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化時代成為產業網際網路發展的難得機遇。5G、雲計算、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虛擬實境……新技術的發展滲透到產業,使得產業網際網路蘊含無限的商業潛力,新技術既加速新物種的誕生,也是對舊事物的進化。
同時,產業網際網路面臨激烈的競爭,商業模式需要迭代,業務需要創新升級。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如何在產業網際網路這條「高速路」上安全「換道」、「換引擎」成為企業競爭的焦點。「中臺」為王,已然成為眾多玩家快速卡位、搶佔賽道制高點的共識。
巨頭、新物種「掘金」中臺
2019年,「中臺」引發產業網際網路界的高度關注,離不開巨頭們的布道與實踐。阿里、騰訊、華為、京東、美團等一眾消費網際網路巨頭「換道」之際,接連開啟組織架構的調整,意在建設「中臺」。
那麼,「中臺」究竟是什麼呢?通俗的說法,中臺是介於公共服務的中間平臺。它還沒有固定概念,介入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詮釋。在中國,「中臺」概念主要源於網際網路科技企業,是企業為適應數字業務快速發展和外部競爭環境變化的產物。
說到「中臺」,不得不說道阿里巴巴。業界經常對阿里巴巴的市值、交易規模津津樂道。比如,從2000億美元邁向4500億美元市值,殊不知的是支撐其業務快速發展,除了菜鳥物流、螞蟻金服等一波大眾產品,還有它們背後的「中臺戰略」。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執行長張勇曾說,中臺是沉澱出來的,不是從底下長起來的,底下長不起來中臺。換言之,「中臺」不能一蹴而就。
以「中臺」之名,阿里起先是在2009年建立共享事業部,直到2015年,正式對外宣布啟動三年(2015-2018)的中臺戰略,希望緩解業務快速發展帶來的資源浪費和效率低下的問題。阿里的做法是成立專門的中臺部門,將不同業務線從內部打通,再將共同應用到的數據和技術等加以整合、清洗、沉澱,最終用來統一支持前臺業務需求。
不僅阿里,騰訊也是如此。2018年9月,騰訊公司展開7年來最大規模的組織結構變革,成立新的技術委員會,重點打造技術中臺。技術委員會牽頭打造技術中臺,用以支撐騰訊公司新調整的六個事業部(企業發展、互動娛樂、技術工程、微信、雲與智慧產業和平臺與內容事業部)的業務創新。同年11月,美團構建數據中臺打通了數據業務,打通App全平臺、大眾點評、摩拜等業務之間的數據。同年12月,京東宣布公司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組織架構調整,決定在系統中增設中臺。
掘金產業網際網路紅利,那些在風口之上快速發展起來的新物種,無疑是在利用中臺模式完成業務的快速拓展和市場地位的鞏固。比美團、京東還早,2018年,成立僅27個月於美股上市的趣頭條,在搭建自身的中臺體系。2019年二季度財顯示,趣頭條各項業務保持超過三位數的增速,中臺體系的支撐功不可沒。
「中臺」被看作是催化劑或者加速器,最重要的價值是共享和賦能。得益於中臺紅利,成立僅18月完成上市的新物種——瑞幸咖啡,自2018年成立後,就主張做HR中臺設計,即把所有的系統接到HR中臺,直接進行人力資源數據的交互。這造就瑞幸式的商業傳奇:年增長超2000家門店,市值超過300億元,徹底改寫傳統品牌壟斷咖啡市場的格局。
抑或巨頭,抑或新物種,中臺不約而同成為這些企業的標配。
解碼中臺:數位化賦能利器
中臺的出現,從某種角度上來說,主要源自於企業、產業數位化轉型升級的需要。
中歐數字經濟和智慧企業研究中心指出,中臺戰略是支撐數位化轉型的基礎,其核心是打破傳統架構中,僵化的前、後臺運營模式、重組組織和業務架構,這為企業提供更靈活、更具創新性,並能實現協同共享和多技術融合的核心數位化能力。這意味著企業中臺建設是企業從信息化時代向數位化時代邁進的重要舉措。
中臺這個重要舉措對於企業有何魔力?舉個例子,淘寶採用中臺戰略將15萬家ISV(獨立軟體開發商)的服務能力組件化,通過開放賦能給不同商家、不同業務,以此滿足幾百萬家商家的不同需求,幫助商家實現業務創新和降本增效。
當然,如張勇所言,中臺不是規劃出來的,是依託底層業務生長出來的。在獨立的業務拓展期,企業可能需要獨立建制來做。就像企業技術部門過去為業務部門解決問題,以傳統的IT架構為基礎,從上到下的各個方面來建設新組織、新架構、新系統。當業務發展、業務管理到一定階段,需要關停並轉,合併同類項,提升管理效率,取消重複性建設。
中臺模式對一個企業的數位化作用是如此,對於一個產業更是如此。
如果說美團、京東、阿里巴巴是在消費網際網路發展中臺如火如荼。那麼,在產業網際網路中,中臺有著更大的價值和潛力,它作用的是整個產業。如能源產業,因壁壘重重,數位化姍姍來遲,中臺模式的探索更顯價值和意義。
以能鏈集團(車主邦/團油/快電)為例,平臺化的業務模式跟產業中臺非常契合。其一方面整合能源需求端的分散消費需求,諸如「四通一達」、嘀嗒出行、貨拉拉、快狗打車等商用車的高頻分散需求;另一方面聚合能源供應端的分散市場,與合作的道達爾、中海油、中航油、金盾石化、大橋石化等外資、民營品牌油站建立連接,快速地構建面向能源消費端(商用車車主)和供應端(加油站、充電樁、加氫站等)的油電一體化的能源供給網絡,驅動企業發展的數位化,更是驅動整個能源產業的數位化。
當前,能鏈集團(車主邦/團油/快電)賦能中國出行能源最強朋友圈。比如,騰訊智慧出行、菜鳥網絡、百度地圖、高德地圖、斑馬智行、華為車聯、攜程•去哪兒、蔚來汽車、上汽大通等均成為其合作夥伴。公開資料顯示,能鏈集團數位化業務覆蓋400多個城市的1萬餘座加油站和31萬多根充電樁,賦能全國90%以上的主流商用車平臺,累計服務觸達車主超過3億人次。而這僅僅用了1000多天。
能鏈集團(車主邦/團油/快電)何以快速崛起於國內最大的能源線上零售平臺?
支撐其打造能源產業網際網路的是「Data Buy」數位化中臺。數位化時代,中臺不僅是企業搶食蛋糕的法寶,更是助推產業數位化升級的利器。在頂層設計上,能鏈集團(車主邦/團油/快電)採用敏捷高效的「大中臺+小前臺」架構戰略,「大中臺」包括業務中臺、技術中臺、數據中臺、AloT中臺等;「小前臺」業務包括加油、充電、車隊等。這種架構設計,最大程度提升協作效率,成為行業的數字連接器。
趨勢:中臺進入產業網際網路時代
業內認為,中臺將產品端、服務端、需求端等聚合在一起,成為產業化,數位化的必經之路。同時站在更大的時代背景下,讓產業更多的通過中臺架構來助推發展,從而重構產業鏈價值:中臺產業化,產業中臺化。
區別於常規意義的中臺,能鏈集團(車主邦/團油/快電)的做法正在揭示一個事實,在那些沒有完全數位化的傳統產業裡,為傳統產業打造中臺,或許遠比為一個企業打造中臺,更具有潛力和價值。
其實,企業中臺相對於前臺、後臺而言,是面對服務前臺的規模化創新和終端用戶需求,匹配企業後臺的自身能力,使之與前臺需求持續對接的一種企業架構。如果將這種能力應用到產業,產業中臺化將打通整個產業的「前臺」和「後臺」,對產業鏈上下遊實現全要素數位化改造和連接,繼而驅動整個產業B端供給和C端需求的高效配置。這正是能鏈集團(車主邦/團油/快電)正在探索的方向。
從企業中臺到產業中臺,這本質是一個0-1、1-N的持續演進過程。
就產業網際網路發展趨勢而言,中臺產業將是一片全新的藍海市場,猶如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單以企業中臺來看,有券商報告認為,中臺在第二第三產業的項目市場空間達到千億級規模。
產業中臺有很多的商業機遇,容易被想到的是數據。在很多分散的、集中度低的行業,數據孤島是長期存在的「頑疾」。產業中臺可以將分散的、「髒亂差」的數據進行加工、治理、切分、建模、標籤等,將它變成一座待挖掘的產業「金礦」。
舉個例子,如何通過數據挖掘能源產業的金礦。還是以能鏈集團(車主邦/團油/快電)為例,企業利用能源數位化大中臺,賦能全產業鏈,推動能源產業各環節、各主體的互聯互通和全數位化,重構能源消費行業的信息流、資金流、物流、人流四大數據流。比如,依託大數據,從煉油廠到消費端,一旦完成C2M,屆時90天庫存即可縮短至5-7天,行業將提效14倍。
值得一提的是,網際網路巨頭也在嘗試開放共享中臺能力。2019年3月,阿里巴巴宣布加強阿里中臺技術輸出,廣發銀行等都已在使用阿里的中臺模式。字節跳動將推薦中臺打造為解決方案產品,為OPPO等手機廠商,通過內置應用商城和電商平臺做「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推薦。2019 年 5 月,騰訊全面開放中臺能力,包括數據中臺和技術中臺,推動發展產業網際網路。
儘管阿里、騰訊、字節跳動所做的中臺,更傾向於消費網際網路中臺,這不是完全意義的產業中臺,但這預示著中臺的共享、開放和賦能是必然趨勢。
而且,中臺的開放與共享,在產業網際網路尤為必要。諸多傳統企業缺乏數位化的技術、人才和經驗,無法打造技術中臺、數據中臺,乃至業務中臺,而行業新物種可以為整個行業輸出技術能力、數據能力、資產能力以及標準能力,這些數位化能力依託產業網際網路中臺,可以像「水電煤」一樣直接向外輸出,快速賦能全產業鏈。
「我們要做獨立第三方的『數位化大中臺』。這個『數位化大中臺』上應該有誰?」正如能鏈集團創始人戴震所暢想,「所有與能源、數據、流量業務平臺、車支付相關的,還有汽車後市場諮詢類服務,由能源數位化接口做流量與數據分發。能鏈集團(車主邦/團油/快電)的企業邊界,是做獨立第三方數據化中臺業務。如果完成能源行業數位化升級,相當於完成能源行業新基礎設施。」
過去,中臺被企業拿來作為旗下諸多業務發展的支撐,現在,中臺正被應用於產業網際網路,為產業鏈賦能,立足C端創新場景服務。不言而喻,未來十年,從服務企業自身到服務一個產業,中臺模式正在進入產業網際網路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