。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得好事多磨,人生在世,不同年齡要有不同的追求,不同的人生階段要有不同的自我定位,只有你自我定位準確了,你的每一個人生階段才會穩中取勝,只有你緊抓住每個人生階段的核心,你才能穩紮穩打的步步為贏。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生存,任何人都想成功,任何都想贏得他人,任何人都想要有一番驚天動地的作為,但現實的情況往往卻是,成功的人永遠都是佔少數的,勝利的人永遠都是那個幾個人,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能懂得什麼樣的年齡做什麼樣的事,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能自律自控自己在適合的時間做適合的事情,因為這個社會的人誘惑太大,因為這個社會的人慾望太多,因為大部分人在誘惑和欲望面前都會不知不覺的迷失方向,因為大部分人在選擇和捨棄面前都會不由自主地迷失自己。
強者永遠懂得在誘惑和欲望面前把控自己,永遠明白在選擇和捨棄面前敢於捨得,敢於放下,不僅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內心和行為,還能很好地認清自己的站位和定位,而弱者卻總是被誘惑和欲望牽著鼻子走,總是在選擇和捨棄面前搖擺不定,衝動行事,不僅控制不了自己的內心和本能,還看不明白自己所處的人生階段該做什麼樣的選擇和捨棄。
人生,越往高走拼的越是選擇和捨棄,格局和境界,犧牲和代價,生活,越往前走拼的越是曾經的積累和積蓄,曾經的付出和努力,曾經的敢舍和敢棄。
所以年輕的時候我們不要怕犯錯,不要怕失敗,跌倒了繼續站起來往前走,因為每一次跌倒對你的人生都是一筆財富,中年的時候,我們不要猶豫不決,不要徘徊不定,不要瞻前顧後,認清一個方向使勁的付出和努力,這樣你才能在中年的時候,在自己的領域獲得穩定的回報,老年的時候,我們不要感嘆,不要遺憾,因為這個時候的我們更需要的是淡然和坦然,這個時候的我們更需要的是放下和放鬆,只有這樣你才會有個健康的心態和健康的身體。
阿里創始人馬雲曾說過:「當你二三十歲的時候,你得跟隨一個好領導,去一個好公司,學習如何正確地做事情,當你三四十歲的時候,如果你想要自己創業的話,大膽的放手去做吧,因為這時的你仍然可以承受失敗,但等你到了四五十歲左右,我的建議是,你應該去做自己擅長的事情,而不是去做那些看起來很有趣,而不是去想嘗試那些看起來很新潮的行業或工作,因為那就太有風險了,當你五六十歲的時候,你就應該花時間培養下一代的年輕人了,而你在過了六十歲之後,你最好還是就陪陪自己的孫子和孫女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