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位於非洲大陸最南端,地區北半球,面積121萬平方公裡,人口約5600萬,是非洲最有地區影響力的國家,中等地區強國,曾經被普遍認作為(準)發達國家。南非,是唯一擁有三個首都的國家,行政首都,即政府所在地為茨瓦內;立法首都,也就是議會所在地為開普敦;司法首都即最高法院所在地為布隆泉。通常來說,一個國家只有一個首都,那麼南非為何是個例外呢?這其實還得從南非被殖民時候說起。
南非最初並不是一個國家,居住在這裡都是非洲土著人,荷蘭在1652年開始入侵南非,對當地進行了殖民統治,並且在南非西南端的好望角修建了港口,這就是開普敦。在埃及蘇伊士運河尚未開通時,開普敦是歐洲通往亞洲最近的航線,開普敦的地位就像馬六甲海峽一樣重要。
到了19世紀初期,英國在印度擁有巨大的利益,就強行侵佔了南非,1806年荷蘭被英國打敗,開普敦成為英國的殖民地,英國控制了這個貿易中轉站,荷裔布爾人被迫向內陸遷移。在英國步步緊逼下,荷裔布爾人在1852年和1854年先後建立了「奧蘭治自由邦」和「德蘭土瓦共和國」兩個獨立政權,其中前者的首府布隆泉距離開普敦900公裡,後者的首府茨瓦內距開普敦超1300公裡。
不久,在「奧蘭治自由邦」和「德蘭土瓦共和國」發現了大量的鑽石和黃金,大量歐洲人蜂擁而至,利用當地黑人挖礦,然後高價賣給西方,賺得盆滿缽滿,英國自然急紅眼。此外,隨著蘇伊士運河在1869年挖通,開普敦的中轉地地位一落千丈,經濟開始衰落。於是英國向內陸進軍,通過「英布戰爭」打敗了阿非布爾人,吞併了這奧蘭治自由邦和德蘭士瓦共和國。
不過,沒有誰能夠忍受自家資源被殖民者掠奪,阿非利卡人不斷反抗,最終英國統一和阿非利卡人坐下來談判。1910年英國將開普省、德蘭士瓦省、奧蘭治自由邦省、和納塔爾省合併成南非聯邦,成為英國的自治領地。四個省合併成一國後,到底在哪裡設立首都,各個地區都有自己的意見,要求將自己地區原本的首府設為首都。最後英國為了平衡各方利益,在南非設立了三個首都,除了開普敦外,茨瓦內和布隆泉也成了首都,實行三權分立。實際上南非最富有的城市卻是約翰尼斯堡。
1961年南非獨立,在白人統治時期,南非依靠地理位置優勢,以及遍地的資源,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尤其是80年代左右達到鼎盛,此時的南非擁有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製造業和汽車產業發達,自產的汽車能夠實現66%的零部件自給;科技發達,能夠攻破「煤變油」的尖端技術;軍工產業發達,能夠製造戰機、坦克等裝備,而且具有研製核武器的能力;城市的現代化非常高,各種高聳如天的大樓,四通八達的街道,便捷的交通......南非,完全可以看做是準發達國家。不過,因為南非從1958年推出嚴格的種族隔離制度,佔少數的白人暴富,而絕大多數的黑人卻過著毫無尊嚴的赤貧生活,貧富差距過於懸殊,很難定義為發達國家。
1990年,曼德拉在獄中關了27年後被迫釋放,1994年,成功當選總統,成為南非首任黑人總統。曼德拉的上臺成為南非命運的轉折點,由(準)發達國家一步步淪落為發展中國家。曼德拉上臺後,首先是自廢武功放棄了核武器,變相就算放棄成為大國的資格;其次是拆除貿易壁壘和去工業化,導致本土工業在歐美製造業的衝擊下,紛紛破產、被收購或者向外出逃,導致南非工業垮了。再者,南非全面開放金融業,致使本國銀行業、金融業幾乎全被外資控制,金融業也落入歐美之手。最後,曼德拉廢除種族隔離制度,卻走向另一個極端,黑人歧視白人,這樣的結果是,佔領大量財富(土地)的少數白人和佔有少量財富(土地)的大多數黑人矛盾重重,不可調和,國家進一步撕裂,由富變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