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曾經的世界第五大出口國,年均增長率7%,人均收入世界第七,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被稱為「南美的巴黎」。作為南美唯一的發達國家風光無限。
如今的阿根廷,人均GDP排名66,截至2020年初,阿根廷的外債規模為2776億美元,負債率達到了89.4%。所以今年的阿根廷正在經歷嚴重的債務危機,阿根廷又又又主權債務違約了,就是我們說的破產了然後欠錢不還。這是第九次了,著名老賴了。阿根廷目前正在準備進行全面的債務重組。根據阿根廷提出來的方案,阿方在未來三年不會償還一分錢的債務,但是會支付3億美元的利息。
如今的阿根廷你除了足球,還了解什麼呢?曾經的南美第一國也就這樣了。
離天堂太遠,美國太近的阿根廷是如何把自己從發達國家作成發展中國家的呢?我們先來講講阿根廷的歷史。
阿根廷位於南美洲,最早在這裡生活的是與美國土著一樣的印第安人。這群人又窮又弱還愛作。他們賊喜歡內鬥。然後西班牙殖民者來了,西班牙殖民者皮薩羅利用他們喜歡內鬥的特點,縱橫捭闔。結果最後居然只用隨行的168名士兵就徵服了龐大的印加帝國。
這下南美這塊土地就成了西班牙的後花園。一直持續了三百年。直到西班牙被拿破崙打爆了。南美人民一看原來自家的主子這麼弱,然後就開始鬧獨立。巴拉圭,烏拉圭,玻利維亞和阿根廷就產生了。
1816 年,阿根廷學著美國搞了個《獨立宣言》,也就是阿根廷立國的日子。按理說,你獨立了就好好發展吧。但是獨立後的阿根廷想起了他們這塊土地上的傳統——內鬥。於是他們分為兩派。一派說學美國的,搞聯邦制,每個地區自治,發生大事才聽中央的。一派認為學西班牙的,搞集權的,大家都聽中央的。然後兩派互相看對方不順眼。那就打唄。期間兩派回合制遊戲,一會你贏,一會他贏。一直打了50年左右。打到了1861年,終於聯邦派獲勝,於是阿根廷就成為了一個聯邦制的國家,並且一直到了現在。
終於阿根廷想起來要發展了,當時恰逢第二次工業革命完成,歐洲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服裝業和餐飲業繁榮帶來了旺盛的羊毛和牛肉需求,阿根廷正好開始發展畜牧業,隨後大量歐洲移民湧入阿根廷。1870年到1910年人口數量擴大5倍,人多了就要吃飯,就開始發展小麥種植。1875年的時候阿根廷還是小麥進口國,而到了1903年阿根廷出口的小麥已經養活了世界上1600多萬人,繁榮的經濟吸引了大量的外國資本,成為了英國投資的首選地,獨佔阿根廷海外投資的一半,農牧業出口繁榮帶來的鐵路和港口建設的熱潮。短短幾十年阿根廷經濟增長了15倍,鐵路裡程暴漲了60倍,牛羊肉出口也翻了14.6倍。那時阿根廷人在海外經常一擲千金,那時候如果形容一個很富,就會說你阿根廷人吧。結果也就成就了阿根廷世界第七的位置。
當時美洲移民,阿根廷的優先級絕對是比美國要高的,畢竟兩次世界大戰之前美國還是歐洲人眼中的野蠻人。但是接著阿根廷人的好日子結束了。因為兩次世界大戰開始了。歐洲經濟水平驟降,也就沒多少人買阿根廷的糧食、牛肉這些了。說來也怪,阿根廷雖然他們賺了很多錢,但很少將這些投入工業發展中。所以工業化程度是很低的。就像暴發戶賺錢後不將錢用來提升自己。
所以世界大戰期間阿根廷的出口驟降,然後工廠利潤下降,工人吃不飽飯。那就罷工唄。所以那時候罷工頻繁發生。接著是30年代的全球性的經濟大蕭條,阿根廷變得更慘了。
在如此慘的背景下,阿根廷想起了它的祖傳本領——內鬥。這次是獨裁的軍政府和選舉出來的政府。兩派互相上臺,國家沒有長遠的規劃,一派上臺推翻另一派,如此反覆。到了20世紀80年代,美國培養的阿根廷精英,大肆吹捧新自由主義,美國也扶持願意推行的新自由主義的政府上臺。所以由於精英大多是美國培養,所以表現出極大的親美性。也就相信並且積極推行新自由主義經濟改革。上個相信美國這套話術的烏克蘭搞了「休克療法」,至今國家還在休克中。不例外,阿根廷經濟改革也是以失敗而告終。經濟衰退一直持續到現在。真是離天堂太遠,離美國太近。
這個階段的包括阿根廷在內的一些國家,雖然很亂但那些有一定資本的還是很注重下一代的教育的,紛紛送自己的孩子出國讀書。所以這些人見過貧窮、也知道富足:理解和平也懂得戰爭。豐富的人生經歷造就了南美文學的發展,他們的風格流派被稱為魔幻現實主義文學。
所以歸根結底,從發達國家到發展中國家完全就是自己作的。不好好發展經濟,成天想著內鬥的傳統。好不容易賺點錢還不發展工業,發展科技。
注:圖源網絡,侵權聯繫作者。
歡迎理性探討,歡迎點讚,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