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七
大家好,我是葉七。我們知道在金庸筆下許多武學都是以快為精,比如《神鵰俠侶》中林朝英所創古墓派武學,走得都是輕盈的路子,講究以快為勝。《笑傲江湖》中葵花寶典亦如出一轍,黑木崖一戰中東方不敗身法快捷無比,令狐衝以獨孤九劍相鬥也未能破其武功。
不過,大家知道「快」固然可以先發制人,可比之「後發先至」卻還是稍遜一籌。在《神鵰俠侶》中楊過在華山之巔偶遇覺遠大師,覺遠曾以《九陽真經》中武學要旨指點張君寶與人尹克西對敵。楊過聽到覺遠之言,瞬間悟出了「後發制人,先發制於人」的武學至理,由於武學再次提高了一個水準。而在《天龍八部》中亦是如此,蕭峰在聚賢莊以太祖長拳與玄難對戰,招招後發卻將玄難製得毫無還手之力。在這裡蕭峰所引用的正是「後發制人」,看到在對手的招式,再以更快的速度出招克制對手。因此,後發制人對於練武者的要求是比較高的,必須達到一定的武學境界才能真正做到後發先至。
在金老筆下後發先至的武學最為出名的無疑是獨孤九劍與太極劍法,在《笑傲江湖》中獨孤九劍被稱為無招武學,其實也就是沒有固定招式的武學。獨孤九劍雖然也有一套口訣,可那只是思想指導,所以練成獨孤九劍主要靠「悟」。
在《倚天》中太極劍法與獨孤九劍也存在異曲同工之處,練成劍法也是靠一個字「悟」。書中張三丰現場演示太極劍法,在場之人眾多能夠領悟的卻是少之又少。原文曾這樣寫道:「一招招的演將下來,使到五十三式「指南針」,雙手同時畫圓,復成第五十四式「持劍歸原」。張無忌不記招式,只是細看他劍招中「神在劍先、綿綿不絕」之意.……眾人只看了數招,心下大奇,原來第二次所使,和第一次使的竟然沒一招相同。」它沒有固定的招式,整套武學全靠隨意而發。
有人說在《笑傲江湖》中令狐衝不是用獨孤九劍破了衝虛道長的太極劍法嗎?可由此就說太極劍法不如獨孤九劍是不是有點太草率了呢?其實我們認真品讀就會發現,現實的差距還是很大的。在《笑傲江湖》中獨孤九劍雖然號稱破盡天下武學,而且也確實是後發先至的武學,可它始終還是比的速度。比如令狐衝一劍刺傷15人30隻眼睛,這每一速度是辦不了的。黑木崖與東方不敗一戰,也是因為速度跟不上才敗。
而在速度這一點上,太極劍法完全不同。它講究的不是速度,而真正的劍法精妙。在《倚天》一書中曾有這樣的描述:「張三丰一路劍法使完,竟無一人喝彩,各人竟皆詫異:『這等慢吞吞、軟綿綿的劍法,如何能用來對敵過招?』」與方東白一戰,張無忌以木劍迎戰倚天劍,可謂是以己之鈍,擋敵之無鋒。張無忌將劍招忘得半點不剩,臨敵時以意馭劍,千變萬化,無窮無盡。換句話說,太極劍法才是真正以慢打快,將後發先至發揮到了極致。故,小七認為,論境界來說太極劍法略勝獨孤九劍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