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與德國為了爭奪制海權,於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兩國海軍主力艦隊在丹麥日德蘭半島附近的北海海域展開了一場巔峰對決。
從兩國海軍艦隊帳面實力來講,英國顯然要略勝一籌。德國公海艦隊艦隊共99艘戰艦(16艘戰列艦,5艘戰列巡洋艦,6艘前無畏艦,11艘輕巡洋艦,61艘雷擊艦)。而英國本土艦隊共151艘戰艦(28艘戰列艦,9艘戰列巡洋艦,8艘裝甲巡洋艦,26艘輕巡洋艦,78艘驅逐艦,1艘布雷艇,1艘水上飛機母艦)。英國海軍在戰艦數量上佔有絕對優勢。然而雙方交戰的主力艦艇當屬性能最為先進、威力最為強大的無畏級戰列艦了。
無畏級戰列艦首先由英國開始製造,第一艘艦艇命名為無畏號,它是英國皇家海軍一艘具有劃時代設計的戰列艦,是近代海軍史上第一艘採用統一型號主炮的戰列艦,也是第一艘採用蒸汽輪機驅動的主力艦,可以稱之為是戰列艦發展史上的裡程碑。無畏號戰列艦採用統一彈道性能的主炮,不僅使得戰艦的火力提升,而且艦上的指揮人員能夠統一指揮所有主炮瞄準相同目標進行齊射,用覆蓋式的火力投射範圍來提高主炮命中率,對戰列艦的作戰方式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
無畏號的5座雙聯裝主炮炮塔,在艦首尾各一座,艦體舯部鍋爐艙後一座,布置在艦體中心線上;在2個鍋爐艙之間,兩舷對稱布置各一座,共10門12英寸/45倍口徑火。全艦側舷最大火力8門主炮,向前火力理論上6門主炮,火力優勢成倍提高。副炮僅保留了27門3英寸/50倍口徑火炮用來防禦小型的魚雷艦艇,另外還有18英寸水下魚雷發射器5座 。彈道性能一致的主炮,使採用統一火力控制系統成為可能。
無畏號戰列艦相比之前的戰列艦,在戰鬥力上有了成倍的提升,使得無畏艦自誕生之日起,就讓各國之前建造的戰列艦紛紛落伍。無畏艦的問世,掀起了帝國主義列強建造新式戰列艦的狂潮,德國在短時期內就建造並組建成數量龐大的公海艦隊,成為僅次於英國皇家海軍的海上力量,這反過來又極大的刺激了英國,為了維持海上霸權,保持海軍優勢,英國必須建造更多、更強的新式戰艦。海上軍備競賽陷入白熱化,大艦巨炮的時代走上歷史的巔峰,各國之間的矛盾也因為軍備競賽的激烈進行而日益惡化。
無畏號戰列艦的設計成功,成為了戰列艦建造技術的分水嶺,在無畏號模式之前的戰列艦則被稱作「前無畏艦」,在無畏號之後,此類戰列艦廣義上被統一概括為「無畏艦」,泛指世界各國以「無畏號」為模板設計建造的「全重型火炮戰列艦」,如果細分,則廣義的無畏艦還可以分為(早期)無畏艦、超無畏艦、後日德蘭型無畏艦、條約型無畏艦、高速無畏艦。值得注意的是,自海軍條約時代起,有人不再將此後的戰列艦看作無畏艦,但由於這些戰艦還是符合無畏艦的核心意義,即「全重型火炮戰列艦」,因此嚴格說仍然屬於無畏艦類型。無畏艦成為了世界各海軍強國的絕對主力艦艇。
英德雙方在日德蘭海域鏖戰過後,英國本土艦隊損失3艘戰列巡洋艦、3艘裝甲巡洋艦和8艘驅逐艦,共計11萬噸,英軍6,094人陣亡 ,674人受傷, 177人被俘;德國公海艦隊損失1艘前無畏艦、1艘戰列巡洋艦、4艘輕巡洋艦和5艘魚雷艦,共計6萬噸,德軍2551人陣亡 507人受傷。 就雙方交戰損失而言德國以少勝多,以較小的損失給英國造成了重大傷亡,在戰術上獲得絕對的勝利,然而就戰略而言,德國海軍沒能打破英國的海上封鎖,全球海洋霸權仍然掌握在英國海軍手中,德國公海艦隊被困在港內毫無作用,仍然是一支「存在艦隊」,英國取得了戰略上的勝利。英國損失的艦隻,憑著強大工業經濟生產能力,很快就得到了補充,正如美國《紐約時報》所評論的那樣:「德國艦隊攻擊了它的牢獄看守,但是仍然被關在牢中。」
日德蘭海戰是戰列艦時代規模最大也是最後的一次艦隊決戰。無畏級戰列艦大口徑艦炮的超遠射程起到了很大作用,此戰這也成為了無畏級戰列艦最後的輝煌。在這次海戰中,英德雙方都沒能達到自己的預定戰役目標,大艦巨炮主義遭到失敗。此後,德國和其它海上強國開始研發爭奪制海權的新型武器和探索新的戰法。二戰中出現的德國潛艇狼群戰術和美日航母海空決戰正是這一探索的產物。從這個意義上說,日德蘭海戰送走了人類海戰史上一個舊的時代,同時揭開了人類海戰史上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