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南非的首都,有人會說不就是普利托利亞嗎(2005年改名為茨瓦內,出於習慣問題,下皆稱普利托利亞)?普利托利亞當然是南非的首都,但只是南非的首都之一,南非還有兩個首都:布隆泉、開普敦。
南非是非洲最南部的國家,三面環海,西部瀕臨大西洋,東部和南部瀕臨印度洋。大西洋與印度洋是在哪劃界的呢?南非最南部有個厄加勒斯角(也稱奧古哈斯角),這是非洲大陸的最南端,東經20°就穿厄加勒斯角南下至南極洲。厄加勒斯角是大西洋與印度洋的分界線。
在陸地上,南非西北與南非曾經的殖民地納米比亞為鄰(以奧蘭治河為界),正北鄰波札那,東北鄰辛巴威(以林波波河為界)、莫三比克、史瓦帝尼。另外,在南非的「肚子」裡還「藏」著一個國家,這就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中國——賴索托,面積3萬平方公裡。所謂國中國,就是一個國家在陸地上被另一個國家完全包圍。南非的陸地面積為121.9萬平方公裡,比內蒙古(面積118.3萬平方公裡)稍大。
南非基本上是一個高山國家,除了沿海是狹長的平原,剩下的面積多數是山區。南非西南是朗厄山,東北是著名的德拉肯斯山脈。德拉肯斯山脈中段的香檳堡山海拔3375米,是南非的最高峰,位於南非與賴索托邊界的南非一側。就在香檳堡山西南,還有一座海拔3482米的塔巴納恩特萊尼亞納山,不過,塔巴納恩特萊尼亞納山位於南非與賴索托邊界的賴索托一側。
南非共有三個首都,大家所熟知的首都普利托利亞是行政首都,位於南非的東北部。普利托利亞以南不遠是約翰尼斯堡——南非的最大城市,卻不是三首都之一。南非的司法首都是布隆泉,位於南非與賴索托邊界以西,南非的最高法院就在布隆泉。南非的議會首都是開普敦,位於南非的西南沿海。
圖-好望角
大家對開普敦都不陌生,開普敦城南不遠,就是大名鼎鼎的好望角。在埃及蘇伊士運河沒有開通之前,歐洲人去非洲東海岸、亞洲和大洋洲,好望角是船隊的必經之地。蘇伊士運河開通後,經過好望角的船隻減少了很多。比如波斯灣的油輪一般直接走曼德海峽——紅海——蘇伊士運河就進入地中海。不過,一些大型油輪,如25萬噸以上的船隻,往往還是走好望角。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只有一個首都,南非為何有三個首都?這需要從南非的歷史講起。南非是在公元1652年,被「海上馬車夫」荷蘭人「發現」的。荷蘭人首先登陸的地點,就是現在的開普敦以南的開普半島。在南非的荷蘭殖民地,也被稱為布爾人,布爾人準備在南非開闢幾塊殖民地,就開始進攻南非當地的黑人,布爾人的殖民地不斷向南非內地擴張。布爾人和南非當地的黑人打了一百多年,互有勝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英國人也盯上了登陸南非最佳地點之一的開普半島,1795年,清乾隆帝退位那年,英國人登陸開普半島。用了11年的時候,英國人在開普打下一片殖民地。開普是布爾人的心頭肉,當然不想讓給英國人。但就實力來說,英國要強於布爾人,所以布爾人在英國人的鬥爭中不斷敗下陣來。
怎麼辦呢?布爾人只好從沿海地區向內地撤離。公元1852年,布爾人在今南非東北部建立了德蘭士瓦共和國。兩年後,布爾人又在布隆泉一帶建立了奧蘭治自治共和國。由於奧蘭治國發現了儲量非常大的金礦,英國和布爾人的矛盾更加突出。英國在南非的開普殖民地希望英國出兵和布爾人作戰,以爭奪金礦。布爾人當然不會讓出金礦這塊大肥肉,德蘭士瓦與奧蘭治於1899年10月11日,正式宣布與英國作戰,這就是第二次布爾戰爭。
雖然有歐洲有一些國家的支持,但布爾人的整體實力不如英國,還是被英國打敗。1902年,布爾人與英國談判,接受英國提出的很多條件。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德蘭士瓦與奧蘭治臣服於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從此,英國成為南非的主宰。
到了1910年,南非共有四個共和國(一說為四個省,或四塊殖民地),就是德蘭士瓦、奧蘭治、納塔爾,以及開普。英國決定將四個共和國合併成南非聯邦,方便管理。四個共和國都被英國控制,合併自然沒問題。但問題在於,南非聯邦的首都放在哪?
圖-開普敦
四個共和國都希望南非首都放在自己境內,比如德蘭士瓦希望首都落戶普利托利亞,奧蘭治希望首都落戶布隆泉,納塔爾希望首都落戶德班,開普希望首都落戶開普敦。大家為首都一事吵得臉紅脖子粗,誰也說服不了誰。
最終,大家達成妥協,把首都的職能分散在幾個城市。比如德蘭士瓦的普利托利亞承擔行政職能,奧蘭治的布隆泉承擔司法職能,開普的開普敦承擔立法職能。納塔爾的德班沒有爭取到首都,為了給納塔爾進行補償,大家決定將納塔爾的德班建設為南非重要的進出口港口。
圖-南非的白人
各方都爭取到了自己的利益,皆大歡喜。
本文地形圖出自下面這本書《世界各國地形圖》,含148個國家的地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