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外網報導, 由於駐阿富汗澳軍的虐殺平民以及俘虜事件,國際輿論對於莫裡森政府的指責愈演愈烈,事情越鬧越大後,莫裡森卻一直在試圖掩蓋戰爭罪行並轉移矛盾。好在澳大利亞人終於想通,「讓莫裡森下臺」的話題一度衝上社交媒體的熱搜,就連很多澳大利亞人都認為應該趕緊讓莫裡森收拾東西滾蛋才好。
據了解,儘管在外交領域,莫裡森一直試圖通過各種方式來轉移矛盾,但對於澳大利亞國內的民眾來說,政府治理的低效對於民眾的威脅是顯而易見的。而且,「讓莫裡森下臺」這樣的話題其實只是因為這一事件才最終爆發,掩蓋罪行並不是他受到指責的根本原因,這裡就可以細數下莫裡森最近這些年所幹下的令人難以忍受的「數宗罪」。
在任期間莫裡森究竟幹了些什麼呢?其中之一,自然是政府治理能力的低下,導致澳大利亞經濟面臨嚴重威脅,試圖為了已經證據確鑿的事實轉移矛盾令國家信譽掃地。再往前自然就是對留學生和學校等各方面的採取了保守的「排外」政策,這對一個移民國家來說顯然是難以接受的。更遠一些的話,自然就是在澳洲山火時自己跑出門「度假」。這些行為每一個對於民眾來說都是難以承受之重,因此最終面臨輿論危機時,民眾便對莫裡森表示出了極大的抗拒。
縱觀莫裡森這數年來的所作所為,針對他的抨擊其實從來都在,只是在莫裡森對「民族主義」的長期煽動下,很多人有意無意避開了莫裡森的問題,甚至於將澳大利亞的很多問題都歸咎到其他國家頭上,但現在情況已經大不相同了。隨著經濟和社會問題越來越嚴重,澳大利亞的隱患正在逐漸波及到每個人自己身上,人們漸漸發現莫裡森做得越多,問題就越大,所以讓莫裡森下臺,趕緊收拾東西滾蛋便成為了很多人的「心聲」。
當然,在這其中也是分很多人群的,目前反對莫裡森的最主要都是一些直接的利益受損者,尤其是農民、教育界人士以及很多服務業者,他們在莫裡森的政策下失業的失業、虧損的虧損,甚至還有不少企業直接破產,這間接影響到了地方財政;但令人遺憾的是,莫裡森還將其稱為是「黎明前的黑暗」,認為通過政治幹預甚至是站隊西方國家就能很好地解決所有問題,然而事實上,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反而更為嚴重。
由於貿易上的摩擦日益激烈,莫裡森甚至想出了用所謂的鐵礦石這一被西方大肆吹捧的「核選項」來限制對手,卻沒有意識到,全球能夠吃得下澳大利亞鐵礦石的只有一家,但卻有很多其他公司等著搶佔市場,佔了澳洲出口大頭的鐵礦石一旦出現問題,民眾面臨就將是史無前例的福利縮減,對於一個靠著出口來支撐經濟的福利社會來說,莫裡森現在的行為就是在為自己「挖坑」。
經濟問題不解決,一切都白搭,當前澳大利亞面臨的是短期內的經濟政策轉變,也就是對外的態度,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本身就是互相影響而不是獨立的,即便是莫裡森一直在政治上跟隨的美國都清楚地知道,「三權分立」本質上只是一個理想狀態下的笑話,希望莫裡森能夠儘快明白澳大利亞目前面臨的處境,否則,對他們這樣的政客來說,社會問題事小,要是被趕下臺收拾東西滾蛋那事情就大了。